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战时期,闽清虽地处福建腹地,却从未置身事外。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以各种方式支援抗战,无数闽清儿女或奔赴前线杀敌,或在后方提供支援,或远渡重洋募捐筹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梅溪水滔滔
烽火照英豪
闽清儿女在民族存亡之际
以血肉之躯
筑起了一道不屈的长城
抗战时期,闽清虽地处福建腹地,却从未置身事外。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以各种方式支援抗战,无数闽清儿女或奔赴前线杀敌,或在后方提供支援,或远渡重洋募捐筹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中有奋战蓝天的“飞虎队”英雄,有冒险运输物资的船工,有深入敌后的地下工作者,有破译密电的密码专家,有慷慨解囊的华侨同胞。
血泪印记,闽清人民的抗战牺牲
闽清这片土地见证了日军的暴行,也见证了闽清人民的不屈。1940年8月7日上午11时左右,从闽江口起飞的3架日军飞机直抵闽清县城上空,向盐仓道码头和玄帝楼码头先后投下6枚炸弹,炸毁停泊在码头的米船数十艘,19名船工壮烈牺牲,多人受伤。
惨剧并未结束。1942年4月20日中午,又是3架日军飞机飞抵闽清县城上空,在县城梅溪校场坂码头一次性投下6枚炸弹,炸毁鼠船十多艘,17名船工遇难,受伤者更众。
池园镇福斗村鼠船船工刘衡忠和其弟刘权忠就是在这次轰炸中双双牺牲的,刘家族谱中清楚地记载着日军的这一笔滔天罪行。
水上血脉,船工冒险运输战略物资
抗日战争时期,闽清船工担负着客货运输的主力军角色,撑持起了抗战期间的闽北水运业务。
为突显船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当时省政府有关当局向闽江航线船工颁发“缓免兵役”证件,配发“水上运输兵”胸牌。
鼠船
1943年,作为战时福建省会的永安人口骤增,调粮任务加重。为保证每月6000余担粮食从各地调运永安的任务,省驿运处除组织该航线原有50余艘闽清米船日夜抢运外,又从其他航线调剂三四十艘闽清鼠船支援,确保了战时省会永安的粮食供应。
福州第一次沦陷后,国民政府下令内地公路自行挖毁,福州通往闽西北以及出省的唯一陆路通道“福古瓯公路”遂被破坏。同时,省政府下令民用船只不得开往闽清以下的闽江航线。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开辟了“闽南—闽清梅溪—闽清溪口—闽江上游”新的物流通道,为福建抗战后方运输食盐等紧缺物资发挥了独特作用。这条新航线被称为福建抗战大后方的生命运输线。
空中英豪,飞虎雄鹰击长空
吴其轺(1918-2010)是闽清县十五都人,后随父去马来西亚,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毅然走上前线誓死报效祖国。
1936年,正在青岛读师范大学的吴其轺看到黄埔军校笕桥中央航校招生的告示,毅然投笔从戎。1943年,他编入到了由陈纳德将军组建的航空大队中,成为“飞虎队”的一员。
在抗日战争中,吴其轺参加88次对日空中战斗,空中作战时间超过800小时,击落日机6架,击伤日机3架,4次飞越驼峰航线。他曾被日机击落3次,负重伤。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他获得盟军总部授予“飞行优异十字勋章”,另获颁“航空勋章”和“单位集体荣誉勋章”。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大礼堂内举行。吴其轺作为美军援华空军第14航空队第5大队的分队长,带领他的全体队员,坐在会场的第一排。
吴其轺的哥哥吴其璋同样是一位抗日英雄。1934年春,吴其璋毅然回到祖国,同年9月,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为第十一期学员。
后率连进入印度,和战友们一起在驻印军总指挥部直接指挥下,先后反攻缅甸胡康河谷、孟拱河谷、密支那、八莫等地,配合驻印军队,消灭了日军18师团、56师团、第2师团等精锐部队。
1944年12月2日,吴其璋在激烈的攻防战中头部被日军狙击手击中,壮烈殉国。他和战友们的牺牲换来了胜利:12月15日下午2点,新编38师完全控制了八莫,取得了八莫攻坚战的重大胜利。
敌后战场,地下工作与根据地建设
抗战期间,闽清也成为重要的地下活动中心和抗日根据地。1939年,中共闽江工委组织部部长兼中共闽清工委书记卢懋居及地下党员项新(即项南)、舒诚等来到闽清,以闽清文庙为阵地,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他们将福州师范、福州简易师范和福州英华中学统配到闽清做民教工作的二三十位青年学生组成战工队,在文庙排练宣传抗日救亡的歌曲和话剧,并在许多乡村演出,给闽清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宏琳厝作为闽清重要的古民居,也成为抗日救亡活动的重要据点。1937年,从江苏回到老家闽清的黄开修和弟弟黄开云共同投身抗日救亡工作,办起了《抗日救亡》周刊。
黄开修之子黄淮生介绍:“当时家里有台收音机,父亲和叔叔每天收听解放区广播,再根据广播撰写文章,发表在《抗日救亡》周刊上。”
1939年初,中共地下党员项南、舒诚等到闽清组织领导抗日救亡运动。黄开修把项南等人安排在宏琳厝居住,共同组建了战工队,项南任队长,黄开修任指导员。
战工队参考《抗战戏剧》《救亡歌选》等制作了一系列宣传抗日救亡的歌咏和话剧,借用宏琳厝二进大厅进行排练。
华侨力量,海外同胞倾囊相助
闽清籍华侨在抗战期间也做出了巨大贡献。马来西亚闽清籍侨领刘家洙等人在南洋积极筹款支援祖国抗战。
吴其璋在南京中央军校读书时,认识了金陵女子大学高材生、重庆姑娘胡静美。1936年底,他请假赴南洋结婚。
到南洋后,当地著名的侨办华文学校光华中学请吴其璋出任校长。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吴其璋在光华中学担任校长期间,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抗日救国教育作为学校重要课程。
同时在光华中学里组织了宣传队、演剧队、义卖队和募捐队,他带着队伍穿梭于城乡进行抗日宣传和募捐,成为当地抗日救国活动骨干。
隐蔽战线,密码破译与情报工作
闽清人池步洲作为密码专家,在抗战期间曾破译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密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池步洲的卓越工作为盟军提供了关键情报,帮助掌握了日军的行动计划和战略部署。他的成就是中国抗战时期情报工作中的重要篇章,展现了闽清人在隐蔽战线上的智慧和勇气。
精彩视频推荐
来源 | 文/百川
编辑| 黄腾飞 徐鋆桑校对| 徐鋆桑
审核| 马汉权
来源:新闽清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