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焦虑症强迫思维,他走了 2 年:这 3 个可落地的步骤,你也能试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2 12:50 1

摘要:但结合我自身与重度焦虑症对抗的康复经历,以及后来接触到的大量焦虑症患者案例来看,解决焦虑症引发的强迫思维完全不存在一蹴而就的可能。

很多被强迫思维困扰的焦虑症患者,都希望能找到一种快速见效的方法,一下子摆脱那种反复出现、甚至让人恐惧的念头。

但结合我自身与重度焦虑症对抗的康复经历,以及后来接触到的大量焦虑症患者案例来看,解决焦虑症引发的强迫思维完全不存在一蹴而就的可能。

今天这篇文章,源自一位同样曾深陷焦虑和强迫症的好友投稿。这是一篇深度解析的文章,记录了他曾经的应对方法。经过我们共同修订后,现分享给大家。

那么,对付强迫思维,我们到底要怎么做?

首先要明白,强迫思维不是普通的想太多,它是原生家庭长期影响下的思维定式、认知偏差不断强化、社会压力持续作用,再加上焦虑情绪不断放大后的集合体,这些因素在心里盘根错节,想要彻底解开,必然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

那些宣称“几天就能消除焦虑症强迫思维”的说法,要么是完全不了解这种思维的强度,要么是只缓解了最表层的焦虑,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用不了多久就会反复。所以,解决焦虑症带来的强迫思维,唯一能走通的路,就是循序渐进地改善。

具体该怎么做?我把自己从被“毁灭性”强迫思维折磨,到慢慢走出来的过程,总结成了几个能落地的步骤,每一步都得慢慢推,急不来,也快不了,大家请准备好纸和笔记录。

01

步:分辨真实想法与病症干扰

很多焦虑症患者被强迫思维困住,是因为没意识到那些让自己恐惧到发抖的念头,其实是病症带来的。反而把它们当成自己真的会这么做、自己真的要完了的信号,结果陷入越害怕越想、越想越害怕的死循环。

比如脑子里突然冒出来我会不会拿着刀刺向自己的念头,正常人可能只是一闪而过,焦虑症患者却会当真,忍不住琢磨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自伤倾向,会不会控制不住自己;再比如想到自己会不会成为精神病,马上就慌了,担心自己要疯了,以后没人管。

所以,第一步必须做的,是在这种念头出现时,强行让自己停下来,问一句“这个想法是我真的想这么做,还是只是焦虑症让我这么想?它有没有现实依据?如果答案是“没有依据,只是让我害怕”,就明确地给它贴个标签,在心里说“这是焦虑症的强迫思维,不是真的”,也可以写在本子上。这个过程不是要骂自己“别瞎想”,而是像个局外人一样,清楚地分辨出 “哪些是我的真实想法,哪些是病症的干扰”。只有先分清,才不会被强迫思维牵着走。

02

步:用现实检验灾难联想,调整认知偏差

焦虑症强迫思维的核心,从来不是担心小事出错,而是灾难化思维被放大到极致,把几乎不可能发生的、甚至违背自己本性的风险,当成马上就要发生的毁灭性灾难。

过去我脑子里一旦冒出来我会不会跳楼的念头,马上就认定自己要自杀了,控制不住自己;想到自己的焦虑症好不了了,就觉得这辈子都要活在痛苦里,以后不能工作也不能正常生活,家人也会抛弃我。

这种时候,就要用现实把这种荒谬的想象砸破,当这种毁灭性想法出现时,请大家务必冷静下来,拿出一张纸,或者在手机备忘录里,清清楚楚列出支持这个想法的证据和反对这个想法的证据。而且必须客观,不能被情绪带偏。

比如,面对“我会不会跳楼” 这个强迫思维:

支持的证据能列出来几条?可能只有一条—— 我现在脑子里有这个想法。

但反对的证据就多了:

我从来没有过自伤的行为,之前再焦虑也只是躲起来哭,没碰过任何危险的东西;我很在意家人,知道如果我出事他们会崩溃,我不可能真的让他们难过;我还有想做的事,比如之前计划和朋友去旅行,还想陪家人变老,不想放弃这些;我之前也有过这种想法,最后也没真的做什么,只是吓了自己一场。

再比如,面对“我的焦虑症好不了了” 这个想法:

支持的证据可能是“我现在还是很痛苦,有时候觉得没希望”。

但反对的证据却有很多:

我之前焦虑症最严重的时候连床都下不了,现在至少能正常吃饭、出门,已经比之前好很多了;我已经在尝试调整,比如每天会出门走半小时,也在按方法做现实检验,这些都是在变好的迹象;我见过其他焦虑症患者,有的比我严重,最后也慢慢康复了,我没理由好不了;焦虑症是可以治疗、可以调整的病症,不是绝症,所有康复的朋友都说过,只要坚持调整,一定能好。

把这些证据一条一条列出来,你会发现,支持灾难发生的证据,往往只有“脑子里有这个想法” 这一条,而且毫无现实依据;但反对的证据,全是基于自己过往的经历、自己的本性、客观事实的内容。

看着这些反对的证据,再回头看那个强迫思维,就会清楚地意识到“原来这个想法这么假,根本不可能发生”。焦虑感也会跟着降下来,不是一下子消失,而是从恐慌到窒息变成有点害怕,但知道不会真的出事。

不过,这个过程不是做一次就有用,认知偏差被焦虑症强化了那么久,不可能一次就纠正过来。常常会出现的情况就是今天做了现实检验,明天同样的想法又冒出来。那就再做一次,后天再做一次。每多做一次,就是在脑子里多刻下一道这个想法是假的的印记,慢慢就能打破灾难化思维的惯性。

03

步:逐步减少强迫性确认行为,阻断恶性循环

焦虑症患者的强迫行为,不是反复检查文件这么简单,更多是为了确认自己不会做坏事、不会出大事而做的无效行为。

比如脑子里想我会不会拿着刀刺向自己,就会反复把家里的刀藏起来,藏完还不放心,又反复检查有没有藏好,会不会被自己找到;

想到自己会不会成为精神病,就会反复问家人自己看起来正常吗,有没有说胡话,哪怕家人反复说你很正常,还是要一遍遍地问;

想到自己是不是患上了绝症,就会反复照镜子看脸色好不好,抓着脉搏数心跳正常吗,伸伸舌头看舌苔正常吗,明明每次结果都一样,可就是停不下来;

担心焦虑症好不了,就会反复刷各种焦虑症康复案例,刷不到满意的就更焦虑,刷到了又怀疑别人能好为什么自己不行,反而更纠结。

这些强迫性确认行为,看似能暂时让自己安心,比如“刀藏好了,我就不会刺自己了”“家人说我正常,我就不会疯了”“脸色看起来还行,应该问题不大”,但长期来看,只会让强迫思维更严重,因为每一次确认,都是在告诉大脑这个灾难真的有可能发生,必须这么做才能避免,反而加固了强迫思维→恐惧→强迫行为→暂时安心→再出现强迫思维的循环。

所以要解决强迫思维,必须慢慢减少这种强迫性确认行为。但一定要记住,不能一下子全停了。比如之前一天要问家人 10 遍自己正常吗,突然一次都不问,只会让自己恐慌到崩溃,根本坚持不下去。

正确的做法是一点点减量,给大脑适应的时间。比如先设定一个小目标:这一周每天只问家人 5 遍,而且每次问完,就强迫自己去做另一件事,比如浇浇花、看 10 分钟新闻、做广播体操,别一直纠结家人的回答是不是真的,这一步我推荐做体操,数次数。

在减量的过程中,肯定会特别焦虑,比如没问家人的时候,脑子里会一直冒“我是不是真的不正常,他们没说真话”,这时候别因为焦虑就退回去,而是起身去做需要动手的事,比如叠衣服、擦桌子、玩游戏、刷段子、写东西....让注意力从恐惧转移到做事上,也一定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当强迫思维的出现,每次能被你打断时,你的康复便近在咫尺。

循序渐进改善焦虑症的强迫思维,不是今天做了明天就必须好转,过程中出现反复是必然的结果,别骂自己“我怎么又回去了,我是不是好不了了”。

要记住康复从来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像爬山一样,有时候走两步退一步,有时候还得在原地歇息很久,可既然都已经开始爬了,总不可能爬到一半就往下走吧?所以大方向是向上的就好。

今天只比昨天少想了一次强迫思维,今天能多扛 1 分钟的焦虑,都是进步。关键是别放弃,相信自己能慢慢走出来,就像我曾经那样,从被“会不会跳楼”“会不会疯掉” 的想法折磨到整夜睡不着,到现在能平静地和别人聊起这些经历,我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你也一定可以。

好的,本文分享到此结束。感谢我的朋友@SXBL,提供了如此宝贵的方法,很有参考意义,同时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信心。朋友们,请坚信,强迫思维并非不可战胜,但最关键的是你的坚持。所有方法都建立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如果只是短暂坚持几天便放弃,那么康复又从何谈起呢?加油吧,家人们!

来源:宝宝健康记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