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81岁的老新郎走向他78岁的老新娘,给她披上52年前他在轮船上给她披上的那件淡红色披巾。
1979年,一个特殊的婚礼在上海某饭店举行。
一位81岁的老新郎走向他78岁的老新娘,给她披上52年前他在轮船上给她披上的那件淡红色披巾。
并用自己长满老茧的手握住她的纤纤玉手,眼中含着泪说:“对不起,让你等了52年”,两位八旬人相拥而泣。
(张茂渊与李开弟)
他们用自己的克制和理智守护并迎来了一段让人唏嘘又让人敬佩的“黄昏恋”。
1925年,在去往英国的轮船上,24岁的张茂渊吐得一塌糊涂,旁边的嫂子黄素琼也是一样,无暇顾及她。
这时,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递给她一个热毛巾和一杯热茶,这让晕船厉害的张茂渊顿感舒服了很多。
接下来在海上单调的日子里,两人一起在甲板上看日落,一起读着英国诗人拜伦的诗,一起谈论着对外国生活的向往。
日久生情。李开弟给张茂渊披上了一件淡红色披巾作为定情礼物,张茂渊也憧憬着能早日成为他的新娘。
船靠岸后,李开弟去了英国利物浦大学读研究生,而张茂渊也追求着自己的学业,但两人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
但当张爱玲母亲问李开弟对两人的关系将何去何从时,李开弟含糊其辞,闭口不谈结婚的事,只作为好朋友交往。
因为他从朋友口中得知了张茂渊是李鸿章的外孙女,李鸿章在当时可没有现在的风光,李鸿章”在当时意味着“卖国”。
李开弟虽然喜欢张茂渊,但无法接受她这样的身世,于是选择了疏远。
很快,李开弟与留学生夏毓智坠入爱河并结婚。张茂渊与嫂子还出席了他们的婚礼,并大方送上祝福。
李开弟的妻子有一段时间是防备着张茂渊的。
但她发现丈夫和张茂渊之间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两人都恪守着分寸。
李开弟也发现张茂渊跟她家庭的人不一样,她并没有依靠家庭财产生活,而是自立更生。
有一段时间张茂渊曾生活十分拮据,但她还是自己去赚钱。她去无线电台上班,读社论。
(张茂渊年轻时)
她曾说:“我每天读半个钟头没意思的话,可以拿几万的薪水,我一天到晚说有意思的话,却拿不到一个钱”。
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代播音员,还成为了同声传译。
她还经常去给李开弟的孩子们补课。李开弟也十分为她付出。
1938年,张爱玲要去香港读书,张茂渊觉得李开弟是帮着她照顾侄女的最佳人选,李开弟二话没说就去香港当了银行职员,如父般照顾了张爱玲三年。
张爱玲还能吃到吃萝卜饼、甜面包、三角饼、椰子蛋糕等。
上海解放后,李开弟进入上海进出口公司做外贸工作,张茂渊也独身居住在上海。
十年浩劫,李开弟变成了“反革命”,被迫出去打扫卫生。
张茂渊不怕别人的眼光,也不怕连累自己,经常带些食品或礼物去看望李开弟,用自己弹钢琴的纤纤细手帮李开弟打扫卫生。
这让尝遍人情冷暖的李开弟很是感动,要知道,在那样的情况下,跟像自己这样被扣上“反革命”帽子的人说句话都会被连累,而张茂渊却不在乎。
她对自己是真心的,自己当年拨动了她的心弦却又匆匆撇下了她,害得她独守空闺这么多年,真是无情至极,肠子都悔青了!
1977年,李开弟的妻子病重,张茂渊衣不解带地照顾她。
临终前,夏毓智真诚地握着张茂渊的手说:“几十年来,我观察着你和开弟,你们都是君子,没有做过越轨的事。当年是开弟得知了你的身世才离开你的。
当他慢慢了解你与你家里人不一样的为人后,我已怀孕,他为了责任就娶了我,但他心里一直是有你的。
你视我的儿子为己出,开弟视爱玲为己女,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我去世后,希望你和开弟能结为夫妻,这样我就能瞑目了”。
在李开弟妻子的再三请求下,张茂渊含泪答应了这段婚事。
但他们并没有马上结婚。
李开弟给在广州的儿子写信,问他同不同意自己再婚,儿子非常同意父亲与视自己为己出的张阿姨结婚。
张茂渊也写信给在美国的张爱玲,张爱玲听说姑姑要跟李叔叔结婚了,也异常高兴,为姑姑高兴,姑姑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她心爱的人了。
结婚后,两人一起琴瑟和鸣地生活了12年。1990年,90岁的张茂渊得了肺癌。李开弟每天给给熬药,希望妻子能快快好起来。
然而,张茂渊还是先一步去世,留下李开弟活到100岁。
张茂渊虽出身显赫,但却深受家庭拖累,连找对象都被嫌弃。但她是她家最清醒也最独立的一个。
当她得知李开弟是因为自己的出身而止步时,她没有哭也没有闹,而是清醒地告诉自己这样的身世不是她能决定的,李开弟的考虑也是正常的,那就只能有缘无份了。
而她宁愿单身,也没有随便另嫁不爱之人,省下了一地鸡毛,只守着自己的一间闺房。
她的兄长靠着母亲留下来的遗产挥霍度日,她却出去留学、学有所成、自己赚钱养活自己。
她比张爱玲的母亲更关心侄女张爱玲,让李开弟照顾侄女。也把自己对李开弟的爱化作对他家人的爱,一生付出。
终于赢得李开弟前妻的请求和祝福,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迎来了自己美好的黄昏恋。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来源:时光泡面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