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难度配一配,萌娃进入心流学习为啥会?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2 09:50 1

摘要:咱们都有这样的困惑,为啥孩子玩游戏的时候那叫一个全神贯注,废寝忘食,可一到学习就提不起精神,总是磨磨蹭蹭呢?这背后其实藏着教育心理学的奥秘,只要学习的水平和难度匹配,孩子也能进入像玩游戏一样专注又享受的学习状态。

咱们都有这样的困惑,为啥孩子玩游戏的时候那叫一个全神贯注,废寝忘食,可一到学习就提不起精神,总是磨磨蹭蹭呢?这背后其实藏着教育心理学的奥秘,只要学习的水平和难度匹配,孩子也能进入像玩游戏一样专注又享受的学习状态。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得先说说大脑奖励机制和难度曲线的关系。孩子玩游戏时,就像进入了一个充满惊喜的世界。游戏关卡设计得很有门道,一开始特别简单,就像新手村,孩子很容易就能取得胜利。每一次胜利,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这可是一种能让人感到快乐的物质。有了这股快乐劲儿,孩子就会越来越有兴趣接着玩。学习也是一个道理,如果学习的难度和孩子的水平刚好匹配,孩子能不断克服小困难,大脑也会分泌多巴胺,孩子就愿意主动学下去。但要是难度太高,孩子一直做不出来,大脑就不会分泌多巴胺,孩子自然就不想学了;难度太低,孩子觉得没意思,同样提不起学习的动力。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作文阶梯训练法的教学案例。之前我教过一个班级,学生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孩子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针对这种情况,我就用了作文阶梯训练法。刚开始,我让孩子们写一句话日记,这对他们来说很轻松,大家都能完成。完成后,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成就感。接着,我要求他们写两句话、三句话……慢慢增加句子数量。之后,开始练习写段落,先从短段落入手,比如描写一个小场景,像写自己家的客厅。孩子们能顺利写出来后,再让他们把几个段落组合成一篇简单的作文。就这样一步一步增加难度。在这个过程中,每次孩子完成一个小目标,我都会及时表扬。他们就像在完成一项项小任务,每完成一部分就有成就感,大脑分泌多巴胺,越来越喜欢写作文。后来,大部分孩子都不再害怕写作文,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不少。

了解了教学案例,家长们在家庭中也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孩子。这里有三步诊断法和动态题库可以试试。三步诊断法,首先是观察孩子解题的表情。如果孩子眉头紧皱、唉声叹气,那可能说明难度有点高;要是孩子很快完成作业,还觉得很无聊,那难度可能低了;如果孩子认真思考,能顺利完成,那难度就比较合适。第二步,和孩子交流,问问他们觉得作业难不难,对哪些内容感兴趣。第三步,看看孩子的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的正确率。根据这三步的结果,家长就可以给孩子调整学习任务难度。动态题库就是家长准备一些不同难度的题目,根据孩子的情况随时更换题目。比如孩子数学计算能力强,就可以给他一些稍难的应用题;要是阅读理解弱,就多找一些阅读理解的文章让他练习。

不过,有些家长喜欢搞超前教育,觉得让孩子学难一点的知识,以后就能领先。可实际上,这存在神经疲劳隐患。我见过一个孩子,家长在他二年级的时候就让他学四年级的数学知识。孩子学得特别吃力,每天都要花很长时间,最后一看到数学就头疼,成绩反而下降了。因为孩子的大脑一直在高难度的学习中,容易疲劳,时间长了就会讨厌学习。所以,一定不能盲目给孩子增加难度,要让学习难度和孩子的水平匹配,这样孩子才能进入心流学习状态,爱上学习。

来源:阿拉丁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