摘要:8月30日下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国际传播、斯诺研究等领域的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围绕“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讲好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故事”展开交流研讨。
8月30日下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国际传播、斯诺研究等领域的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围绕“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讲好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故事”展开交流研讨。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国日报社、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宣部国际传播局共同主办,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融媒体中心承办。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何光彩致辞。北京大学供图
中宣部副部长王纲、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何光彩出席活动。外交部原副部长傅莹,美国友人海伦·福斯特·斯诺的侄子埃瑞克·福斯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总编辑范昀,英国友人戴维·柯鲁克之子、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钱乘旦,德国友人约翰·拉贝孙子托马斯·拉贝,首位加入新中国国籍的外国人马海德之子周幼马,北京大学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主任孙华分别作主旨发言,围绕斯诺等国际友人的历史贡献、抗战精神的当代价值、国际传播的创新路径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从不同角度回顾了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战的贡献。
参会人员集体合影。北京大学供图
埃德加·斯诺的内侄埃瑞克·福斯特在研讨会上介绍,为了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当年埃德加·斯诺的夫人海伦在斯诺之后也来到陕北,她收集了更多人物传记资料,为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补充了珍贵素材的同时,也写下了《红色中国内幕》等著作。
埃德加·斯诺的内侄埃瑞克·福斯特在研讨会上发言。北京大学供图
“我们感谢斯诺等国际友人为上个世纪的中国所做的求真报道。同时,也呼唤能够有更多新一代国际友人知华友华,这是追求友好交流、和平发展的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北京大学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主任孙华说。
北京大学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主任孙华在研讨会上发言。北京大学供图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表示,二战是一场世界性的战争,在国际传播上就必须摆脱“欧洲中心论”的狭隘眼光,纠正这一片面观点。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在研讨会上发言。北京大学供图
为推动国际传播工作发展、增强国际传播效能,同时更好地呈现国际友人在传播实践中的重要成果,北京大学、中国日报、中国国际电视台等机构共同发起三个国际传播项目,并于8月30日下午正式启动。
三个国际传播项目启动仪式。北京大学供图
“斯诺国际学者”项目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驻地平台,每年选择1—2名在国际文化交流领域具有影响力的海外学术界、媒体界等专业人士,从事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并积极参加国际传播具体实践活动,工作周期一般为半年或一年。
“国际友人研究”数据库建设项目旨在对国际友人开展深入研究和生动立体的展示传播。埃德加·斯诺、马海德、路易·艾黎等国际友人都曾在抗日战争时期来到中国,深入彼时尚为战火笼罩的山河腹地,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形象,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作出了独特贡献。依托国内外国际友人研究机构,项目将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挖掘和整理国际友人的第一手材料,全面展现国际友人的丰富实践成果。
“新时代斯诺”全球媒体采访计划项目旨在培养知华友华的新时代斯诺和传播力量。项目每年设定一个特定主题,由中央媒体以及设立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的八所高校师生共同推动和参与,组织全球有影响力的媒体和专业人士来华采访交流,在传播与互动中构建多元的中外交流平台。
近年来,北京大学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系统开展斯诺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编译出版《埃德加·斯诺:向世界见证中国》等丛书;定期举办斯诺国际研讨会,并开设“国际传播与中国形象——重读经典红星照耀中国”等特色课程。今年5月,在斯诺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上,北大联合全球16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友人研究联盟”,并将于明年组织中外青年“重走斯诺路”,让见证者们亲身体验并续写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责编:霍文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零时差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