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剧集成绩结算,刚“及格”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15:00 1

摘要:暑期过半时,狐厂娱乐观察曾撰文认为,整个档期仍处于引爆状态;而直到 8月中旬才由《生万物》领衔,实现破圈和大盘拉升,着实比以往时候晚了不少。

今年剧集的暑期档,走得有些磕磕绊绊。

暑期过半时,狐厂娱乐观察曾撰文认为,整个档期仍处于引爆状态;而直到 8月中旬才由《生万物》领衔,实现破圈和大盘拉升,着实比以往时候晚了不少。

这是一个见证了市场迭代的档期。

过去的优势题材如古装、现偶等内容,伴随着基本盘的流失,多数已经失去了带动观看和的能力;而观众正在表现出对新内容的紧迫需求,比如现实题材剧和严肃文学改编,但如何满足这种需求,行业或许还需要寻找答案。

如果对过去三个月进行一场结算,或许可以说行业拿到了一个 “及格”。

而面向全新的市场,不妨以此作为开始。

“及格”的判断,大概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首先是市场大盘的表现, 根据云合数据估算,相较于前半程很难冲破 2.3亿的低位线表现,整个大盘在8月17日至22日实现2.5亿+的表现,20日数据更突破2.7亿。

如此表现冲破了前期整体低迷的市场表现,也让从业者松了一口气。但对比前两年暑期能持续冲破 3亿高位线, 今年无论从数据体量还是持续时间,应该说是拿到了一个 “及格”的分数。

而这主要得益于《生万物》的表现,连续多日在云合剧集有效播放榜占比在 40%以上,收官日市场占比达46.1%,据估算后期多日实现播放量破亿,成为暑期的重要爆款。此外,《子夜归》《锦月如歌》等剧能实现单日占比10%以上,也助力了对大盘的拉动。

“及格”成绩的第二个评判标准,是所谓“爆款剧”的数量。

无论从播放数据还是破圈,今年暑期能够达到 “爆款”标准的剧集是比较有限的。 估算云合热播期集均有效播放量 ,达到 4000万+的仅一部《藏海传》 ,《生万物》目前来看有望进入这一级别。

突破 3000万的有《以法之名》《临江仙》和《朝雪录》;2000万+俱乐部的成员,还包括《书卷一梦》《扫毒风暴》《锦绣芳华》《凡人修仙传》《利剑·玫瑰》等作品,后续《子夜归》和《锦月如歌》等也有概率跻身其中。

结合数据看, 一方面,头部剧集的集均数据水位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距离以往的 “爆款”标准存在差距。

另一方面,二八效应正在变得越发明显,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能够带动大盘的项目已经越发趋向于头部。 在《生万物》会员收官后,大盘已经出现明显下滑,据云合数据估算 8月底重新回到1.7-1.8亿。

这种变化的直接表现,是行业对流量的路径依赖失灵。

古装、现偶等流量类剧集在今年暑期并不少见。正如狐厂娱乐观察在档期之初就提出的, 面对整体降温的市场环境,把握重点档期是行业拉动财务数据的关键策略, 而整个暑期,市面上也积累了大量前期热度不低的重点项目。

而且其中的很多项目,是能够看到明显的行业创新思路的。

比如融合 “穿书”元素、抽象风格开局的《书卷一梦》,“双恨”CP叙事的《临江仙》,融合古装探案与复仇、并具有女性互助元素的《朝雪录》,主打唐风志怪的《子夜归》等,都能给观众带来一定的新鲜感。

制作层面更是有明显的提升,包括《桃花映江山》《朝雪录》《凡人修仙传》《子夜归》等剧的制作水准都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主打一个男女主颜值 +服化道整体在线,对观众的眼球友好。

甚至在口碑上,多数剧集也并未出现明显的剧本问题,能够维持一定的口碑。 但从市场的实践来看,这些创新或许还有些 “治标不治本”。

制片人彤彤对狐厂娱乐观察表示: “从根本上说, 这些创新并未改变流量剧的叙事逻辑和框架,所以也很难真正形成观众的认知转变,更缺乏一锤定音的拳头产品。 ”

“直白点说,观众想要的新东西,需要更彻底的变化,比如更立体、而非标签式的人物刻画,或更具深度、而非概念式的价值立意。但这要求行业拿出更有能力的演员、更优秀的剧本、更新的制作思路,但整体来说,行业还没有跟上市场的需求。”

面对今年暑期的大盘表现和爆款数据,或可认为, 目前行业正在进入一个 “后爆款时代”。

打造全民爆款的难度已经越来越高,甚至需要行业对相应的统计标准进行一定的下调,形成新的 “爆款”维度。 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尽可能地获得传播、吸引受众,该如何做内容、做哪些内容,需要行业调整思路并推动变革。

而今年暑期的市场,在这些方面也给出了一些反馈。

《生万物》的成绩,正在带动行业关于严肃文学 IP改编的进一步讨论。

在过往几年中,长视频用户圈层的丰富已经形成更多元的需求,包括《人世间》《人生之路》《繁花》等内容的播放反馈,带动了行业的开发热情;而《生万物》拉动大盘的表现,对比流量类剧集的持续降温,类似题材的价值正在带动新的想象力。

折射出的,是如今主流受众迭代的内容偏好和审美。

除了《生万物》,暑期的现实题材剧集还有《以法之名》《扫毒风暴》《利剑 ·玫瑰》等作品实现了不错的播出表现,甚至可以说相较于其他品类,该题材内容表现出了更高的确定性。

其中《以法之名》前期在整个市场偏冷的情况下,是靠着口碑打出了一场翻身仗,豆瓣开分一度高达 7.6分;《扫毒风暴》虽然不达预期,但大胆的选题和人物塑造,依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也获得了相对稳定的观看基本盘。

影视策划曹璐认为, 现实主义审美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市场偏好。

“行业如今经常提‘落地’,不管是古装还是现代,从服化道再到人物设计, 关键就在于制作要更贴近观众的认知,让观众有沉浸感,愿意相信这个故事。 ”

在这种前提下,更贴近观众生活、容易形成认同感的现实题材,爆发出了全新的活力, “有一个利好是, 行业现在愿意拿出更长的时间成本,去做前期筹备、打磨剧本,那么就有可能制作好的现实题材。而一个好的故事,如果能形成一定的价值共鸣,出圈的可能性会很大。 ”

但另一方面,也需要看到现实题材在当下市场的难点。

上述的几部剧集,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争议。从《以法之名》的 “烂尾”问题,到《生万物》完结之后出现的进一步解读, 都折射出观众对离自己更近的现实题材,存在更复杂的理解角度,这会形成相关题材的创作难点。

也因为如此,行业在处理这些内容的时候,会有更多匹配当下观看习惯的思考。

彤彤表示, 类似题材的创作会寻求观众偏好的最大值: “目前行业开发方向有两种,全民爆款和垂类精品,而现实题材基本上是冲着前者去的,所以必须适配更多元受众的口味。”

比如《生万物》对原作中的人物关系做了不少 “柔性”处理,是基于目前观众不太愿意看到过于沉重的内容,而相应的改编确实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诚然,这难免存在一些创作限制,但在目前的市场上, 现实题材的内容属性,是最能激活路人盘内容需求和审美偏好的。 那么做好这类内容,就是当下行业必须做到的。 ”

现实题材发力的背后,是近几年行业变革期的背景下,寻找全新内容赛道的努力。

比如男频剧,近两年都是有多个重点项目待播的 “大年”,今年暑期就有《藏海传》和《凡人修仙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后续还有《赴山海》《水龙吟》等有较高市场期待的项目待播。

而行业对 “男频剧”的定义也在变。从最初为了开发男性剧市场进行的IP改编,到如今面向全性别市场,仅以男性角色视角展开叙事即可,该类型悄然完成了价值定位的转身。

男频题材更宏大的世界观、更丰富的人物关系和价值深度,会跨越性别的局限形成新的认同,给流量叙事带来内容新鲜感的突围。

曹璐表示: “不客气地说, 过去的行业已经把除了踏实做好内容以外,能刺激市场观看的办法都想了 , 比如流量剧和其他类型的杂糅,包括剧宣层面的 CP宣传、直播打法等等。如果接下来内容能跟上,很多过去的内容和运营思路,会开始逐渐兑现其价值。”

希望与压力并存,是今年暑期剧集市场的主基调。

一边是整体市场的活性有限,仅有少数内容能够吸引当下观众的兴趣,而这是长期以来对市场过度消耗所造成的问题。

一边则是行业的内容变革开始初见成效,正在形成新的市场需求,而这或可视为某种未来利好。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暑期发布的 “21条”,在行业普遍承压、外部竞争加剧的环境下,通过放宽题材选择、减少程序限制、鼓励精品创作,为全行业带来了更多信心,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接下来的内容开发放开手脚。

但上述利好能否落地, 最终取决于行业能否实现内容确定性,在泛娱乐市场上表现出长视频的竞争优势。

如彤彤所说: “长视频未来面对的竞争,不只来自行业内,甚至不只是视频层面如微短剧等,而是在更广泛的市场上,包括游戏、直播甚至线下娱乐对用户时长的争夺。”

“如何在大盘降温的当下重新争取用户,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的关要过。”

来源:小镇评论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