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抑郁症以患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易疲劳为典型表现,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在中重度抑郁症的治疗中,药物是重要支撑,临床抗抑郁药主要分为5大类,各有不同的适用场景与优劣势。下面就帮大家总结其中的核心内容,给大家作参考:
抑郁症以患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易疲劳为典型表现,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在中重度抑郁症的治疗中,药物是重要支撑,临床抗抑郁药主要分为5大类,各有不同的适用场景与优劣势。下面就帮大家总结其中的核心内容,给大家作参考:
一、用药选择的核心逻辑
选药并非盲目,会综合三点考虑:
一是病情与症状(如是否有焦虑、躯体疼痛);
二是身体基础(年龄、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三是药物耐受性(是否怕体重变化、是否联用其他药)。
二、5类抗抑郁药:优劣势与适用场景
1.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
通过提升5-羟色胺缓解症状,如氟西汀、舍曲林等。
优势:疗效稳定,能改善情绪低落、自责等核心症状;不良反应轻,多数人耐受好;不易漏服。
注意:2-4周才起效,部分人需更久;少数人有性功能障碍,突然停药可能引发撤药反应,需遵医嘱调量。
2. 5-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SNRI)
调节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
优势:适合中重度患者,对合并焦虑或躯体疼痛(头痛、关节痛)效果较好;1-2周起效,能快速减痛。
注意:不良反应略多,可能有恶心、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需监测;与其他药相互作用多,联用前必咨询医生。
3. NE和特异性5-HT受体拮抗药(NaSSA)
增强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如米氮平。
优势:能缓解“睡不好、吃不下”等表现,还可减轻焦虑,适合睡眠和食欲问题突出的患者。
注意:镇静作用强,服药后易嗜睡,影响白天工作;部分人会体重增加,肥胖、糖尿病患者需监测体重;极少数人有粒细胞减少风险,需定期复查。
4. NE及DA再摄取抑制剂(NDRI)
调节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如安非他酮。
优势:很适合双相抑郁患者,不易诱发躁狂;对体重影响小,部分人还能减重,适合超重患者。
注意: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不适用。
5.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
传统药物如阿米替林,通过阻止神经递质再摄取起效。
优势:疗效明确,对新型药无效的患者可能仍有用。
注意:不良反应多(口干、心悸等),禁忌证与药物相互作用复杂;超量服用有致命风险,需每日多次服药,目前仅作二线推荐,需严密监测。
三、中西医协同:减副提疗效
西药可快速控制症状,针对其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用中医辅助调理:如合欢皮、百合疏肝安神,缓解药物引发的焦虑、失眠;太子参、白术健脾,改善食欲不佳等。配合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如散步),能辅助调节神经递质,让治疗更有效。
没有“最好”的药,只有“更适合”的方案。切勿自行换药、停药,多和医生沟通症状与顾虑,在指导下规律服药、反馈不适,才能逐步走出抑郁,恢复生活。
注意:本文分享的相关科普知识仅供参考,切勿盲目自行用药!如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来源:北京精神科康玉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