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午8时,济宁学院附属小学的操场上,嘹亮的国歌准时响起。全体师生挺直脊背,目光追随着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眼中满是认真与朝气。这场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拉开了新学期的序幕——4名少先队员化身“时空小使者”,用情景剧《穿越时空的对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琨 鲍童 杜文闻 摄影报道
9月1日上午,朝阳正好——“开学啦!”学生们迈着轻盈的步子,迎着曙光走进校园,正式开启2025年秋季学期生活。
记者了解到,新学期伊始,我市各中小学校同步开启“开学第一课”,以红色教育、历史传承、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拉开新学期的序幕。
上午8时,济宁学院附属小学的操场上,嘹亮的国歌准时响起。全体师生挺直脊背,目光追随着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眼中满是认真与朝气。这场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拉开了新学期的序幕——4名少先队员化身“时空小使者”,用情景剧《穿越时空的对话》和革命先烈方志敏“隔空对话”,全场师生齐唱《红船新一代》,操场上一片朝气蓬勃。
同一时间,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则将“铭记历史 筑梦未来”作为“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各班班主任通过PPT展播、抗日视频回顾、英雄故事讲述等方式,带领学生重温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史。”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党委副书记、东门校区执行校长李霞介绍。
“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员,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团结同学,尊敬老师,遵守队章……”在少先队活动室里,大队辅导员孔老师从“劳动童子团”“共产主义儿童团”讲到“中国少年先锋队”,用少先队的光荣历程告诉学生“先锋”的含义,并带领大家重温入队誓词。最热闹的要数四年级的同学们,他们手持国旗,齐声高唱《歌唱祖国》,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与高年级不同,告别幼儿园开启小学生活的一年级新生们,早在开学前便到校报到。8月31日早上,下着蒙蒙细雨,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走进济宁学院附属小学的校园。校门口的欢迎展板色彩明快,教学楼内的指引标语童趣十足,各班级精心营造了迎接氛围。
为让新生快速熟悉校园,学校特别组织“学而行”志愿服务队的学生们担任“校园小向导”。他们佩戴醒目的志愿者绶带,主动为学弟学妹及家长引路,耐心介绍教学楼、操场、卫生间等所处的位置。新生们在家长的陪伴下,或参观教室,或在校园内自由探索,好奇地观察着新校园的一草一木,脸上满是对小学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下午,学校召开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各班主任围绕校园安全管理、家校协同共育等内容,向家长们详细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安排及日常管理要求。同时为家长答疑解惑,搭建起家校沟通桥梁。”该校工会主席孔慧源介绍。
9月1日,任城实验幼儿园常青分园正式开园,首批86名“小萌娃”在家长陪伴下入园,开启学前教育新阶段。园内彩色跑道、卡通涂鸦墙与迎风飘扬的彩旗相映成趣,老师们手持引导牌、赠送定制贴纸,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孩子。教室内,新绘本、益智玩具整齐摆放,“认识新朋友”互动游戏中,孩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快速融入新环境。
双胞胎女孩范舒诺、范舒言手牵手入园,一个好奇地东张西望,一个专注地看着脚下的迎新引导图,初入园的紧张感瞬间消散。“孩子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家门口有这样的好幼儿园,我们特别安心!”孩子家长的话语中满是认可。
这所新园的落地,有效填补了周边学前教育资源缺口,是任城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的缩影。近年来,任城区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优化办学条件。今年9月,济宁一中任城校区、十三中桃源校区建设稳步推进;学前教育新增7所公办园、1980个学位,从学前到高中的教育资源持续提质升级,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为保障新学期平稳有序开学,我市早谋划、早行动,围绕“安全、有序、优质、高效”目标,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扎实推进开学准备工作。校园安全是头等大事,开学前,全市各级学校深入开展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查找薄弱环节,彻底整改隐患。教育、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动,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优化交通秩序,净化校园环境,全力护航“开学季”。食品安全同样不容忽视,8月25日至26日,市教育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局举办全市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和厨艺实践培训,45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参训。培训聚焦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风险防控、营养搭配等关键环节,为校园餐饮安全保驾护航。教师培训也是开学准备的重要一环,全市通过政策法规学习、师德宣讲、教师宣誓、选树师德模范等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温馨提醒
学生篇 科学用眼:遵循“20—20—20”原则,即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离书本一尺远,胸口离桌一拳远,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
合理饮食:三餐规律,均衡摄入蔬菜、水果、谷物、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少吃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避免用零食代替正餐。
适度运动: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跳绳、骑自行车等,运动前后要进行拉伸,避免受伤。
安全防护:上下学注意交通安全,不随意跟陌生人走;校园内遵守规则,避免危险行为。
家长篇 作息监督:协助孩子调整作息,每天提前15—30分钟叫醒孩子,逐步适应学校时间。睡前可通过阅读、讲故事帮助孩子放松。
学习支持: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明确目标和任务,鼓励自主学习。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培养专注力。
情绪沟通:关注孩子情绪变化,耐心倾听孩子的担忧,给予理解和支持。避免批评和比较,多鼓励孩子,如“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家校合作:与老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共同解决问题。配合学校要求,如检查作业、监督作息,形成教育合力。
社交准备:鼓励孩子与同学联系,分享假期经历,增进友谊。
来源:济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