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次做客“害羞的科研人”的嘉宾是昕璐,你可能在社交媒体上刷到过她,她专注分享科研学习方法,视频播放量近200万,最近还出了一本书,叫做《科研人的硬技能与软实力》。
哈喽,大家好,我是意得辑的内容主理人宝泥。
做访谈有一个特殊福利,可以通过有价值的、高密度的发问,在短时间内捕捉到一个嘉宾的个性和价值观。
这次做客“害羞的科研人”的嘉宾是昕璐,你可能在社交媒体上刷到过她,她专注分享科研学习方法,视频播放量近200万,最近还出了一本书,叫做《科研人的硬技能与软实力》。
采访中,她反复强调“真诚”的重要性,如何和其他学者建立弱社交关系?如何和同门相处?如何做一个会social的人?
方法有很多,真诚是基石。
如果你想了解科研人如何开始做自媒体,或者对于时间管理和人际关系有很多疑问,都请关注这一期的“害羞的科研人”,相信你会感受到昕璐真诚的态度和极正的三观。
以下为访谈部分精选👇
宝泥: 你在科研领域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为什么后来会选择做自媒体呢?
昕璐学姐: 我做自媒体是一个相当偶然的机会。在2020年,我无意间刷到了一些关于读书的视频。那时,自媒体已经发展了好几年,但我平时对这个领域并不太关注,所以对它的了解也比较有限。当我看到这些视频时,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还有一个这样的平台,可以用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因为我本身也比较喜欢看书,所以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是否可以创建一个专门分享书单的账号。我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有这个想法后立刻开始自学剪辑和脚本写作,很快便开始在自媒体平台上分享书单了。做了几期视频后,我发现准备过程非常耗时,拍摄剪辑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但账号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也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所以当时确实有些气馁,但我并没有放弃。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老师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路:分享在读研读博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于是,我沿着这个方向尝试制作了几期视频,没想到,观看我视频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有时分享的科研学习方法,很多人在评论区表示:“真的非常有用”。这给了我极大的动力,也让我坚定了自己内容输出的方向。
宝泥:如果现在的硕博生他们也想去做一个副业的话,你觉得新媒体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吗?
昕璐学姐: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这一代人还是比较幸运的,遇到好机会的概率比我们的长辈那一代要大得多。我们现在拥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一些想法。
对于硕博生而言,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赛道。比如分享自己的科研学习经验,包括读研、读博的日常生活,这些内容在网络上很受欢迎,数据流量也非常可观。但是,这个事情是否值得做,以及你能取得怎样的成果,实际上取决于你能否坚持输出。有些人可能尝试几天,发现结果不如预期,就放弃了。
但如果你坚持下去,可以在尝试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判断是否需要换赛道。既然选择了做这件事,就要在不断尝试中优化。比如我自己在做视频时,无论某一期视频的数据好坏,包括脚本,我都会进行复盘,然后思考下一次应该如何改进。
宝泥:现在很多硕博生都会遇到“良性拖延”这个问题,表面看起来是在努力干活,但实际上是在拖延,对于这部分硕博生,昕璐学姐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昕璐学姐: 写论文这个事情,其实大家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就是动笔时,不知道怎么写,心里会比较排斥,导致迟迟进入不了状态。对于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将工作拆分成无数个细小的部分,然后从最简单的部分开始。
我们就拿写论文来举例,论文通常包括“引言、材料方法、结果,讨论”等部分,**其中最简单且适合入手的部分就是“材料与方法”。因为这一部分,你可以从文献中找到很多参考资料,而且它不涉及太多难度较高的内容。**我自己写论文时,也是先从“材料与方法”部分开始。完成这一部分后,你会得到两个直观的体验:一是看到字数的积累,觉得在这件事上有收获;二是虽然这部分难度最小,但完成后会带来新的写作感觉。在这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再应对难度更高的部分,就会容易上手得多。
宝泥: 在你的观察和理解里,学术界一个会社交的人是什么样的呢?
昕璐学姐: 在我看来,我并不认为那种八面玲珑、见人说人话的人就是擅长社交。因为可能在具体行动上,他们会显得虚情假意**。我个人认为,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既能表达自己,又能做到踏实真诚,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擅长社交的。**因为我们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但我觉得,仅停留在语言技术上的人,可能在工作中并不能走得很远。
我所理解的擅长社交的人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会准确表达,包括感谢、需求,以及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具体事情;另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非常好,非常踏实。当别人与你交往时,他们会觉得你是一个真正有实力的人,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语言上。因为只有前者才能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他们才会愿意主动与你建立联系,这样你的社交关系才会越来越稳固。
宝泥: 如果遇到“师兄师姐不让我参与他们科研项目”的这种情况怎么办?
昕璐学姐: 我理解这个问题可能会遇到两种情况。比如,如果你的课题与师兄师姐的比较接近,他们可能会有这样的顾虑:如果我带你做了这个实验,最后的结果你是否会用来写文章,从而抢走我的实验成果。如果是这种情况,首先可以尝试与师兄师姐沟通,有时候把涉及利益的事情摆在面上说反而更好。
你可以直接向师兄师姐表达,你只是想学习实验怎么做,并不会用实验数据去写文章,以消除他们的顾虑。
每个课题组的情况都不相同,但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可能是希望通过帮助师兄师姐,学习一些实验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消除他们的顾虑。
还有一种情况,有一些师兄师姐,可能就是不愿意带你。如果你已经努力去尝试沟通了,对方还是不给你机会,那可以换一个人跟,实验室可能还有其他师兄师姐,可以问一问其他人,能不能跟着他们学一些东西。另外,现在也有很多网络资源,像B站这些平台,它都会有一些相对应的课程,比如你想学某一个实验,可以去网上找一些对应的内容来学习,然后自己摸索的去做,像我们之前上学的时候,很多实验其实师兄师姐也没有做过,我们也是靠自己一点一点摸索着去做,去找资料完成的。
如果您需要省时省力的论文润色服务,欢迎访问意得辑官方网站。
意得辑—论文润色 8 折起
来源:晓峰聊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