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幸好祖母及时相救,将他抚养成人,他的童年充满了贫穷与屈辱,这些反而让他在日后的斗争中更具韧性。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曾是私盐贩子钱镠,最终却登上了吴越的王座。
在乱世中,他以智慧与勇气建立了“桃源”,背后隐藏的权谋与抉择令人震惊。
他如何从草根逆袭为一国之主?这段历史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和牺牲?
钱镠少年时,没什么特别的天赋,甚至因容貌丑陋,差点被父亲遗弃。
幸好祖母及时相救,将他抚养成人,他的童年充满了贫穷与屈辱,这些反而让他在日后的斗争中更具韧性。
他从小不喜读书,喜欢舞枪弄棒,常常跟着村里的少年练武。
钱镠没有走上传统的仕途道路,靠着私盐贩子起家,私盐在当时是一项,高风险却利润丰厚的生意,钱镠通过盐的买卖,积累了第一桶金。
随后他成立了自己的武装团体,这为他日后在动荡的政治局势中,站稳脚跟打下了基础。
当时的唐朝末年,黄巢起义风起云涌,社会动荡,权力真空。
钱镠看到了机会,他投奔了镇将董昌,在与黄巢的对抗中,钱镠让人看到了他超乎常人的军事才能。
在黄巢攻入杭州时,钱镠带领仅有的二十名勇士,埋伏在山谷中,用箭射杀了黄巢先锋,并通过“八百里”的疑兵计,使得黄巢误以为,杭州有重兵压境,最终撤兵。
这一役,让钱镠一举成名,升任杭州都指挥使,开始掌控地方军权。
渐渐地,钱镠的势力扩展到了越州,他通过击败刘汉宏等地方割据势力,最终统一了两浙地区,成功建立了吴越国。
他没有称帝,而是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封,成为吴越王。
这一策略,令吴越成为五代十国时期唯一一个没有陷入频繁战乱的富庶之地。
钱镠的“保境安民”政策,也因此成为吴越政权的基础,他的选择是出奇的明智,避免了大规模的内战,还为江南的百姓带来了长期的安定。
钱镠的治国理念,深深植根于他对民生的重视。他懂得,国家的稳定不是依靠军事力量,和政治权谋,更要依赖于百姓的生活质量。
民众安居乐业,国家方能强大。
他着手发展经济,注重水利建设,特别是主持修建了钱塘江的海塘,抵御了潮汐的威胁,确保了农业生产的稳定。
在钱镠的领导下,杭州从一个小小的“东南小邑”,发展成了“东南形胜第一州”。
他特别重视农业与商贸的结合,使杭州成为了五代十国时期,最为富庶的城市之一。
还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疏浚西湖,增加水域的使用面积,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也促进了杭州的商业繁荣。
面对中原政权的更迭,始终采取“外示臣服,内修实力”的策略。
向后梁的朱温俯首称臣,以此换取了发展的空间,没有因中原的频繁变动,而产生过多的政治波动,而是通过“免动干戈”的方式,保障了吴越国的稳定。
这一点,给当时的乱世民众,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也为吴越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钱镠还注重文化的融合与民族认同。
他尊崇儒家思想,推行儒家教化,同时包容吴越地方的传统文化。
吴越文化的多样性,成就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他的统治下,吴越是一个经济富庶的地方,更是文化繁荣的沃土,特别重视对百姓精神层面的引导与教化,即便是在乱世中,吴越依然有着较为和平的文化氛围。
钱镠的治国策略,使得吴越在五代十国动荡不安的局势下,成为一片“桃源”。
苏轼曾称杭州为“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这正是对钱镠治国理政的真实写照。
在乱世中,吴越国是唯一一个在战火中安然自处的地方,这与钱镠的政治智慧和民本思想密不可分。
钱镠身处乱世,对家族的管理与精神传承,保持着高度的关注。
家族是国家的基础,家风是社会安定的重要支撑,钱镠以自己为家族定下了,治国治家的方针,还制定了多次家训,希望通过家族的传承来影响后代,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稳定。
钱镠在一生中先后制定了“八训”和“十训”,这两次家训奠定了吴越家族的精神基石。
最重要的家训是《钱氏家训》,这份家训不仅阐述了忠孝、修身、治国、齐家的理念,还强调了节俭与知识的重要性。
其中有几条尤为显眼:先是“民为邦本”,他认为国家的根基在于人民,只有百姓安定,国家才有希望。
“克勤克俭”这一条训诫,反映了钱镠对于家族成员的期望——不论权力多么强大,财富多么丰厚,都不能奢侈浪费。
钱镠的家训强调节俭持家,传递的是一种脚踏实地、克制欲望的家族精神。
这种务实的精神,贯穿了整个吴越王朝,也为后来的钱氏家族成员,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钱镠的家训中,还特别强调了“诗书须读”。
认为知识是家族永续的力量,读书能提升个人素养,更是家族荣光的象征。
钱镠要求家族子孙要注重实践与劳动,还要重视学问与文化的积累,这一思想在后来的钱氏家族成员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尤其在宋朝时期,钱氏家族的学术成就、文人气质备受推崇。
临终时,钱镠特别强调家族的“忠诚”与“德行”。
要求子孙要时刻保持忠诚于家国、尊重长辈、心怀百姓,保持家族的正直与纯洁。
在他看来,家族的荣誉,是一个不断传递的责任,必须由每一代人来坚守和延续。
这一家训的影响延续了千年,钱氏家族在后来的历史中,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家族之一。
钱镠的家训在吴越王朝时期得到了实施,更在后代的家族成员中深深扎根,成为钱氏家族的精神脉络。
通过设立明确的家训,为家族的子孙铺设了一条,不断前进的道路。
钱镠的孙子,钱弘俶,在历史上成为了一个标志性人物之一。
他在吴越王朝的最后阶段,顺应历史的潮流,归顺了北宋,这一决定,既保全了吴越国的安定,也使得钱氏家族的命运,更加紧密地与宋朝的未来联系在一起
通过这一历史事件,钱氏家族的命运得到了延续,而钱弘俶的顺应历史、纳土归宋,也使得江南地区免于战乱,家族的地位和荣誉得到巩固。
在宋朝建立后,钱氏家族被封为王爵,成为“两浙第一世家”。
进入现代,钱氏家族依然传承着这一精神。
钱学森、钱三强、钱钟书等一系列杰出人物,继承了钱镠家族的文化与学术传统。
尤其在科学、文学等领域,钱氏家族的成员都展现了,卓越的才能与贡献。
钱学森曾言:“钱家没有官二代,只有学二代。”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钱氏家族,在现代社会中对学术与文化的坚守,也反映了钱镠家训的现代价值。
钱氏家族在政界拥有显赫地位,更在学术、科技领域有着持续的影响力。
从宋朝至近代,钱氏家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社会声望,他们重视政治地位的稳固,更致力于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这也是钱镠家训的重要遗产。
钱镠通过自己的智慧与胆略,为吴越带来了安定与繁荣,更通过一系列的家训,塑造了一个千年世家。
钱镠的成功,源自于他对家族、国家、民众的深刻理解与责任感。
从他开始,钱氏家族的辉煌成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来源:寻墨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