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两头得罪不起,普京更离不开中印,中国成关键变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11:35 3

摘要:因此,本周的许多细节可能预示着年底之前的四个月走向,或是更长远的未来走向,同时还可能影响着未来中国经济所处的国际环境的变化。

各位朋友,大家好。

本周,我们特别关注两个重要事件。

首先,上合峰会已经开始,在此过程中,我们尤其关注中俄印三国之间密切的互动。

其次,9月3日将举行九三阅兵。

因此,本周的许多细节可能预示着年底之前的四个月走向,或是更长远的未来走向,同时还可能影响着未来中国经济所处的国际环境的变化。

目前来看,部分关于上合峰会的信息已经在公开媒体上广为传播,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但由于我们未能亲临现场,对细节的了解尚不全面。

因此,大家可以多多关注我的动态,我可能会针对中国、俄罗斯、印度的三方情况,无论是公开表态还是私下互动的细节,发表更多评论。

01

我给大家大致评价一下,我们观察到的几个重点。

第一,俄罗斯代表团此次来得特别早,而且规模庞大,由三位副总理和十位部长组成。这其中暗示着什么呢?

这显示着尽管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在政治层面上趋于缓和,但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仍然坚信中俄两国的政治和战略信任是坚不可摧的。

与此同时,俄罗斯对中国经济上的需求越来越大。

天津峰会结束后,普京将率领一个以经济为主导的庞大代表团前往北京,进行为期一天的磋商,包括政治战略和经贸合作磋商。

目前来说,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整整三年半,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因此,俄罗斯对中国经济的需求不仅是实际的,而且可以说是依赖性的。

第二,俄罗斯对于能源输出的需求依然巨大。

我们暂且不讨论中国从俄罗斯购买能源,此次印度被美国施压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印度对俄罗斯能源的购买,这一点让美国极为不满。

美国战略界的声音指出,由于美国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表现出不满,客观上将中国、俄罗斯和印度推到了一起,此次上合峰会就是最好的说明。但真相是否真的如此,还尚待商榷。

至少可以确定的是,美国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不满,客观上促使莫迪政府策略性和阶段性地偏向了中国和俄罗斯。

另外,国际战略界还有人说,莫迪以后不买俄罗斯的能源会怎么样?

一方面,不买俄罗斯的能源,印度国内的能源显然不足够使用;另一方面,莫迪政府如果想放缓购买俄罗斯能源以改善与美国的关系,这对俄罗斯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俄罗斯似乎表面上与美国缓和关系,并且看上去胜券在握,实际上它在经济上处于极度焦虑的状态。一方面,俄罗斯经济依赖中国,另一方面也依赖印度,而印度则在这种情况下感到左右为难。

而且,如果莫迪出于缓和与美国的关系,或是减轻来自美国的压力,决定减少从俄罗斯采购能源,那么俄罗斯经济将更加依赖中国。当然,这可能也会增加中国的战略压力。

02

最近,中国商务部和美国的谈判应该已经结束了,但是中美双方对于这次在华盛顿进行的会谈细节都讳莫如深。越是如此,其中就越有内情可以挖掘。

当然,目前没有任何公开的迹象或资料可供我们做出评论。但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尽管会谈已经结束,访问也已结束,但中美之间下一步到底将采用哪种模式来商讨双方的经贸协议?是像第一阶段那样,通过中国增加对美国包括能源在内的商品采购,以换取美国对中国战略压力上的缓解吗?目前还不得而知。

由此可以看出,在经济、战略以及大国崛起的博弈中,形势是相当复杂的。

而印度,由于受到来自美国的压力,现在对中国的需求也很大。虽然我多次强调,这种需求是策略性的、阶段性的,但这样的需求也是需求。

俄罗斯此次率领了一个以经济为主导的庞大代表团来到中国,而印度的代表团紧随其后,主要由企业家和智库人员组成。

当然,印度也需要平衡与俄罗斯的关系,尤其是在能源方面的关系。鉴于它正在面临美国的施压,所以它可能放弃或减缓对俄罗斯能源的采购。这样的话,它对中国的需求自然会进一步增大。在这种情况下,问题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

在这其中,中国无疑是处于一个较为舒适的战略位置,因为中国不但是这次上合峰会的东道主,同时各方在经济上对中国都有所需求。

昨天上午,中国最高领导人出席天津峰会时,也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的主张,包括倡导大家坚持24年前就确立下来的“上海精神”等。

因此,未来中俄印三国的双边关系将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其中一个就是印度如何平衡其对俄罗斯、中国和美国的需求。

目前,印度对俄罗斯和中国的需求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而对美国的需求则具有战略性质。所以,印度未来如何在这些需求之间取得平衡,同时俄罗斯如何在政治上平衡对美国和中国的需求,都是复杂的问题,而且,实现这样的平衡很难。

坦率来讲,目前,俄罗斯在经济上其实更多是依赖于中国。当然,如果有一天其跟美国的政治关系大幅趋缓之后,一定会有美资大幅进入俄罗斯。

最近已经有迹象表明,许多美资企业,例如苹果公司,已经在美俄关系战略性松动之前或初始阶段,就已经率先进入了俄罗斯市场。这一动态在未来对中国来说,不无影响。

因此,我们将关注上合峰会联合声明的发布及其内容,以及记者会上的相关表述,大家可以关注我的文章。

03

最后,作为背景资料,我想说的是,中国、俄罗斯、印度三国的关系早在26年前,即1999年就已经有人将其称为轴心关系。

这个人就是当时的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他是冷战结束后叶利钦时代不可多得的一个战略家。

当然,那时的国际地缘战略格局与今天相比要简单得多。

当时,普里马科夫的主要观点是,中国、俄罗斯、印度三国都是亚洲国家,并且称俄罗斯为半个远东国家,他呼吁亚洲国家就应当联合起来试图排除日本的影响。

从经济角度来看,显然是中日韩三国有更大的影响力,毫无疑问,这三国是东亚经济整合的一个火车头,但普里马科夫是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待中俄印三国关系的。

大家都看到,实际上俄罗斯在冷战结束后,其国际战略处境十分困难,因此需要“咸鱼翻身”。

而随着普里马科夫的去世,这一议题便不再被提及。

后来,大约在2000年,美国又试图拉拢印度,而且当时的印度主动表态,提出要建立“亚洲小北约”,这算是投桃报李。

这次可以说是美国第三次拉拢印度,所以这次第三波美印关系,还有第二波中俄罗印关系,我们都需要密切关注。

虽然如今的时空环境与26年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中俄印这三个大国永远在世界的东方。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尽管上合组织理论上是抗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重要非联盟组织,但因各成员国有各自的战略考量和国家利益,尤其是近期印度和俄罗斯分别与美国产生关系波动,使得整个局势更加复杂。

这篇文章我的讨论较为散,主要是基于一些线索进行梳理和分析,同时像是拍摄了一张带有景深的照片,虽有逆光,但愿能够让大家看出中国、俄罗斯、印度三国关系,尤其是俄罗斯和印度这两个作为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成员的中国周边大国,呈现出的复杂关系和各自战略意图。

我们可以借此看出或者推演出中国未来的战略角色,以及我们应有的战略谋略和战略定力。

来源:邱震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