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多婴幼儿会出现便秘情形,排便困难、粪便干硬、甚至哭闹不愿意解便,让家长忧心不已。针对让父母头痛的小孩便秘问题,将解析婴儿便秘的表现、宝宝便秘饮食怎么吃、以及改善便秘的方法与常见迷思,从日常照顾中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许多婴幼儿会出现便秘情形,排便困难、粪便干硬、甚至哭闹不愿意解便,让家长忧心不已。针对让父母头痛的小孩便秘问题,将解析婴儿便秘的表现、宝宝便秘饮食怎么吃、以及改善便秘的方法与常见迷思,从日常照顾中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婴儿便秘有哪些表现?
幼儿3-5天未排便,可能是功能性便秘
婴幼儿排便频率随着年龄与饮食不同而有差异,排便的频率、形状、质地,也会因哺育配方奶或母乳而有所不同。
满月后的宝宝排便次数可能从一天三次到三天一次都属正常;母乳宝宝甚至可长达 7~10 天才排便,只要精神与食欲良好、无明显胀气或哭闹,就不必过度担心。
若超过 3~5 天未排便,且出现粪便变硬、变粗大,或排便时哭闹等情形,便可能是「功能性便秘」。
婴幼儿便秘常见表现
排便时间:排便间隔过长(超过 3~5 天)
粪便外观:粪便干硬呈现羊屎球般的颗粒状,或体积大块难排出。
排便行为:排便时哭闹,甚至因疼痛而拒绝排便;偶尔发生「便便外漏」,即便便挤不出来却有软便或液体渗出
憋便姿势:垫脚站立、夹紧或交叉双腿、躲起来憋大便
腹部症状:腹胀、胀气、腹部摸起来变硬、食欲下降。
功能性便秘:害怕解便疼痛,造成恶性循环
婴幼儿便秘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常见的是「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也就是宝宝因粪便过硬导致疼痛、肛裂、出血,就可能因害怕再次疼痛而憋便,并形成便意迟钝、大便越积越硬的恶性循环。在换奶、开始吃副食品,或者去托婴或幼儿园等生活环境变化时最常发生。
常被误认为便秘的是「婴儿排便困难(Infant Dyschezia)」,常见于0-2个月大的新生宝宝,表现为排便时全身用力、面部胀红、甚至哭闹,但排便结束后就会停止哭闹,排出的大便是软的。这种情况是因爲宝宝还没学会大便,腹部、肛门肌肉尚不协调,通常在3-4个月学会排便时会自然改善。
宝宝便秘怎么办?饮食怎么吃?
宝宝便秘的饮食改善方式与成人方向大致相同,以补足水分、提升纤维摄取、以及增加活动量为调整方向。6个月以下以配方奶、母奶为主食的宝宝不建议额外补充水分,以免因水分摄取过多影响食欲,反而会加重便秘情形。
1岁以下已开始吃副食品的宝宝饮食
「少量、分次」补充水分:婴儿只要奶量或食量足够、尿量正常、体重持续成长,通常水分摄取就没有问题,不必特别额外补充水分;若额外给水也需注意宝宝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短时间喝太多水可能导致水中毒,因此需分次、少量给予。
副食品中加入植物油脂:如橄榄油、亚麻仁油,可软化粪便,或摄取油脂含量较高的泥状熟蛋黄、酪梨泥、坚果泥等,不过坚果类引发过敏风险较高,给予宝宝坚果种子类前建议咨询医师。
给予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蔬果泥:如地瓜、南瓜、香蕉、苹果,蒸煮过后打成细致泥状,提高纤维摄取量。
1岁以上婴幼儿饮食
1岁以上逐渐脱离副食品的幼儿,饮食上已经更接近大人,尽量以固体食物为主,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膳食纤维来源,增加蔬菜、水果,或以马铃薯、燕麦、玉米、芋头等全谷类取代白米。若便秘状况明显,可考虑每日给予50ml的纯苹果汁或黑枣汁,帮助软化粪便。
按摩与活动有助通便
除了饮食外,适度活动与腹部按摩也是舒缓便秘的好方法:
对1岁以下婴儿,可鼓励翻身、爬行、趴着玩耍,促进肠胃蠕动。父母可每天帮宝宝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帮助排气与促进排便反射。
改善宝宝便秘最好不要用药?便秘的四大迷思!
迷思一⟫便秘只要多吃蔬果、多喝水就会好?
如果透过生活习惯改变仍无法改善便祕,或是发现宝宝因为解便疼痛而有拒绝排便的行为,则应该考虑使用药物来打破恶性循环,孩子已经有慢性解便困难,光靠饮食调整是不够的。
迷思二⟫有排便就可以停止用药了?
许多家长听到软便药要长期使用,都会面有难色,不过既然许多孩子的便祕已经持续数个月、甚至数年才来寻求医疗协助,怎么能期待用一个礼拜的药就能根治呢?
宝宝便秘不是吃几天药就会好,因此不能一看到有排便就停止用药。儿童常用的软便药都是相当安全的,主要目的是在增加粪便中水份和增进肠胃蠕动,孩子排便稳定后仍需持续服药2-3个月,与医师讨论后渐进式停药。
迷思三⟫用药会有依赖性,孩子吃了就不能自主大便了?
许多关心则乱的爸妈害怕用药会造成孩子依赖药物,好像一旦服软便药,以后就必须吃药才会大便。其实停用药物只是回到小朋友原先排便的状态,不会让情况变得更糟。如果已调整好饮食习惯和排便行为训练,就有机会摆脱药物;相反的,服药期间如果只依赖吃药而不做生活习惯的改变,停药当然就遥遥无期了。
迷思四⟫大不出来时,用凡士林刺激肛门或灌肠就好
长期以灌肠、塞剂等方式强迫孩子排便,反而会有反效果。功能性便秘治疗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规律、自主地排便,一旦让孩子依赖刺激方式,肠道会变得迟钝,形成无法自主解便的恶性循环。
结语
如果宝宝有便祕的问题、解便疼痛流血,要尽早看医生,不要让排便成为可怕的经验,引发慢性便祕的恶性循环。一旦开始用药,也要依照医师的建议调整药物,切勿自行停药以免前功尽弃。
来源:murasaki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