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国企业家精神的典范——范旭东与侯德榜的动人故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14:43 3

摘要:在中华民族抗战的烽火岁月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未直接奔赴战场浴血奋战,但凭借着坚定的爱国信念和顽强的奋斗精神,在经济和科技领域为抗战事业撑起了一片天。民国企业家范旭东和科学家侯德榜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事迹映照出那个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熠熠光辉,而这种精神在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段历史永远不能忘怀,值得纪念。

在中华民族抗战的烽火岁月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未直接奔赴战场浴血奋战,但凭借着坚定的爱国信念和顽强的奋斗精神,在经济和科技领域为抗战事业撑起了一片天。民国企业家范旭东和科学家侯德榜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事迹映照出那个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熠熠光辉,而这种精神在抗战的淬炼下,愈发彰显出爱国的底色,值得后世永远传承和弘扬。

1

坚守底线,保存化工火种

毛泽东曾说过,中国的民族工业不能忘记四个人,中国化学工业先驱范旭东是其中之一(其他三位是重工业的张之洞、轻工业的张謇和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范旭东创办的企业在当时的中国化工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在日本侵华的严峻形势下,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

南京永利作为范旭东化工事业两翼之一的重要基地,成为了侵略者觊觎的目标。日本人妄图通过与范旭东合作,控制中国的化工产业,为其侵略战争服务。但范旭东有着坚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他坚决拒绝了日本人的合作要求。在他看来,与侵略者合作无异于卖国求荣,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

▲范旭东(1883年10月24日—1945年10月4日)

南京永利最终遭到了日军的轰炸,工厂沦为一片废墟。但范旭东怀揣保存中国化工火种的坚定信念,毅然决定前往西南建设新塘沽。在那个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的年代,建设新厂面临着诸多困难。但范旭东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重重障碍。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招募技术人员,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经过不懈的努力,永利川厂终于在四川乐山五通桥建成投产。

▲1918年,范旭东在塘沽成立的永利制碱公司

永利川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仅为抗战时期的中国提供了必要的化工产品,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抗战事业,更重要的是,它保存了中国化工产业的技术和人才,为战后中国化工事业的复兴奠定了基础。范旭东就像一位勇敢的守护者,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中国化工的希望之光。他的这种精神,是民国企业家精神的生动体现,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2

爱国至上,拒绝妥协

侯德榜是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中国化工泰斗。他在制碱技术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建设南京制酸厂的过程中,他前往美国购买设备。

当时,市场上的设备种类繁多,价格也参差不齐。日本设备在价格上相对较为便宜,但侯德榜见到日本货再便宜也不购买。在侯德榜心中,爱国是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他不能让自己的企业使用侵略者的产品,哪怕这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这种看似简单的行为,实则蕴含着深沉而炽热的爱国情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的坚决抵制,以及对国家尊严的捍卫。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

侯德榜的爱国精神还体现在他与德国人的一次谈判中。当时,他率领技术团队前往德国购买盐利用率较高的察安法制碱技术。然而,德国人却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利用察安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不许销往东三省。东三省是中国的领土,德国人提出这样的条件,明显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侯德榜对此感到无比愤怒,他拍案而起,毅然终止了谈判。

在那一刻,侯德榜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使命感。他坚信,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外国人能研究出来的技术,中国人同样能够研究出来。于是,他下定决心自己研究制碱技术。在研究过程中,他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带领着科研团队日夜奋战,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地研究出了优于索尔维法和察安法的侯氏碱法。

侯氏碱法的成功研发,不仅为中国的制碱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提高了中国制碱技术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它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在那个国家遭受外敌侵略、科技落后的年代,

侯德榜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的能力。他的成功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激励着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侵略者。

▲侯德榜故居

3

抗战淬炼下的民国企业家精神内涵

范旭东和侯德榜的事迹,集中体现了抗战淬炼下的民国企业家精神的深刻内涵。这种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国情怀

爱国是民国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范旭东坚决不与日本人合作,侯德榜在购买设备和技术过程中坚守爱国原则,他们的行为都源于对国家和民族深深的热爱。在抗战时期,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这些企业家们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事业贡献力量。他们的爱国情怀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着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不断前行。

(二)民族气节

民族气节是民国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范旭东在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时,坚决不妥协,秉持“宁举丧,不受奠仪”的坚定立场,展现出了不屈的民族气节。侯德榜在面对德国人时,毫不畏惧,果断终止谈判,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这种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中国人在面对外敌侵略时,能够保持尊严和骨气,坚决不向侵略者低头。

(三)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民国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侯德榜在研究制碱技术时,深刻认识到当时中国在制碱技术上依赖外国的困境。他没有因循守旧,不依赖外国技术,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带领科研团队日夜奋战,经过多年努力和无数次的尝试,最终成功研发出侯氏碱法。在抗战时期,中国的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工业基础薄弱,要想在工业领域取得突破,就必须依靠创新。这些企业家们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为中国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化工领域的地位。

(四)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意识是民国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特征。范旭东深知化工产品对于抗战时期中国的重要性,他积极建设永利川厂。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等重重困难,最终使永利川厂成功投产,为抗战时期的中国提供了必要的化工产品,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抗战事业。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企业在国家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民族工业的中流砥柱。

4

民国企业家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民国企业家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我们不断传承和弘扬。

(一)在教育中传承

教育是传承民国企业家精神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通过历史课程、思想政治课程等,向学生生动详细地讲述范旭东、侯德榜等民国企业家的事迹,深入剖析他们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历史氛围,通过实物、图片、文字等资料,增强对民国企业家精神的直观认识和深刻理解。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国企业家精神的认识和领悟。

(二)在企业发展中弘扬

企业是弘扬民国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主体。现代企业可以学习民国企业家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将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放在重要位置。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如在环保、扶贫、公益事业等方面贡献力量。同时,企业还应该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勇于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为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三)在社会文化中传播

社会文化是传播民国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平台。媒体可以通过深度报道、纪录片等形式,全面、客观地宣传民国企业家的事迹和精神,挖掘他们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他们。文化部门可以组织相关的文艺创作,如戏剧、电影、电视剧等,将民国企业家的精神以艺术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增强社会对民国企业家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新媒体手段,开展线上宣传活动,扩大民国企业家精神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5

结语

抗战淬炼下的民国企业家精神,是范旭东、侯德榜等一批民国企业家在艰难的抗战时期所展现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了中国工业发展的道路,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事迹,传承和弘扬他们的精神,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让这种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继承和发扬民国企业家精神,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来源:中外企业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