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堂屋的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李小芳踮着脚走进来,手里的红蜡烛在窗台上稳稳落定。她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碎花布衫,随着走动轻轻晃动,不经意间蹭过斑驳的墙皮,扬起一阵尘土。烛光在她脸上跳跃,勾勒出她温柔的轮廓。
文/爆躁欢/素材/李小芳/赵铁柱
堂屋的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李小芳踮着脚走进来,手里的红蜡烛在窗台上稳稳落定。她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碎花布衫,随着走动轻轻晃动,不经意间蹭过斑驳的墙皮,扬起一阵尘土。烛光在她脸上跳跃,勾勒出她温柔的轮廓。
“铁子,忙活大半天了,快进屋睡吧。”小芳的声音软糯清甜,像春日里泡发的糯米团子,带着丝丝缕缕的关切。
赵铁柱搓绳的手猛地顿住,就在这时,煤油灯突然“滋啦”一声,灯芯像被惊醒的蛇,猛地蹿起半尺高的火苗,随后又迅速暗了下去。他像是被烫到一般,下意识地站起身,带倒了脚边的小矮凳。凳子倒地的声响在寂静的院子里格外突兀,赵铁柱僵立在黑影中,拳头紧攥又松开,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拖着沉重的步伐,踏上那道吱呀作响的门槛。
土炕上,小芳提前晒好的被褥散发着太阳的暖烘烘气息,那是家的味道,质朴又安心。可赵铁柱却如芒在背,后背阵阵发凉,仿佛被一层寒霜笼罩。他目光呆滞地盯着窗棂上褪色的喜字,那红得有些发暗的喜字,此刻像一道尖锐的嘲讽。喉结上下剧烈滚动,许久,他才从干涩的喉咙里挤出一句:“小芳,快关灯。”声音沙哑粗糙,像被砂纸反复打磨过,透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与慌乱。
小芳愣了一下,烛光在她长长的睫毛上跳跃,映照出一丝疑惑。但她并未多问,只是微微探身,轻轻吹灭了蜡烛。刹那间,月光如银纱般透过破窗棂洒进来,在土墙上投下如蛛网般错综复杂的影子,给屋内添了几分神秘与清冷。
月光下,赵铁柱听着小芳均匀的呼吸声,确定她已经入睡。他掀开被子,动作轻缓得像怕惊扰了沉睡的夜。赤脚踩在冰凉的地面上,摸索着从炕席下掏出账本。月光洒在账本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债务数字,像一群张牙舞爪的恶魔,压得他喘不过气。
突然,身后传来“刺啦”一声火柴划燃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赵铁柱手忙脚乱,差点将账本掉在地上,慌乱中,他将账本紧紧塞进怀里,转身时,撞翻了桌上的烛台。
“铁子,你在干啥?”小芳举着煤油灯,睡眼惺忪地站在炕边。灯光摇曳,照亮了她凌乱的发丝和满是疑惑的双眼。
赵铁柱张了张嘴,却看见她脚上磨破的布鞋。那磨破的鞋口,像一道无声的伤口,刺痛了他的心。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哽住,发不出一点声音。
小芳把灯放在桌上,迈着步子走到柜子前,从里面翻出一个布包。她一层一层地打开布包,动作缓慢而郑重,里面是一沓皱巴巴的钞票。
“这是我这几年攒的,本来想攒够钱给爹娘修坟。”小芳将钱塞到赵铁柱手里,指尖带着常年摊煎饼留下的茧子,“你要是有难处,就拿去用。”
赵铁柱的手指触碰到那些带着体温的钞票,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哽住,说不出话来。他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城里那些浓妆艳抹的女人,她们浑身散发着刺鼻的香水味,眼神冰冷如霜,与眼前这个质朴善良的小芳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小芳,我……”赵铁柱的声音带着颤抖,眼眶微微泛红,“我爸欠下的债,像座大山,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清。”
小芳轻轻握住他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皮肤传递过来:“铁子,咱们一起扛。只要咱们俩齐心协力,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斑驳的窗棂,洒在土炕上。赵铁柱迷迷糊糊间,感觉身旁的位置已经空了,只有残留的余温证明小芳曾在这儿睡过。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翻身坐起,耳边传来院子里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
走出堂屋,赵铁柱看见小芳正蹲在灶台前生火,炊烟袅袅升腾。察觉到赵铁柱的身影,小芳抬起头,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铁子,你醒啦,洗漱一下,咱们吃疙瘩汤。”她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几缕发丝被汗水黏在脸颊上。
吃饭时,赵铁柱看着小芳忙碌的身影,想起昨夜她递来的那沓带着体温的钞票,心里五味杂陈。突然,他放下碗筷,认真地说:“小芳,我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得做点什么改变现状。”
小芳停下手中的动作,走到赵铁柱身旁,轻轻坐下:“铁子,我知道你心里憋着一股劲儿。不管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你。”她的眼神里满是信任与鼓励。
早饭后,赵铁柱来到田间。望着一望无际的麦田,沉甸甸的麦穗在微风中摇曳,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他想起昨天在地里看到邻村的收割机,一个念头愈发清晰——成立收割队,帮助村民收割麦子。
然而,现实远比想象中残酷。当赵铁柱来到县城农机租赁站时,高昂的租金让他倒吸一口凉气。回到村里,他四处奔走,试图说服村民入股,却遭到了众人的质疑和嘲笑。
“就他一个城里来的少爷,能懂什么收割?别到时候把我们的麦子都糟蹋了。”王大爷皱着眉头,连连摇头。
“就是,说不定是想骗我们的钱,咱们可不能上当。”李婶双手抱胸,满脸不屑。
回到家,赵铁柱坐在院子里,一言不发。小芳看出了他的失落,默默坐在他身旁,递上一杯茶水:“铁子,别灰心,万事开头难。要不咱们再想想办法?”
深夜,赵铁柱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小芳均匀的呼吸声在耳边响起。他悄悄起身,来到院子里,月光下,他拿出纸笔,反复计算着租赁收割机的成本和收益。
第二天,赵铁柱再次来到县城。他跑遍了所有的农机租赁站,试图找到价格更低的收割机,还向有经验的农机手请教操作和维修知识。回到村里,他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详细介绍收割队的优势。
与此同时,村里的流言蜚语愈演愈烈。有人说赵铁柱异想天开,注定失败;有人说小芳跟着他吃苦受累,迟早后悔。这些话传到小芳耳朵里,她心里不免有些担忧,但每次看到赵铁柱坚定的眼神,她都选择了相信。
三天后,赵铁柱终于以相对较低的价格租到了收割机。当收割机开进村子时,村民们围在田边,交头接耳。
“铁子,这得花不少钱吧?万一赚不回来怎么办?”小芳担忧地看着赵铁柱。
赵铁柱拍了拍小芳的肩膀,自信地说:“放心,我都算过账了。咱们不仅能帮自家收割,还能帮村里其他人,按亩收费,肯定能行。”
然而,收割队刚成立不久,就遇到了竞争对手的恶意打压。邻村的孙老大为了抢生意,故意降低价格,还四处散布谣言,说赵铁柱的收割机老旧,收割质量差。村里一些原本动摇的人,在孙老大的煽动下,纷纷要求退股。
面对这些困难,赵铁柱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一天深夜,他独自坐在院子里,抽着闷烟。小芳走过来,轻轻坐在他身旁:“铁子,要不咱们先缓一缓?”
赵铁柱掐灭烟头,目光坚定地说:“不行,我不能就这么放弃。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咱们能行。”
从那以后,赵铁柱和小芳起早贪黑,四处寻找新的客户。他们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周边的村子,耐心地介绍收割队的优势。在他们的努力下,终于有一些村民愿意尝试。
随着收割季的推进,赵铁柱的收割队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当最后一片麦田收割完毕,赵铁柱看着账户里的钱,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们。
收割季结束后,赵铁柱不仅还清了部分租赁收割机的欠款,还略有结余。这笔钱如同一场及时雨,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底气,也让他有了更长远的打算。秋收后的村子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赵铁柱心里清楚,要彻底改变现状,仅靠收割队远远不够。
一天傍晚,赵铁柱和小芳坐在院子里,看着天边绚丽的晚霞,赵铁柱打破了沉默:“小芳,我想承包村里的土地,搞农产品种植,再办个加工厂,把咱们的农产品加工后卖出去,这样利润能更高。”
小芳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转为坚定:“铁子,我听你的。只要是你想做的,我都支持。”尽管她心里清楚,这意味着要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风险,但她更相信赵铁柱的决心和能力。
然而,承包土地并非易事。第二天,赵铁柱找到村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村长皱着眉头,有些顾虑:“铁子,承包土地可不是小事,需要一大笔资金,而且万一失败了,你承受得起吗?”
赵铁柱诚恳地说:“村长,我仔细算过账,现在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很大,只要咱们种出优质的农产品,再进行加工,肯定能有销路。我有信心做好这件事。”
在赵铁柱的再三劝说下,村长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但村里的一些人却议论纷纷,有人说赵铁柱太贪心,有人说他会把好不容易赚来的钱赔光。面对这些质疑,赵铁柱和小芳选择了默默承受。
土地承包下来后,新的问题接踵而至。购买种子、化肥需要大量资金,招聘工人也困难重重。许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愿意来帮忙的人寥寥无几。
为了节省开支,赵铁柱和小芳亲自下地干活。清晨,天还未亮,他们就扛着锄头来到田间;傍晚,夕阳西下,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在他们的努力下,土地渐渐被开垦出来,种子也顺利播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种子发芽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村子。赵铁柱和小芳冒着大雨赶到田间,看着被雨水淹没的农田,心急如焚。他们在雨中奋力排水,整整忙了一夜,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加工厂的建设也遇到了难题。由于缺乏经验,选址、设备采购等问题让赵铁柱焦头烂额。就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候,小芳再次给他带来了希望。
“铁子,我听说隔壁村有个废弃的厂房,租金很便宜,咱们可以去看看。”小芳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向赵铁柱提议。
赵铁柱听后,眼睛一亮:“小芳,你真是我的福星。”
在小芳的陪同下,赵铁柱来到隔壁村,考察了废弃厂房。经过一番协商,他们成功租下了厂房。接下来的日子里,赵铁柱四处奔波,采购设备、招聘技术人员。
随着加工厂的建设逐渐步入正轨,新的挑战又出现了。农产品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频发,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赵铁柱四处请教农业专家,学习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在专家的指导下,他和小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终于控制住了病虫害。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加工厂终于建成了。当第一批次农产品加工完成时,赵铁柱和小芳看着包装精美的产品,心中充满了成就感。然而,销售渠道又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赵铁柱再次踏上了奔波的道路,他带着样品四处推销,却屡屡碰壁。许多商家对他们的产品持怀疑态度,认为一个小村子生产的农产品难以保证质量。
就在赵铁柱感到无助的时候,小芳灵机一动:“铁子,咱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网上销售产品。”
赵铁柱听后,茅塞顿开。在小芳的帮助下,他们建立了网店,开始在网上宣传和销售农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产品逐渐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订单越来越多。
看着日益红火的生意,赵铁柱和小芳相视而笑。
随着网店订单如雪花般纷至沓来,赵铁柱和小芳丝毫不敢懈怠。每天天还没亮,两人就一头扎进加工厂,精心挑选原料,严格把控每一道加工工序,确保每一份产品都能让顾客满意。然而,新的问题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礁石,不经意间就给他们的航船带来冲击。
一天,赵铁柱正在仓库盘点货物,手机突然急促地响起。电话那头,一位合作物流商带着歉意的声音传来:“赵老板,实在对不住,现在油价飙升,人手也紧张,物流费用得涨三成,不然我们实在没法接单了。”挂了电话,赵铁柱眉头拧成了麻花,物流成本大幅上涨,这无疑会压缩利润空间,甚至可能影响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祸不单行,没过几天,负责网店运营的技术人员找到赵铁柱,满脸愁容:“赵哥,最近平台规则调整,咱们得加大推广投入,否则店铺曝光量上不去,订单恐怕会受影响。”一边是攀升的运营成本,一边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赵铁柱感觉压力如排山倒海般袭来。
更让赵铁柱头疼的是,村里有几个年轻人在加工厂工作一段时间后,被外面更高的薪资诱惑,提出辞职。人手短缺,导致生产进度放缓,一些订单交付出现了延迟。客户投诉电话接连不断,赵铁柱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道歉,承诺尽快解决问题。
晚上,赵铁柱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身旁的小芳察觉到他的异样,轻声问道:“铁子,是不是又遇到难题了?跟我讲讲。”赵铁柱长叹一口气,将最近的困境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小芳听完,握住赵铁柱的手,坚定地说:“铁子,咱们能熬过之前那么多难关,这次也一定能行。要不咱们再找找其他物流商,说不定能找到更划算的合作方案。”
在小芳的鼓励下,第二天,赵铁柱踏上了寻找新物流商的征程。他跑遍了周边县城,拜访了十几家物流企业,终于找到一家愿意以合理价格合作的公司。解决了物流问题后,赵铁柱又和小芳一起研究平台规则,学习网络营销知识,尝试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进行产品推广。
为了填补人手空缺,赵铁柱在村里张贴招聘启事,还发动村民帮忙介绍。在大家的支持下,一批新员工陆续加入了加工厂。赵铁柱亲自对他们进行培训,确保生产质量和效率。
然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超想象。一天,赵铁柱在网上看到一家大型农产品企业推出了与他们类似的产品,而且价格更低。这一消息让赵铁柱心急如焚,他深知,如果不及时应对,之前的努力可能会付诸东流。
经过深思熟虑,赵铁柱决定调整产品策略,推出高端定制农产品。他和小芳一起深入研究市场需求,与农业专家合作,优化种植和加工工艺,提升产品品质。同时,他们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包装和定制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在推出高端定制产品的同时,赵铁柱还积极拓展线下销售渠道。他参加农产品展销会,与超市、批发商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赵铁柱的农产品加工厂逐渐走出了困境。高端定制产品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线下销售渠道也越来越广。看着日益壮大的事业,赵铁柱和小芳心中感慨万千。
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赵铁柱和小芳漫步在田间小道上。微风吹过,送来阵阵麦香。赵铁柱停下脚步,深情地看着小芳:“小芳,多亏有你在我身边。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我。”小芳脸颊微红,靠在赵铁柱的肩头:“铁子,咱们是夫妻,要一辈子相互扶持。”两人相视而笑,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一幅幸福的画卷。
来源:赵小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