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AI复活在线咆哮成今年第一爆梗,趣味文化传播也要小心玩梗过了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6 20:20 3

摘要:“回答我,look in my eyes,tell me why?”这几日你有被老祖宗们贴脸开大吗?近几日,用AI复活历史人物并使用咆哮体输出“回答我”的魔性视频成为了2025年第一爆梗,从个人博主到自媒体创作者再到各地文旅官方账号纷纷开启“整活”,互联网被暴

“回答我,look in my eyes,tell me why?”这几日你有被老祖宗们贴脸开大吗?近几日,用AI复活历史人物并使用咆哮体输出“回答我”的魔性视频成为了2025年第一爆梗,从个人博主到自媒体创作者再到各地文旅官方账号纷纷开启“整活”,互联网被暴躁的老祖宗们刷了屏。

“知识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进入脑子”

“回答我”这个梗诞生于B站一位游戏主播的直播片段,该主播在直播中与瞪大眼睛质问观众,因表情夸张内容搞笑广为传播,以此视频片段为基础结合AI换脸技术,于是便出现了全网古人都在“灵魂拷问”,怒气值拉满的为自己平反。

苏轼在线发疯怒怼“咋不说变法派嫉妒我呢,那我问你,你在我位上能不能撑这么久,能不能,我不够小心翼翼吗?就差当爹供着了,回!答!我!”杜甫开骂南村群童“好不容易捡点茅草回去补补房顶,一帮小崽子当着劳资的面给薅走了,键盘侠说我卖惨?这福气给你要不要啊?回!答!我!”宋徽宗在线反驳“我当皇帝是我自己愿意的吗?不是向太后选的吗?”李时珍赛博行医:“保温杯里泡枸杞,还要加冰美式,白天是喝生椰拿铁来续命,晚上吃褪黑素强行关机,搁这玩人体重启呢,回!答!我!”

各地文旅、官方账号也赶着热潮来整活,苏州博物馆自3月12日以来,先后发布了多条“回答我”梗视频,主人公涵盖唐伯虎、徐祯卿、祝允明、文徵明等,多条视频点赞过万,热度很高。甘肃省博物馆、山西晋国博物馆、江苏盐城市博物馆、河北博物院等也结合各自博物馆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文物发布了“回答我”梗视频,“整活”的瓶子装的其实都是文化科普的酒,实际内容均为历史科普,苏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些都是团队根据真实历史创作出来的,初心是希望能够趣味性的传播历史知识。

一些地方的文旅号也使用“回答我”模版来宣传当地美景,多地校方、警察账号也整活科普消防安全、防骗反诈知识,这其中诞生了不少爆款,比如共青团中央发布的《黑猫警长:怎么想的啊?回答我!》播放量近三百万,中国警察网发布的《回答我,你回答我!》拷问骑车不带头盔的鬼火少年,视频播放有近四万。

“知识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进入了脑子。”魔性洗脑的“回答我”全网刷屏,在《人民日报》创建的一个“回答我”热梗调查中,有57%的网友认为这种整活很有趣,“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让历史走进大众视野,这种创新展现了文化独特的魅力。”还有24%的网友认为这是低俗恶搞不喜欢,有网友对此表示了担忧“这些知识真的都是对的吗?”

历史人物加入玩梗大军

过度娱乐未必是好事一桩

不再正襟危坐的古人们确实很可爱,他们不再是历史课本上用几段话概括一生的遥远的、模糊的知识点,AI技术让古人画像动起来后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人,他们有人生高光时刻的欢欣鼓舞,也有命途多舛时的心酸无奈。这几年来,各大文博场馆都在探索以趣味新颖的方式趣味性的传播历史文博知识,越来越多的文博账号开启了5G冲浪模式,踩着网络热点花样百出的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吸引观众们的眼球,灵活利用互联网社群和网络热点让文物、历史活起来的思路是正确的,不管是“回答我”梗还是其他的整活,说到底都是新瓶装旧酒,套着不一样的模板来宣传科普文化知识,网友们的追捧也充分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当下年轻人的吸引力。

然而,花式整活的另一面是容易滑向过于娱乐化的深渊,套着古人“皮套”的“回答我”视频早已不仅仅是“古人在线辟谣”“古人在线科普”了,网络段子张口就来,在线PK齐打擂台,前脚孔子痛骂“早八人”,后脚范仲淹的“先忧后乐”被扭曲成了“躺平宣言”,李白、杜甫、孟浩然的文人情谊、惺惺相惜变成了“我爱你你却爱着他”的CP大乱炖,在流量追逐战中一些历史人物的形象变得扁平,他们的复杂的思想体系变成碎片,他们的人生被歪曲作品遭曲解,“老祖宗”变成消遣的玩意儿,如此流行恐怕在文化传播上已离题千里。

“回答我”的爆红证明了传统文化、历史人物对年轻一代的巨大吸引力,趣味的形式只是轻巧的外壳,只有在充分了解历史、尊重古人的基础之上,趣味的文化科普视频才不会变成只有恶趣味的数字垃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潘政

来源:紫牛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