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世纪初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作为全中国乃至全亚洲最大的货物集散地的广州,原本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互联网电商线上交易发源地,结果这个头衔被彼时还是定位旅游城市的杭州早一步抢走。
(1)在世纪初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作为全中国乃至全亚洲最大的货物集散地的广州,原本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互联网电商线上交易发源地,结果这个头衔被彼时还是定位旅游城市的杭州早一步抢走。
(2)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消费电子市场开始兴起,按理说制造业底子深厚的广州,稍微调转一下车头就可以发展,结果居然被隔壁的深圳给捷足先登,不仅靠着这块产业的高速发展,彻底扭转了世纪初的发展困境,连带隔壁曾经的X都东莞也大量引入了外资,同样实现了产业质的飞跃。而广州只能吃深莞剩下的渣渣。
(3)后续随着消费电子行业的大爆发,作为终端最重要设备的智能手机,也逐步从功能机转变为智能机,各种软件APP也从最初的无序和群魔乱舞,逐渐发展到了规范化和产业化,这时候,隔壁的深圳再次发力,一大片互联网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冒了出来,把各种业务从线下逐渐转移到了线上,逐步形成了线上的同步发展和产业垄断。而这时候的广州,虽然天河的科韵路软件产业园有点初步成型,但是做的更多的是模仿抄袭,同时规模和其他几个巨头相比,显然也是不够看的,这也为后续互联网行业的全线落后埋下了伏笔。
(4)随着国外手机品牌逐步被国产手机所取代,同时催生的,还有一大片相关的产业,如手机soc,集成电路,液晶面板,通讯基带等上游产业,当然,这个赛道天生就是长三角的主场,人家很早就布局,或至少规划了相关的产业,等到时机成熟,或转产,或改造,或扩能。当然了,珠三角在终端的销售这块还是分了一杯羹的,只不过利润大头还是上游分走了。只不过这一块,大头还是隔壁深圳的。那你问我这时候广州在干嘛呢?我只能说,好像除了房地产,还真想不到其他方面。
(5)然后,随着手机平板PC等的进一步蓬勃发展,加上国产手机市场不断蚕食国外的手机市场,这开始引起了西方的警惕,随之而来的,就是一轮轮的封锁和制裁,此时,行业的发展,已经由组装变成了自研,而作为自研的核心,SOC的研发制造占了主导,这其中,深圳作为HW的大本营,又有成熟的产业链,设计自然不在话下,只不过制造,最终还是需要依赖长三角特别是上海强大且完善的制造业,经过多年的摸索才逐渐完成的。此外,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步带动并完善了半导体从设计到生产到封测到组装的全产业链的发展,产品也不广局限于手机平板,还有小到汽车大到飞机轮船航天器等诸多从民用到军用的各种产品。那或许又有人要问了,这个点广州呢?不好意西,前几轮广州再不济好歹还能吃点剩菜喝点汤,这个赛道广州连上桌的机会都没有。不为别的,光是理工科技术和人才,长三角天然有大量的储备,深圳虽然没有储备但是有吸引力,而广州两点都不具备,怎么玩?
(6)接下来,似乎终于让广州等来了机会了。那就是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作为以汽车特别是广汽为支柱产业的广州,怎么说也该有所发展了吧。然而以日系供应链为主的本土势力广汽,却迟迟没有能够快人一步,直到其它品牌已经快要占领完市场了才如梦初醒,但是这时候早就来不及了,这也是广汽销量持续低迷的原因。不过幸好,在造车新势力中,好歹出了个何先生创立的小鹏汽车,也确实也给广州短暂的带来了新兴产业和税收。不至于让数据太难看。然而现阶段的市场,既有BYD和Tesla这种大厂,也有像蔚来理想小米这样的后起之秀,这是个极度内卷,且只有赢家通吃输家会被吃的渣都不剩的赛道,小鹏虽然目前在新势力中还算可以,但还没有进一步越级挑战的能力。
至于供应链,这就完全是广州自己作死了,原本造车最需要的新材料,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材料,其背后依托的钢铁和石化,都是广州的强项,但是由于广钢和黄埔石化,都是上世纪产物,面对现有的增量市场,都存在严重的产能不足的问题。这就急需寻找新的场地来新建新的厂区扩大产能,而放眼整个广州乃至珠三角,同时满足地广人稀且航运便利的地方有且只有那么一个,就是如今的南沙新区。
事实上,世纪初府前路一部分官员就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南沙街道(彼时还未从番禺独立)规划了重工业基地,用于建设石化钢铁重型装备等重工业。然而,由于这块地很早就被对面港商买走,后续基本上都用于房地产建设,导致最后几乎所有的重工业项目,在HK和本地不少既得利益者的集体施压下流产,连中科炼化也不得不出走湛江,于是乎,原本大有可为的南沙,变成了现在几乎“产业空心化”的大睡城,除了地产一无所有。
试下一下,如果钢铁和石化项目能成,不仅广州制造业得利,连隔壁深圳都可以分得一杯羹,从此摆脱基础原材料受制于人的尴尬。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这一手“重工业换房地产”的骚操作,毫不夸张的说,可能间接断送了广州未来30年乃至50年的市运。
(7)时间来到了20-22年,这几年发生了什么大家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COVID-19这一个“黑天鹅”几乎改变了各行各业的运势。而作为全国医疗水平仅次于京沪的第三城广州,按理说应该是最有希望在生物医学产业中脱颖而出的。结果呢?无论是医疗器械,创新药,体外诊断等先进医药领域,广州几乎都没有啥作为(这点从历届医药展会中广州企业的数据和质量就可以明显看出),唯一有点作为的“抗病毒中成药”和数不清的小型核酸检测企业,也随着疫情的彻底放开,一同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桶。
(8)熬过了疫情,又迎来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AI。和上面的半导体类似,这同样是个需要大量技术和人才储备的赛道。但是上面的都玩不转,现在的同样也是难如登天。当然这个赛道目前看起来有点杭州/北京梦幻联动一枝独秀的意思,连隔壁的深圳和老牌的上海都慢了半拍。不过这两个目前已经开始布局,后续能走多远不好说。但是广州,恕我直言,好像又被落下了挺远的。
上述就是21世纪前20-25年几乎所有的风口行业。当然了,没有城市能第一时间全都抓住,能抓住一半都是大赢家了,小城市有1-2个直接自上而下腾飞了(例如合肥)。
但广州呢?几乎每个行业都没抓住,而这种“没抓住”,还不是那种一点都没有,而是因为这些年城市的整体规划,几乎都是摊大饼式的均匀发展,而不是针对性的发展。
正因为缺少上面集中式的发展和支持,所以几乎都是“零敲碎打”“浅尝辄止”的那种,纵观整个城市的新兴产业,既没有深圳那种“一超多强”的“大哥带小弟”的模式,也没有长三角城市那种“各司其职,协同发展”的合作模式,这也就导致了为数不多抓住了风口的企业,就能像汪洋大海里的一叶扁舟一样,没有任何的庇护,摇摇欲坠随风飘荡随波逐流,一个大浪(行业红利吃完或者持续亏损又没有补助)就可以让你前功尽弃。
所以,就目前这样的产业因果关系,哪怕是对广州再有信心再有耐心的人,恐怕也难以再看好广州了吧。
不过各位也不用灰心,广州毕竟拥有着全国除了上海以外第二的地理位置,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更重要的是,那些动辄把“喝茶收租”挂在嘴边,间接给广州招黑的部分享乐主义派老广,慢慢的也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桶了。等到那些外地卷王的后“广二代”和“广三代”慢慢走上历史舞台,从上层政府但民间百姓,自上而下完善整个城市的面貌,补齐缺失了多年的短板,改善固有存在的错误收留的思想观念和城市形象后,相信广州必然会有质的飞跃。
感谢你的阅读,希望书写文章能助你在房产和金融领域有帮助(全国范围资产代售)
我们这里还建了个“房产交流群”,与认同阿霖的一起讨论交流,关于宏观形势、投资风向、政策走向、副业搞钱的信息分享和观点碰撞(需要进群主动私信)
不要让自己活在信息孤岛,与聪明的人前行。
来源:坦荡的青山O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