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润高原法治——龙江检察书写“种子效应”雪域新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2 14:28 4

摘要: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历史节点,最高检部署的检察援藏工作已走过31载峥嵘岁月。全国1061名检察骨干前赴后继奔赴高原,以“传帮带”之火点亮雪域正义之光。2025年,黑龙江省检察机关援藏工作队接过接力棒,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不以山海为远,唯将法治为念”的承诺,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历史节点,最高检部署的检察援藏工作已走过31载峥嵘岁月。全国1061名检察骨干前赴后继奔赴高原,以“传帮带”之火点亮雪域正义之光。2025年,黑龙江省检察机关援藏工作队接过接力棒,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不以山海为远,唯将法治为念”的承诺,以“种子”之姿扎根日喀则,将“一院一策”理念化作高原法治实践的生动注脚,播撒在日喀则的每一寸土地上,让新时代检察援藏的“种子效应”在珠峰脚下蓬勃生长。

“一站式”帮带,筑牢基层检察基石。

黑龙江省检察机关援藏干部聚焦日喀则基层检察院“需求清单”,开展“一站式”帮带工作,以点带面激活基层检察动能,先后深入谢通门县、康马县、仁布县检察院,通过“一对一”结对、“手把手”教学的方式,从案件办理、流程规范到队伍建设进行全方位指导。针对基层院在复杂案件处理中存在的困惑,牵头召开多场案件研讨会,将黑龙江检察机关在类案办理中的成熟经验倾囊相授,帮助梳理证据链、明确法律适用要点。在康马县,针对当地盗掘古文化遗址案发案特点,全程参与“普某盗掘古文化遗址案”研讨,并推动联合当地文旅部门签署《文物保护协作意见》,将零散协作升级为“信息共享+联合检查+专业支持”的全链条保护模式。在仁布县,通过卷宗评查、案例研讨精准“开方”,破解公益诉讼线索发现难题;在谢通门县,针对涉众型非法经营案,与当地干警逐页分析证据,最终形成完整证据体系。这种“量体裁衣”的援藏模式,正是最高检“业务是重点、队伍是根本、基层是关键”战略的鲜活实践,“办精品案、守公平线”的理念在雪域基层落地生根。

精准化施策,让帮带覆盖每一个角落

日喀则地域辽阔,18个县(区)检察机关情况各异。援藏工作队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让帮带工作延伸到最需要的地方。在边境线绵长的仲巴县、萨嘎县、吉隆县重点指导边境村12309检察服务站建设,手把手教村干部使用线上服务平台,让牧民在家门口就能反映诉求。针对边境地区矛盾纠纷特点,援藏干部开设控申业务专题授课,结合典型案例讲解信访接待技巧,筑牢边疆稳定的司法防线。在白朗县,他们围绕案例写作这一“软实力”短板,与当地检察官共同打磨文书,从事实认定到法理分析逐字推敲,提升案例指导价值。在聂拉木县,案件评查工作细致入微,他们带着卷宗逐页审核,既指出程序瑕疵,更传授质量把控方法,让“案件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深入人心;针对职务犯罪办理需求,为全县“监检法”干警专题授课,以典型案例解析疑难复杂的职务犯罪办案方法。在南木林县,未检工作专题授课座无虚席,援藏干部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新规,用生动案例讲解“教育、感化、挽救”原则的实践路径。这些“带不走的能力”,正通过“面对面指导+手把手办案”的模式,沉淀为日喀则检察队伍的内生力量。

暖民心举措,在司法救助中传递检察温度。

司法救助是暖民心的“最后一公里”。黑龙江检察机关援藏干部深知,在海拔高、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的日喀则,一些困难群众更需要司法关怀。援藏干部积极摸排救助线索,严格规范办理流程,办理司法救助案件3件3人,发放救助金16万余元。当拿到救助金的藏族老人紧紧握住他们的手,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着“谢谢”时,跨越民族的温情在高原上悄然流淌。

强党性引领,在党建活动中践行初心使命。

援藏不仅是业务帮扶,更是党性修养的锤炼。黑龙江省检察机关援藏干部以党支部为阵地,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担当。在“包街志愿服务活动”中,拿起扫帚与当地干警一同清扫街道垃圾,让高原街道更洁净;在交通繁忙的路口,协助交警维持秩序,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在清明时节,在烈士陵园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缅怀为边疆解放牺牲的先烈,汲取奋进力量。这种精神,正如在他们援藏手记中所言:“在这里,我们真切体会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鱼水情深厚,扶贫村里的暖心牵挂。

昂仁县秋窝乡杰村是黑龙江检察对口扶贫村,也是援藏干部心中的一份特殊牵挂。工作队员自费购买夏被、电风扇等生活物资,送到困难村民家中;为儿童带来书包、文具,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给老党员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倾听他们与村子共成长的故事,这份不图回报的真情付出,让杰村村民感受到“黑龙江亲人”的温暖,龙江检察人正以“北大荒精神”“老西藏精神”,让法治信仰在雪域绽放格桑花般的生命力。

成果结硕果,用文字与课件记录援藏足迹。

援藏干部利用工作间隙,撰写各类工作简报、经验材料,将帮扶中的思考与实践固化下来;精心制作7件业务课件,涵盖案件办理、公益诉讼、未检工作等多个领域,为日喀则检察留下了“带不走的知识库”。反映援藏检察协作的多篇稿件被《人民日报》转载,让全国看到黑龙江与日喀则跨越山海的检察情谊,更展现新时代援藏干部的使命与担当。

从松花江畔到雅鲁藏布江边,黑龙江援藏工作队用脚步丈量日喀则每一寸土地,用智慧与汗水浇灌检察协作之花。他们的付出,不仅助力日喀则检察高质量发展,更在藏汉群众心中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必将在雪域高原上持续绽放,为日喀则的法治建设与民族团结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正如最高检所期许的——“精准滴灌”终将耕耘出雪域高原的“法治良田”,让公平正义之花开遍世界屋脊。

来源:龙江检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