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暖心护航】“春姐姐”心理关爱指导(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2 14:23 2

摘要:为持续推动“建设法治长春·巾帼在行动”活动向纵深发展,长春市妇联推出“巾帼暖心护航·‘春姐姐’心灵驿站”系列宣传栏目。聚焦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常遇到的情绪管理问题,探讨如何在家庭角色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积极,为广大妇女姐妹们提供实用的情绪调节方法。

为持续推动“建设法治长春·巾帼在行动”活动向纵深发展,长春市妇联推出“巾帼暖心护航·‘春姐姐’心灵驿站”系列宣传栏目。聚焦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常遇到的情绪管理问题,探讨如何在家庭角色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积极,为广大妇女姐妹们提供实用的情绪调节方法。

解锁成长密码,这样培养孩子自信心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自信心如同照亮前路的明灯,决定着他们面对挑战的勇气、与人交往的底气,以及探索世界的热情。但很多家长在养育中会困惑:为什么孩子总说“我不行”?为什么遇到一点挫折就退缩?本期长春市妇联心理咨询团队的“春姐姐”,就从家长视角出发,拆解孩子自信心不足的常见原因,分享可落地的培养方法,帮家长成为孩子自信成长的“助推器”。

PART.01

孩子自信心不足,常藏着这些“隐形原因”

SUMMER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不自信就是胆小”,其实背后往往和家庭互动、成长经历密切相关,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可能正在悄悄“消耗”孩子的自信:

1.过度保护与包办代替:怕孩子受伤、怕孩子做不好,连穿衣、整理书包、解决同伴矛盾都替孩子完成。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我自己做不到,必须依赖别人”,失去尝试和探索的勇气。比如孩子想自己系鞋带,家长嫌太慢直接帮忙,次数多了孩子就会默认“我学不会系鞋带”。

2.负面评价与比较:常说“你怎么这么笨,这点事都做不好”“你看隔壁小朋友,比你听话、比你优秀”。这些话会让孩子把“一件事没做好”等同于“我这个人不行”,逐渐形成“我不如别人”的自我认知,不敢主动尝试新事物。

3. 忽视“小成就”与过度期待:只关注孩子“考了多少分”“有没有拿奖状”,却忽略他们“第一次自己叠被子”“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坚持完成了一幅画”这些小进步。当孩子的努力得不到认可,或家长期待远超孩子能力(比如要求幼儿园孩子背完小学古诗),孩子会频繁体验“挫败感”,慢慢失去自信。

PART.02

自信心不足,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轨迹

SUMMER

自信心不是“可有可无的品质”,而是孩子应对成长挑战的“核心能力”,长期自信不足会给孩子带来多方面影响:

1.面对挑战时“习惯性退缩”:课堂上明明会的问题,怕答错不敢举手;遇到新的兴趣班(如舞蹈、绘画),怕学不好直接拒绝尝试;甚至和小朋友玩游戏,因为担心“自己玩得不好被嘲笑”而躲在一边。

2.人际交往中“过度敏感自卑”:和同伴相处时,总觉得“别人不喜欢我”,不敢主动表达想法;如果同伴无意间说“这个游戏不好玩”,会立刻联想到“是不是我提议的原因”,容易因他人一句话陷入自我怀疑。

3.抗挫折能力弱,容易“自我否定”:做手工时剪坏了纸,就扔在一边说“我太没用了,什么都做不好”;考试没考到预期分数,就觉得“我永远都学不好这门课”,遇到一点小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难以从挫折中恢复。

PART.03

4个“落地方法”,帮孩子建立稳固的自信心

SUMMER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是靠“空洞的鼓励”(如“你真棒”),而是要在日常小事中给孩子“能感受到的支持”和“可积累的成功体验”,这4个方法家长可以直接用:

1.把“主动权”还给孩子,让他在“做到”中积累自信:从生活小事开始,给孩子“自己做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比如让孩子决定“今天穿红色还是蓝色的衣服”“放学后先写作业还是先读10分钟绘本”;孩子和同伴闹矛盾时,先问“你想怎么解决?需要妈妈帮你分析吗”,而不是直接找对方家长理论。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件事,哪怕很小,他都会在心里确认“我能行”,自信也会随之积累。

2.用“具体赞美”代替“空洞夸奖”,让孩子知道“我好在哪里”:别再只说“你真棒”,而是把赞美落在具体行为上,让孩子清楚自己的优势。比如孩子主动收拾玩具,不说“你真乖”,而是说“你今天把积木都放回了盒子里,还摆得整整齐齐,妈妈看到你很有责任心,也很会整理”;孩子画画时,不说“你画得真好看”,而是说“你给小花涂了粉色,给天空加了小鸟,想法特别有趣,妈妈能感受到你很用心”。具体的赞美能让孩子明确“我的努力被看见”,也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

3.允许“不完美”,教孩子把“挫折”变成“成长机会”:告诉孩子“做错、做不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比如孩子拼图拼了半天没拼对,着急哭了,家长可以蹲下来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着急,咱们一起看看哪块拼错了,再试试好不好?上次你拼小车也拼了好几次,最后不也成功了吗”。先共情孩子的情绪,再帮他回顾“过往的成功经历”,最后一起找解决办法,让孩子明白“挫折不是因为我不行,而是因为我还没找到方法”,逐渐学会用积极心态面对困难。

4.给孩子“展示的舞台”,让他在“被需要”中增强底气:根据孩子的能力,让他做一些“能帮到别人”的事,比如让幼儿园的孩子帮家里摆碗筷、给小区的小朋友分享绘本;让小学生帮家长整理购物清单、给弟弟妹妹讲题目。当孩子听到“谢谢你帮我摆好了碗”“你讲的故事真好听”,会感受到“我是有价值的,我能为别人带来帮助”,这种“被需要”的感觉会让自信心变得更加稳固。

孩子的自信心不是一天建成的,需要家长用耐心、尊重和科学的方法,在日常的每一次互动中慢慢滋养。如果家长在养育中遇到困惑——比如不知道如何应对孩子的“自我否定”,或是不知道怎么平衡“保护”和“放手”,欢迎联系长春市妇联心理咨询团队,“春姐姐”会为您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指导。

王 爽

市妇联心理咨询团队负责人

省普阳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