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合同中这10类条款无效 很多人被坑过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6 22:04 1

摘要:“我以为白纸黑字都有法律效力”——直到收到法院传票时,李女士拿着手机的手还在发抖。半年前她在直播间购买了9800元美容卡,合同注明“预付费用概不退还”。在商家三次擅自更改服务内容后要求退款时,对方却亮出合同冷笑:“合同不是你自己签的吗?”这起鲜活案例揭开了“合

“我以为白纸黑字都有法律效力”——直到收到法院传票时,李女士拿着手机的手还在发抖。半年前她在直播间购买了9800元美容卡,合同注明“预付费用概不退还”。在商家三次擅自更改服务内容后要求退款时,对方却亮出合同冷笑:“合同不是你自己签的吗?”这起鲜活案例揭开了“合法外衣下的合同陷阱”这张遮羞布。

案例焦点:格式化条款的合法性边界

2023年度“消费领域不公平合同条款”专项整治数据显示,养老服务、教育培训、房屋租赁三大领域违规格式条款投诉量同比增长67%。像李女士遇到的“概不退费”条款,看似双方自愿签订,实则触碰了《民法典》第497条“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免除己方责任”的红线。

签约必查!十大高危条款快速识别表

结合最高法近三年合同纠纷裁判大数据与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办案经验,我们总结出消费者最易中招的10类条款特征:

「单方解约权」陷阱
“甲方有权随时调整服务内容”等表述,实质剥夺消费者解除权。法律要求合同变更须双方协商一致。

「不退预付款」陷阱
商家以“定制服务特殊性”主张扣除全部预付款。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未消费部分应全额退还。

「豁免赔偿」陷阱
“因网络波动导致的课程中断不担责”类声明无效。商品/服务核心功能缺陷必须担责。

「扩权条款」陷阱
类似“平台有权单方调取用户数据”,超出必要范围的数据收集涉嫌侵权。

「附加义务」陷阱
健身卡中“退卡需支付30%违约金”属违法加重责任,全年卡违约金不得超过剩余金额的20%。

「责任转嫁」陷阱
物业合同将高空坠物责任全部归于业主,与《民法典》第1254条规定的多方取证义务冲突。

「有效期压缩」陷阱
“消费券须7日内使用”等设定,明显短于行业惯例可主张延长。

「争议压制」陷阱
“不得向媒体披露纠纷”属限制消费者维权途径的无效条款。

「保证金条款」陷阱
租房合同中“退房时需恢复房间原状”严苛要求,正常使用损耗不得扣押金。

「解释权独占」陷阱
商家常标注“本店拥有最终解释权”,根据《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最高可罚3万元。

实战自救指南:三步锁定霸王条款

Step1 重点检查“四大区域”

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文字

加粗/标红的特别提示条款

甲乙双方责任分区内容

争议解决条款项

Step2 异议书面化
发现疑问时,要求对方在手写补充条款处注明:“双方特别约定,XX条款以XX方式履行”,并加盖骑缝章。

Step3 电子存证技巧
对网页合同进行可信时间戳保全(通过权利卫士等合规平台),签约过程建议全程录音。

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俞强律师风险提示:
签订合同前务必逐条确认双方权利义务对等性,警惕任何单方免责条款。如发现条款存在《民法典》第496-497条规定的“排除对方主要权利”情形,可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内容。建议重大合同签署前进行专业法律审查,避免后续维权成本倍增。

来源:商业纠纷律师俞强(北大法律硕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