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巨头上半年比拼:雪王遥遥领先、古茗暴涨 121%、奈雪亏 1.19 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11:36 2

摘要:八月末,几家头部茶饮公司像在群聊里约好了一样,同天晒出半年报——有人大口喝甜水,有人还在嚼柠檬皮。

文章均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首发|品牌官作者|品牌官

八月末,几家头部茶饮公司像在群聊里约好了一样,同天晒出半年报——有人大口喝甜水,有人还在嚼柠檬皮。

纵览这份“同场考试”的卷面:蜜雪冰城继续当班级第一,依旧是那个把“雪王”唱到东南亚、把低价茶饮卖成全球化事业的“巨无霸”;沪上阿姨一步步磨出健康人设,账面稳扎稳打;奈雪的茶仍然是高端玩家的孤勇者,亏损收窄但尚未翻红。

图源:亿欧

“边路奇兵”里,古茗净利增速夺魁霸王茶姬营收位列前排却因“不打补贴战”略显吃亏茶百道则维持中速巡航。

有人跑得飞快,有人稍稍减速,但整体一个共识浮出水面——红利期渐行渐远,下半场的比拼,拼的不是噱头,而是耐力。

图源:网络

谁在赚钱、谁在扩张、谁借了平台的风、谁真正抓住了人心?

谁在喝甜水,谁在嚼柠檬皮?

财报是最直白的真心话大冒险。

2025 年上半年,蜜雪冰城继续把“好喝不贵”刻进大众 DNA。6~8 元的果咖、甜到上头的 BGM,再加上在东南亚和县城都能蹦迪的“雪王”IP,彻底把自己变成了饮料替代方案。

图源:定焦ONE

毕竟,当奶茶比水还便宜,消费者根本不需要被教育,只需要被看见。

关键是,雪王不仅会跳舞,还会数钱毛利率 31.6%,净利率 18.3%,放在餐饮板块里都是“顶流水准”。148.75 亿元营收加 27.18 亿元净利润,几乎就是一份“糖水茅台”的成绩单。

图源:蜜雪集团2025年中报

另一边,沪上阿姨走“小而美”路线,成绩也不差。

上半年营收 18.18 亿元,净利润 2.03 亿元,同比涨幅 20.9%。它的百余款上新不是自嗨,而是持续校准消费者口味坐标——更轻、更养生、更少心理负担。

图源:沪上阿姨2025年中报

结果就是,虽然体量比不上雪王,但“上海婶子”表现已经相当亮眼。

图源:网络

上半年营收21.78亿元,同比下滑14.4%;净亏损1.19亿元。不过好歹减亏73%,从财报口径看,这家公司也在“努力活下去”。

图源:奈雪的茶2025年中报

奈雪1321家门店中,483家在一线城市,占比接近30%。这意味着它必须长期和一线城市的成本较劲——租金、人工像是两块铁板,压在利润表上。

图源:奈雪的茶2025年中报

古茗则走出一条“增速第一”的路线:利润同比增长121.5%,直接拿下行业增速冠军。

图源:古茗2025年中报

再配合它对低线城市的稳扎稳打,让人不得不感叹,“县城小伙子真能喝”。

至于茶百道和霸王茶姬,则属于“中等生成绩”。

图源:网络

茶百道稳扎稳打,走的还是老实本分路线;霸王茶姬坚持“不玩补贴”,结果单店 GMV 有点下滑,算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佛系扩张”。

消费者视角看,蜜雪是“十块钱三杯,管饱”;沪上阿姨是“养生小资,带点健康buff”;奈雪是“约会氛围组”;古茗、茶百道、霸王茶姬,则是“朋友圈常驻客”

图源:小红书

不同的财报数据,其实正对应着消费者不同的心智定位。

于是,2025年上半年,有人捧着甜水笑,有人嚼着柠檬皮哭。

地图上的攻防与取舍

县城才是奶茶主战场

中国奶茶的未来,不在CBD的写字楼,而在县城的小广场。

看看蜜雪冰城的数据就知道了:5.3 万家门店里,有 2.8 万家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高达 57.6%。古茗也不例外,一半以上的门店同样深扎下沉市场。

图源:蜜雪集团2025年中报

图源:蜜雪集团2025年中报

就连沪上阿姨都忍不住跟进,51% 的门店选在了三四线城市。

行业“南征北战”,结果都在县城汇合。这不是偶然,而是消费习惯使然。

根据调查,奶茶主要消费者是30岁以下年轻人,其中大量来自二三线城市和县镇。

他们的消费习惯是:客单价最好不超过15元,因为奶茶不光是饮品,更是“社交符号”。

图源:红餐大数据

想象一个场景:县城情侣第一次约会,几乎不会去星巴克,而是手拉手走进蜜雪冰城。

江西某四线城市的大学生说:“奶茶就是朋友圈的入场券,大家一起点雪王买一送一,感觉自己是团体的一部分。”这句话,其实就是蜜雪冰城的商业逻辑翻译版。

图源:小红书

再看看奈雪,定位是“都市精致生活”。门店里有大沙发、有插座、有氛围灯,每笔订单平均销售价值25.7元。

图源:奈雪的茶2025年中报

在一线城市,这套配置还有市场——毕竟“氛围感”可以卖钱。但一旦搬到县城,就显得格格不入。

县城年轻人不是没钱,而是没必要为氛围买单,他们更愿意把差价换成第二杯半价。

图源:抖音

趋势已经很清晰了:下沉市场才是未来5年的“增长发动机”,竞争非一朝一夕。

原因简单明了——咖啡在县城还没普及,但奶茶已经成了“社交刚需”。喝奶茶不只是为了口渴,更是为了在朋友圈里留下一个“我在场”的证明。

谁能在县城的夜宵摊旁多挂几盏雪王灯箱,谁就能笑到最后。

红包雨是迷药还是后遗症?

外卖补贴下的增量与阵痛

如果说县城下沉是长期战略,那么外卖补贴就是短期战术——来得猛烈,去得仓促。

2025 年上半年,美团和饿了么、京东掀起了一轮补贴大战,奶茶成了最大赢家之一。

图源:bilibili

二季度以后,平台补贴逐步加码,7 月甚至一度打出了“零元购”,8 月又有“秋一杯”活动。

对消费者而言,这简直就是“花空气的钱,喝快乐水”;对品牌来说,这却是一把双刃剑。

图源:小红书

蜜雪冰城是反应最快的玩家。

图源:美团

它立刻顺势上车,把消费者薅羊毛的冲动转化成新增订单。结果是,日均营业额飙升,加盟商赚得合不拢嘴。店员快要累哭——等候时间拉长,消费者体验也打了折扣。

与之相反,霸王茶姬则选择了“高冷不跟”,结果直接吃了亏——大中华区单店GMV同比下滑23%。

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解释说:“我们不想牺牲品牌价值做短期促销。”

图源:每经网

这话有道理,但在红包雨的流量洪流里,不跟就意味着被分流。

而奈雪的表现则颇有些“意外惊喜”。

财报显示,上半年外卖订单贡献了 48.1% 的收入,而去年同期只有 40.6%。虽然奈雪依旧亏损,但外卖至少帮它“续了一口气”。

图源:奈雪的茶2025年中报

在一线城市,消费者对高房租店面的情怀不足,但点一杯送到工位上的“奈雪轻奢”,倒成了打工人的“精神加班费”。

消费者的态度也一如既往的现实主义:“有红包就点外卖,没红包就逛街。”

图源:饿了么

上海一位白领甚至在朋友圈晒图:“今天的雪王柠檬水,比公司桶装水还便宜。”底下十几条留言全是调侃:“喝水不如喝雪王。”

这场景,差点把饮水机逼成了时代的弃子。

问题是,红包雨到底能下多久?没人能给答案——因为在今年上半年,它确实让市场格局变得更加摇摆。

补贴像春雨,能催生订单,却也会冲刷利润。

对品牌来说,它既是迷药,也是后遗症:短期业绩红彤彤,长期可能要补一场肾虚。奶茶江湖的矛盾,也就在这一杯一补之间,显得格外微妙。

半杯甜、半杯险

奶茶是刚需还是情绪品?

奶茶从来不是单纯的液体,它是年轻人的情绪容器。

蜜雪冰城的IP“雪王”,把自己做成了国民级表情包:社交媒体上,一句“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就是最好的品牌传播。

图源:抖音

消费者买的不仅是奶茶,而是一份“全员恶搞”的快乐。这也是雪王的杀手锏:快乐是免费的,但最好配上一杯 6 元果茶。

沪上阿姨则走的是“健康心智”路线。2025 年上半年,它一口气推出了 136 款新品,其中果蔬茶系列卖得最火。

图源:沪上阿姨

调研显示,接近一半的消费者表示“会优先选择低糖、果茶类产品”,这正好击中养生一代的心态,也与新产品上新趋势相符合:嘴上说减肥,手里拿果茶。

图源:新茶饮工作室

奈雪的茶是“氛围感代表”。

很多人去奈雪,不是为了那杯 20 多元的霸气杨梅,而是为了坐在有 Wi-Fi、有插座的大沙发上,聊一下午天。

图源:网络

问题也在这里:奈雪会员突破 1.1亿,月活 390 万,复购率却只有23.5%。

图源:奈雪的茶2025年中报

空间感造就了氛围,却也带来了高额的租金和人力成本。财报上依旧亏损,但它依然是都市年轻人心中的“第三空间”。

于是,把这些故事拼在一起就很有意思:上班族说:“下午开会前来一杯低糖茉莉奶绿,不是解渴,是续命。”县城情侣说:“一杯雪王奶茶=两个人的约会门票。”健身达人说:“我点喜茶无糖果茶,既解馋又没负担。”

这说明,奶茶已经不是饮品,而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有人喝的是社交,有人喝的是健康焦虑,有人喝的是仪式感。

写在最后

红利退去,谁在裸泳?——当供应链是天花板,经营是地板,心智是天窗。

图源:杠个数据

图源:抖音

消费者理性化——补贴能拉动短期销量,但忠诚度下降,性价比与健康成为长期趋势。

中国新茶饮市场依旧在扩容,预计到2028年规模将超4000亿美元。未来拼的不再是“谁开的店多”,而是谁能守住供应链优势、谁能在消费者心智里站稳一席。

图源:艾媒咨询

奶茶的化学式写的是水与糖,商业式写的是快乐、健康、精致。谁能把一个词刻进用户的条件反射,谁就能在涨价、降价和无补贴的每个周期里继续被选择。

奶茶江湖的甜水终有苦涩,真正的赢家,不是会讲故事的,而是能熬过补贴战、守住下沉市场、还能收割消费者心智的。

#头条深一度#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来源:品牌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