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型: 不具备特殊的防爆或本质安全设计,仅满足一般的电气安全要求,如基本的绝缘防护等。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如果遇到电路故障产生的电火花、过热等情况,可能无法有效避免点燃周围的可燃性物质。
变送器的普通型、本安型、防爆型主要在安全性能、适用环境、设计原理等方面存在区别,用途也因这些特性而有所不同。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区别
1. 安全性能
普通型: 不具备特殊的防爆或本质安全设计,仅满足一般的电气安全要求,如基本的绝缘防护等。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如果遇到电路故障产生的电火花、过热等情况,可能无法有效避免点燃周围的可燃性物质。
本安型: 本质安全型变送器在设计上通过限制电路中的能量,确保在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条件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它从根本上消除了引发爆炸的能量源,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设计,可用于危险场所的任何区域,包括最危险的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防爆型: 通常指隔爆型等防爆类型,这类变送器的外壳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内部爆炸产生的压力,并且能阻止内部爆炸向外部传播,从而防止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气体。不过,它并非从本质上限制能量,而是在爆炸发生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用于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和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太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环境)。
2. 设计原理
普通型: 按照常规的电子设备设计原则,重点在于实现精确的信号测量和转换功能,对电气部件的选择和电路设计主要考虑性能和成本,较少专门针对防爆要求进行优化。
本安型: 采用低功耗的电子元件和特殊的电路设计,严格限制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储能元件(如电容、电感)的参数,使电路在故障情况下产生的能量低于爆炸性气体的最小点燃能量。同时,可能会配备安全栅等设备,进一步限制进入危险区域的能量。
防爆型(以隔爆型为例): 主要通过设计坚固的外壳来实现防爆。外壳的材质、结构和制造工艺都经过特殊设计,以确保在内部发生爆炸时,外壳不会破裂,并且爆炸产生的火焰和高温气体经过外壳的间隙后,温度和能量降低到不足以点燃外部的爆炸性气体。
3. 结构特点
普通型: 结构相对简单,注重测量和变送功能的实现,对防护等级要求一般,通常满足IP(国际防护等级认证)54左右的防尘、防溅水要求即可。
本安型: 由于要限制能量,其内部电路较为紧凑,对元件的布局和布线有严格要求,以减少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同时,为了与外部设备连接并确保本质安全,通常会配备专用的本安连接装置,如本安电缆、本安接头等。
防爆型: 外壳通常较为厚重,材质多为铸铝、铸铁或不锈钢等高强度材料。外壳的结合面有严格的尺寸和加工精度要求,以保证隔爆性能。例如,隔爆型变送器的外壳结合面会有一定的间隙和长度要求,以起到熄灭爆炸火焰的作用。此外,防爆型变送器的进线口一般有专门的密封装置,防止外部爆炸性气体进入壳内。
用途
1. 普通型: 适用于不存在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的普通工业环境,如一般性的机械加工车间、办公楼内的空调系统监测、普通仓库的温湿度监测等场所。在这些环境中,安全性风险主要来自常规的电气故障,普通型变送器的基本电气安全防护足以满足要求,同时其成本相对较低,能为用户提供经济实用的测量解决方案。
2. 本安型: 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煤矿等存在易燃易爆物质的危险场所,特别是那些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区域,如炼油厂的反应釜附近、煤矿井下的瓦斯监测点等。由于其本质安全的特性,即使在最危险的环境下,也能可靠地工作,为生产过程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同时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 防爆型: 同样适用于存在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的工业环境,但一般用于危险程度相对较低的1区和2区。例如,石油化工企业的罐区周边、加油站的加油区等场所。防爆型变送器在保证一定安全性能的前提下,相较于本安型,其设计和制造成本可能相对较低,并且在一些对设备尺寸、重量等有一定限制的场合,防爆型变送器的结构特点可能更具优势。
来源:云阳好先生做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