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4日深圳北到东莞南的高铁上,一个男乘客当着大家的面脱了鞋,光脚直接踩对面座位上。
你照什么照!
一声怒吼中,男子挥拳砸向举着手机的女乘客。
现在已经是法治社会了,究竟有什么事情不能好好说,非要动手呢?
原来是一场因脱鞋伸脚引发的冲突。
这也难怪了,能在公共场合随便脱鞋的人本来没什么素质。
但是一旦动手打人,涉及到的就不仅仅是素质问题了。
被打的女生说人已经下车跑了,难道能白白受了这个委屈吗?
今天这事情有后续了。
3月24日深圳北到东莞南的高铁上,一个男乘客当着大家的面脱了鞋,光脚直接踩对面座位上。
旁边座位的女生被脚臭熏得受不了,找列车员投诉。
乘务员一来,这男的倒是把脚放下穿鞋了,可人一走,他又把脚翘回去。
女生多次提醒没用,气得拿手机拍视频留证据,结果男的直接炸毛了,挥拳头把女生右手打肿了,打完一到站就溜了。
女生本来没打算报警,但视频发上网后引发众怒。网友一边骂这男的没素质,一边劝她报警。
从事律师行业的网友分析:按《治安管理处罚法》,这男的打人最少拘留5天,严重的话能关10天,还得罚钱。
铁路部门连夜发通报,确认公安介入,还提醒大家遇到类似情况直接找工作人员,别硬刚。
但是女生第一时间就找乘务员处理了,结果呢?
最后还是闹成这样。
这就包暴露了公共交通管理的短板:
乘务员仅有口头劝阻权,缺乏即时处罚手段,导致违规者“人前收敛、人后放纵”。
现行法律虽规定霸座、滋事等行为可处罚,但执行中常因取证难、处置慢因此流于形式。
也导致这种不文明现象频频发生:
2023年9月的时候,一起发生在天津至北京高铁车厢内的暴力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一对老年夫妇因强占座位与一名年轻女乘客发生争执,随后冲突升级为多人殴打,导致女孩面部及手臂受伤。
事件经警方调查后,施暴者被处以治安处罚。
据目击者描述,事发时老年夫妇未按车票座位入座,强行占据女孩的座位。
在女孩出示车票并多次要求归还座位后,双方发生口角。
此时,后排一名中年女性突然推搡女孩座椅靠背,并起身掌掴其面部。
老年夫妇随后加入施暴,三人对女孩进行撕扯、推搡,导致她面部红肿、手臂多处抓伤。
但因涉事老人年龄超过70岁,依法未执行拘留。
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违法成本是否过低?
2020年8月,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一起冲突。
当天,乘客李某将一把仍在滴水的雨伞挂在地铁车厢中间的扶手栏杆上。随后上车的乘客张某因站在雨伞旁被滴水溅到手臂,便取下伞提醒李某收好。
李某不满,称扶手处可以挂伞,并指责张某故意站在伞下。
两人争执中,李某多次辱骂张某。
张某情绪激动,将自己的湿伞挂到李某座位上方扶手处,导致雨水滴到李某腿部。李某随即暴怒,连续三次击打张某面部。
张某倒地后报警,经鉴定,其双侧鼻骨骨折,构成轻伤二级。
警方介入后,李某仍试图辩解张某先动手,但监控和目击者均证实其主动施暴。
最终,李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还需承担医疗费、误工费等民事赔偿。
事件曝光后,地铁扶手能否挂伞成为焦点。
多数网友认为扶手是公共设施,湿伞滴水影响他人,李某应主动收好雨伞。
有人建议雨天带个塑料袋,上车前把伞扎紧,避免添麻烦。
上海市文明办也曾倡导“伞不离手、水不落地”的乘车准则。
上面这些事情本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小事,如果公共交通有更加科学的管理系统,我想很多冲突都是不会发生的。
那么如何有效的防治地铁、高铁等不文明现象引发的严重冲突呢?
第一招:给乘务员“撑腰”,别让老实人受气。
不如学学太原的做法,直接给乘务员开罚单的权力,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直接报铁路公安,该罚款就罚款。
配点高科技工具,上海地铁乘务员用上了智慧终端,哪节车厢有人闹事,手机立马弹通知,过去处理还能同步录像取证。
学学广州客运段,别光让乘务员背规章,教他们怎么用话术把撒泼的人怼回去才是硬道理,当有理说不清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适当的“以毒攻毒”。
很多人遇到不文明行为不敢吭声,怕被打,怎么让普通人出手相助?
第二招:给社恐提供便利条件,支持匿名举报
重庆高铁座位旁贴了二维码,拍个照上传,乘务员立马收到警报,全程不用露脸,还能攒积分换免费乘车券。
北京地铁试过招募“文明监督员”,戴个红袖章在车厢溜达,看见不文明行为就劝。
别说,大爷一句“小伙子你这脚味儿比臭豆腐还冲”,大爷大妈们的战斗力比乘务员强多了。
为啥总有人敢闹?因为违法成本太低。
霸座骂人最多被教育两句,换个车次照样横着走。
如果直接挂钩征信,像高铁抽烟被抓,第一次限乘180天,第二次终身禁坐。
霸座、打人这些也该纳入黑名单,让流氓知道闹一次,后悔一辈子,他们就老实了。
第三招,天大地大面子最大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天津地铁把监控拍到的不文明行为做成短视频,在车站大屏幕滚动播放,当事人可能不怕罚,但肯定怕被熟人认出来?
治不文明不能光靠讲素质,得让耍横的人疼到肉——罚钱、丢脸、坐不了车。
乘务员也别当受气包,该硬气时就硬气。
普通乘客呢?遇到事别光拍视频,记得找乘务员和警察,毕竟安全第一!
那打人的男子现在情况如何?截至3月26日,涉事男子尚未被公开处置,但警方已经介入,案件正由警方进一步侦办。
这场15元车票引发的冲突,或将推动高铁不文明行为治理规则升级。
文/编辑:千寻小百科
环球网:2025-03-26《男子高铁光脚霸座打人后续 警方介入调查》
海报新闻:2025-03-26《女生高铁提醒男子勿脱鞋放脚反被打,打人者该担何责?》
上观新闻:2020-08-31《上海地铁一乘客鼻骨被打断!下雨天坐地铁,伞应该放哪?》
来源:小阿蔓的梦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