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素材、没情感、没文采?20个写作核心问题,“小先生”给你一次讲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2 12:18 1

摘要:说到作文,那可是难倒一拨又一拨小人儿,其实不是他们能力不够,而是缺了能以心换心的引导。机械训练、居高临下的说教,是解不开写作困惑的。

小先生又出新书啦!这一次,小先生专门谈如何写作文。

说到作文,那可是难倒一拨又一拨小人儿,其实不是他们能力不够,而是缺了能以心换心的引导。机械训练、居高临下的说教,是解不开写作困惑的。

现在,鲁奖作家庞余亮带着《小先生的作文课》来了!这位做过多年教师、常年开作文公益讲座的“小先生”,每次都在课后留下邮箱,接收孩子的疑问。

《小先生的作文课》

庞余亮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从300多封来信里,他精选20个代表性问题,分成4个台阶,设计作文培养方法,用温暖回信讲作文,才有了这本特别的书。

全国优秀教师,“国培计划”北京大学小学语文课程专家冷玉斌老师特别为这本书作序,直言:“这本书像是一把打开孩子们心灵世界的钥匙,在与小人儿一次次的通信里,带着他们走进成长的困惑与喜悦,教他们学会思考、观察、感受生活,让他们明白所有最真实的生活里的滋味,就是作文该有的最真实的笔触,让小人儿们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南瓜就说南瓜的话,西瓜就说西瓜的话。”“读它能让作文有模有样,人生跃上台阶。”

翻开这本书,无论从哪里读起,都能跟着小先生走进他有趣的作文课。一节课解决一个作文痛点,一节课摘取一个作文高分武器,绝不拖堂,却能给孩子们提供足够能量,既是作文课,也是生活课。

这本书的设计十分独特,封面是个雅致的信袋,信袋里装了一封小先生的亲笔回信。小先生说:“关于作文,我们都有相同的困惑,怎么才能写得更好呢?我在这本书里想和你‘促膝长谈’,关于写景,写人,记事,关于细节,结构,文采,还有对生活的热爱。”

写作文就像折叠纸飞机,只要我们有飞翔的愿望和行动,一张纸也能飞很高。

快来走进小先生的作文课,让作文不再是难题!

精彩文摘

还在习惯性中途后悔吗?

小先生:

你好!如果能时空穿越,我一定要穿越到你的教室里。如果你是我的“小先生”,我会在你的课堂里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我会是在塑料瓶盖玩两只蚂蚁的那个学生吗?

我还想当面跟你说一说我的苦恼。有很多次,我洋洋洒洒地写了许多,该收尾了。可我突然后悔了,我不该这样写的,我恨不得把前面写下的作文从作文格子里抠出来,然后再重写一次,重写得到的分数肯定会高很多。

可是,作文试卷哪里允许我后悔和重写?我只有硬着头皮,继续往下写,草草结尾……结果可想而知。

我该怎么办?

此致

敬礼!

总是后悔的小蚂蚁

2023年9月24日

总是后悔的小蚂蚁:

你好!

我也悄悄想过多次,如果有一台时光穿越机,我一定会去所有考过的考场,将试卷重新答写一遍。我也会把所有犯过错的事,一一更正。

——谁不想拥有完全正确的不犯错的人生呢?

事实上,谁都会犯错,我也经常犯错,大错误,小错误,犯过错之后,也会像你一样:后悔。

食物有五味,我们的人生也有五味。后悔,就是人生五味中的苦味。虽然很苦,但是很值得尝一尝。清苦的后悔涌上了我们的心头,这绝对不是坏事。比如一场春雨过后,那些后悔的花朵离开了树枝,替换后悔花朵的,是枝头上让人惊喜的小小新果。

——失与得,就是这样奇妙。

我做过一次“作文考试与后悔心态”的现场调查:

“作文考试的时候,有没有写到一半,后悔了,就想重写一次?如果有这样情况的同学,请举手。”

话音刚落,几个同学立即举起了手。接着,又有一批同学举起了手,那场景,整个教室就像一片“后悔”的森林。

“如果觉得自己考场作文后半部分写得比前半部分好的,请举手。”

没想到举手的,还是那一批同学!

时间是不可逆的。“后”,是已过去了的。 “悔”,是你觉得自己本来可以做得更好,可是没有做好。“后悔”的背后,是你宝贵的上进心。

过去的理发工具,是一把很锋利的剃头刀。剃头刀是干什么的呢?给人剃光头。跟着老师傅学习理发技艺的小徒弟,事先得模拟练习剃光头,模拟工具是冬瓜。有个小徒弟,他给冬瓜刮完了“光头”之后,习惯性地把剃头刀直接插在冬瓜上。老师傅提醒说,这是个坏习惯,必须要改啊。小徒弟不以为然,等到那一天,我肯定不会这样做的。时间过得很快,小徒弟要满师了。满师的仪式是正式给顾客剃光头,小徒弟手快刀快,完工之后,还是随手就把剃头刀插到了那个顾客的头上……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那个因习惯而酿成大祸的小徒弟。仅仅看了几眼作文题,就开始下笔。从来不构思,更不会去打作文草稿。似乎自己就是那个下笔如有神的李白。哗哗哗,哗哗哗。一行写完了,再写第二行。写完了第一段,再写第二段。差不多到了第三段的时候,等到作文思路打开了,第一只后悔的蚂蚁就爬出来了:

我应该这样写吗?

作文格子里是白纸黑字,无法更改了,只有硬着头皮,继续向前写。但是,跟着第一只蚂蚁出来的,是第二只后悔的蚂蚁,还有第三只后悔的蚂蚁,它们一直在试卷上爬来爬去:

我应该有个更好的开头的。

我应该不这样写的,我应该那样写的……

这是作文考场上常常发生的事,恨不得时光倒流,恨不得把作文格子里写下的全部抠出来重写,但时间来不及了,没办法在短时间内重新再写一遍。

其实,这些习惯性中途后悔的同学在平时的作文习作上也是“下笔如有神”。只是,不后悔。或者说,没有后悔的事。作文习作的分数,看上去不太重要,就像剃头刀插在冬瓜上,那冬瓜是不会喊叫的,也是不需要抢救的。

考场作文评卷是讲究“第一印象”的。而“第一印象”的依据基本上是考场作文的前半部分。准确地说,前三行,前五行,就决定了评卷老师给考场作文的评分等级。前半部分写得不好,作文分值起码下降一个等级。一个等级,就是5—8分。

很多次,我们的满不在乎,我们的随心所欲,不经意间的随便,就生生损耗了许多分数。有段时间,编辑让我写专栏文章。专栏文章不像其他文字,时间一到,必须交稿,否则报纸就得开天窗。一想到报纸要开天窗,就赶时间写了。等到报纸出来了,读了一遍,很后悔,后悔极了,这粗糙的文章是我写的吗?真的是我写的吗?但又怎么可能不是我写的呢?抵赖不掉的,文章的标题下面,是我的名字。后悔的小蚂蚁爬来爬去。好多天过去了,后悔的小蚂蚁还在我的心里爬来爬去。再后来,写《小先生》的时候,我给自己下了一个死命令:要好好写,好好珍惜写下的每一颗字,否则对不起那个18岁在讲台上暗暗冒虚汗的小先生,也对不起那些陪着我一起长大的学生们。有了给自己的死命令,《小先生》写得特别慢。常常是推倒了重写。《小先生》先后写了30年。其中,素材积累15年,写作定稿15年。初稿56万字。我重写了,第一次定稿是28万字。这个28万字的《小先生》版本是可以出版的,我还是决定重写一次,直到最后成书的12万字。我们得把每一次得失,当成自我成长的契机。命令自己,要求自己,就是为了得到应该属于我们的最高分。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首先是我们养成习惯,随后是习惯养成了我们。习惯有好坏。好习惯让我们得分,坏习惯让我们失分。本来我们可以做到90分的,因为懒惰和随意的坏习惯——不打草稿的迷之自信的错误,只得到70分。这样,我们失去了应该属于自己的20分,就像那个理发店随意处理剃头刀的小徒弟。语文考试100分钟(小学),试卷那么多页,那么多内容,打作文草稿也是来不及的,但给作文写三行提纲的时间还是有的。

这就是写作文的“三行提纲法”。

很多同学认为数学考试是天生应该备好草稿纸的,而语文考试不需要。我在教书的时候,总是要求每个学生备好作文草稿纸,而每张作文草稿纸上必须要出现三行提纲。

就三行!

第一行,作文的第一部分准备写什么。不在开头犯“有一次”的毛病。

第二行,作文的第二部分准备写什么。这一行,要提醒自己,想要写什么,不要写什么。不写什么很简单,别人和自己一直在写的,从小写到大的,那就不要写。

第三行,作文的第三部分准备写什么。不在结尾犯“我懂得了”的毛病。

考场作文,一般是600字到800字之间,不需要长篇大论,更不能顾此失彼,要很理智地把准备写的600字分成三行提纲。

有了草稿纸上的三行作文提纲,等到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做完了,面对考场作文的时候,作文自信心会增强三倍。接着,我们按照这三行提纲写作文(提纲在动笔之前还可以调整),按照三行提纲尽力写出来的作文,得分肯定会接近你的理想。

尽力了,就不后悔。人生是这样,作文也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人不是没有后悔,而是能够准确找到解决后悔的方法,做到少后悔,不后悔。

加油!

我的新衣服非得大一号吗?

小先生:

你好!

我想倾诉我在作文方面的苦恼与困惑。我喜欢作文课,每次也能得到85分上下的分数。妈妈说我的作文潜力是95分,还有10分的潜力没发挥出来。

为了发挥这10分的作文潜力,妈妈简直挖空了心思,刚看了一点电视新闻,妈妈说这个新闻“有意义”,你应该写篇作文。邻居家的昙花开了,妈妈拿着手机里的视频给我看,说这件事“有意义”,你应该写篇作文。保安爷爷帮助我爷爷的电动车充电,妈妈说这件事“有意义”,你应该写篇作文。我正玩得开心的时候,妈妈又说这次春节联欢晚会很“有意义”,让我趁热打铁,赶紧写篇作文。

“你应该写篇作文”,成了妈妈的口头禅。我耳朵里几乎全是这个声音。我写了很多“有意义”的作文,成效却一点点也没有,我的作文分数还是85分。还有……我不那么喜欢作文了。

祝你新春快乐,心想事成!

此致

敬礼!

不快乐的兔九哥

2024年2月13日

不快乐的兔九哥:

过年好!

妈妈总是在孩子开心的时候提到作业(作文),这是“妈妈为你好”定律之一。

“妈妈为你好”定律还有一个表现,就是给孩子买的新衣服总是大一号。

我认识一个小男孩,一般的小孩,都是喜欢过年穿新衣服的。可他不,最不喜欢过年穿新衣服了。每次临近过年,穿上了新衣服,他都不快乐。妈妈给他买的新衣服都大了一号,甚至大了两个号。妈妈还总是有理由:他长得快,等过一段时间,就合身了。可小男孩现在还没有长大啊,大一号码的衣服的确会让孩子不舒服,换成大人,也会不舒服的。

“有意义”的事,就是大了一个号码,甚至是大了几个号码的衣服。

《小先生》里有一组是专门写乡村教师群像的。除了老校长,总务主任,还有我的同事们,他们教会了我很多,他们都是我的老师。

孙先生口袋里后来多了一把尺,他是在量他儿子的身高。每天还领着他的那么小的儿子跑步压腿。压腿时儿子疼得哇哇哇地叫。可孙先生一点也不心疼,还说,坚持,坚持。他儿子坚持是坚持了,但在不停地哭。

这是我的同事体育教师孙老师的故事,他的人生理想就是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世界冠军。孙老师理所当然地认为,世界冠军对儿子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但孙老师的儿子小孙总是“不停地哭”。为什么哭?这件“有意义”的事并不适合他。不适合的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孙老师的爸爸妈妈心疼孙子,出手干预,“穿了大一号衣服”的小孙解放了。

孙先生的“世界冠军”计划就这么流产了。不过孙先生的儿子很调皮,小小年纪,能骑着孙先生的自行车满操场转。

大人的“有意义”真的不等于孩子们的“有意义”。因为小孙认为最开心快乐的事,不是世界冠军,而是骑着爸爸的自行车满操场转。

“意义”“有用”“效率”“成绩”“名次”,这些大了一个号码,甚至大了几个号码的“新衣服”看上去很美,但失去了“兴趣的快乐”。

“渴望穿上新衣服”——这是孩子天生的快乐。这个天生的快乐背后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合身的新衣服”。

他找到了一只竹筛,开始剥豌豆。豌豆都是种在“十边地”上的。“十边地”都不大,路边。沟边。田埂边。池塘边。

都是见缝插针地种。

种豌豆的地方都是不同的,明年不会在同一个地方看到豌豆呢。

六指爷说,种豌豆“不能连作”。

他不是太懂“不能连作”的意思。

六指爷说,“不能连作”就是不能连续在一个地方种豌豆。

六指爷又接着打了个比方,“不能连作”就像这辈子一家人是在一起的,到了下辈子,一家人就不在同一个地方了。

黄灿灿的豌豆们在竹筛里来回滚动,来回追逐。

它们像是在做游戏。

这是豌豆一家人这辈子的游戏呢。

刚想到这辈子,那“猫尿”又止不住地从哭孩子眼睛里一颗颗溢出来,噼里啪啦,全种到地上了。

小时候的我,是一个特别爱哭也特别会哭的孩子,眨巴眨巴,眼泪就掉下来了。因为豌豆而哭是邻居六指爷告诉我,今年种豌豆的地方,明年是不能种(连作)的。意思是这辈子在一起,下辈子就不在一起了。一想到我和我父母这辈子是在一起的,下辈子就不在一起了,多愁善感的我就一边剥豌豆,一边哭。

“连作”是一个农业名词,与之相关的名词是“轮作”和“休耕”。如果在一块地上一直种同一种植物,那就会带来地力乏力。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伯伯们珍惜土地感恩土地,生怕在种植中让一直奉献的土地“伤了力”。而恢复地力的最佳方式就是“休耕”,允许这块地今年什么也不种,到第三年再种。或者是“轮作”,这块土地上今年种了豌豆,第二年就不再种豌豆,只能种油菜。

农民伯伯的智慧和呵护是有回报的。“休耕”“轮作”之后的土地,更容易获得丰收。

属于我们的时间也像农民伯伯面前的土地,我们可以把一天的24小时,分成24块土地。如果我们在24块土地里,全部种上“有意义”的事,长此以往,以后这24块土地会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这是多么得不偿失的事,就像你说的“我不那么喜欢作文了”。

作文课是培养我们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必修课程。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让所有的孩子获得“兴趣的快乐”。当“兴趣的快乐”遍布了我们的作文课,遍布了我们的作文本,这样的作文课无疑是成功的。这样的快乐,就像是穿上合身新衣服的快乐,也是从孩子们心里自然流淌出来的像泉水一样的快乐。

荒漠化和盐渍化的土地是不可能有泉水的。很多优秀的人,都是自我“休耕”的最佳实践者。我们必须有“休耕”时间,在每天24小时里,给自己30分钟到1小时的“休耕”时间。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小鲁迅在百草园里闲逛得来的植物和昆虫故事“有意义”吗?如果用“考试”这个意义来衡量,百草园里的观察就是“浪费”,就是“无意义”。所以,赋予了自己的生命体验的“浪费”,特别有意义。“休耕”里的那种主动体验的自由里,藏着我们真正的自己。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我们能在作文的字里行间,给未来长出意想不到的惊喜。

《小先生》写的是学校的故事。既然是学校,那么最“有意义”的事应该是考试,成绩,教学进度,还有作业批改,三好生表彰,升学考试等很多“有意义”的东西。

《小先生》里最闪光的,恰恰是那些“无意义”的部分。比如,一朵急脾气的粉笔花。比如,左耳朵戴着金耳环的男孩在课堂上玩蚂蚁。比如,落在操场上的猴面鹰。比如,跟着学生做操的丝瓜。比如,骑过校长的自行车。比如,每天放学时开放的晚饭花。这些与考试和课堂无关的“无意义”的部分,恰恰是最“有意义”,最“有用”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正是那个没有忘掉记下那些“无意义”的 18岁的小先生,那个寂寞的热爱文学的小先生,那个喜欢在乡村学校里“东游西荡”“浪费时间”的小先生,那个喜欢把看到的,听到的,大事,小事,哪怕是芝麻大的小事,都记在备课笔记的反面的小先生,成全了现在的我。

令人驻足惊叹的,往往是在人生活中毫无用处的东西:无从捕捉的倒影,不能播种的峭壁,天空奇妙的色彩。

这是作家约翰·列斯金说的。“毫无用处”的东西,只有在“休耕”的时段里才能收获。每天“卷”在课程里的孩子的眼睛,是疲惫的,是无可奈何的,虽然看清了黑板上和书本上的字,但他们都是“视力不好”的小老头,小老太,“看不见”本来很好玩的世界。

“看不见”,就是无米之炊,就没有内容写作文,当然也不会有写作文的愉悦了。

1周=7天=7×24小时=168小时。

168小时-1小时=167小时。

167小时>168小时。

这是我们应该面对的3道数学题目。最核心的是第2道数学题——“休耕”1小时。这1小时,我们可分散在一周7天里,也可以一起集中在周末。这是不做小老头小老太的1小时,这是做好奇猫的1小时。

离开书包,丢下作文本,走到小区里,走到小区外,走到大街上,走到商城里,走到公园里,走到郊野里。

爱小动物,爱每一棵树,爱每一只虫子,爱一切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事物……

只有空杯子,才能装上水。

1周1时的“休耕”是我们的自我补偿,是我们的自我生长。会“休耕”,善于“休耕”,“休耕”1小时会让我们的土壤充满无限的生长可能,无限的生长后劲。我们的心会越来越宽,眼睛会越来越好,获得不一样的观察力和穿透力,作文土壤的地力就越来越肥沃。

《小先生无所事事1小时指南》:

1.破坏一只蜘蛛网,等待蜘蛛如何补网。

2.扔出一段长长的薯条,看几百只蚂蚁如何合力搬走这根长薯条。

3.看狗和猫怎样打架。

4.数一数马路的左侧有多少棵树,右侧有多少棵树,一共有多少鸟巢。

5.看老补鞋匠怎样补好了一双鞋。

6.看商城里胖保安怎样偷吃零食。

7.下雨天,给玻璃窗上每一滴滑落的雨珠画上表情包。

…………

“无所事事1小时”的神奇“休耕”之后,从书本上抬起头的我们会变得从容而自信,会更有力量爱上1周的另外167个小时,当然也有足够的臂力拥抱和热爱我们的作文。

加油!

缺素材,缺细节,缺情感,缺文采 ……每到写作文时,我们好像“一无所有”。但,真是这样吗?小先生亲笔回复:慢慢来,一切都会精彩纷呈。

关于写景,写人,记事,关于细节、结构、文采……这里有各种作文小秘密。

小先生用20封通信,总结了20个痛点,打造了20把写作武器。赶快读信,建造属于你的“作文高分武器库”吧!

写到最后你会发现:“作文”是小道,真正的大道是爱生活,爱身边的人,与世界对话,与自己对话。

公号封面图来源:影视剧《请回答1988》剧照

欢迎转发、分享!账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