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刷朋友圈发现个有趣现象:当江浙沪还在晒着过万月薪时,广州却以每月新增上万人的速度悄悄登顶人口流入榜。作为曾经在羊城生活五年的广漂,想和大家聊聊这座城市的真实吸引力。
最近刷朋友圈发现个有趣现象:当江浙沪还在晒着过万月薪时,广州却以每月新增上万人的速度悄悄登顶人口流入榜。作为曾经在羊城生活五年的广漂,想和大家聊聊这座城市的真实吸引力。
上周在菜市场买烧腊,档口阿婆用广普提醒我:"靓女今日猪脚新鲜啊,你屋企煲汤记得放两粒蜜枣。"在这里生活久了才发现,广州人根本懒得区分本地外地——茶楼里拼桌饮茶的可能是拆迁户和刚毕业的大学生,珠江新城的写字楼白领下班照样挤在城中村吃牛杂。
【四季如春的生存法则】
北方的朋友上周还在视频里裹着羽绒服铲雪,我在陈家祠的榕树下穿着薄外套喝竹蔗水。虽然七八月份确实像在蒸桑拿,但老城区随处可见的凉茶铺、糖水店,总能用5块钱的茅根水或绿豆沙把暑气压下去。这种全年可穿单衣的气候,对关节炎患者和怕冷星人实在太友好。
昨天和做直播电商的95后房东聊天,他指着白云区成片的服装批发市场说:"在这里创业,从面料辅料到快递物流,骑个共享单车就能搞定整个产业链。"确实,从十三行的档口小妹到天河的程序员,这座城市给不同段位的奋斗者都留着入场券。
【24小时不打烊的烟火气】
凌晨两点的体育西地铁口依然飘着炒牛河香气,城中村15元的猪脚饭能加三次酸菜,这种物价水平让很多"广漂"实现了"居住自由"。更别说那些藏在巷子里的老字号:文明路的炖品,西华路的云吞面,北京路的萝卜牛杂...每个来出差的朋友最后都带着行李箱的腊味和老婆饼回去。
最近城市规划专家有组数据很有意思:广州人均商业面积是上海的1.5倍,但写字楼租金只有深圳的60%。这种"低成本高配套"的模式,让年轻人既能在珠江新城追逐梦想,也能在西关老屋享受生活。
就像楼下便利店老板说的:"呢度系可以着拖鞋去饮早茶,又可以着高跟鞋去签合同嘅地方。"所以,你是因为什么留在广州?是永远亮灯的711,是转角遇到的糖水铺,还是那个在茶楼跟你说"得闲饮茶"的房东阿姨?
来源:城市发展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