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时期第一酷吏:发明10种刑具,女犯哀嚎“愿杀全族换免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17:54 2

摘要:提到中国古代的酷吏,武则天掌权的周武时期绝对绕不开一个名字——来俊臣。这位被《新唐书》评价为“天资残忍,喜反覆,不事产”的官员,不仅靠着严刑峻法成为武则天手中的“屠刀”,更把构陷杀人的手段写成《罗织经》,连武则天读完都感叹“如此心机,朕未必过也”。他经手的案件

提到中国古代的酷吏,武则天掌权的周武时期绝对绕不开一个名字——来俊臣。这位被《新唐书》评价为“天资残忍,喜反覆,不事产”的官员,不仅靠着严刑峻法成为武则天手中的“屠刀”,更把构陷杀人的手段写成《罗织经》,连武则天读完都感叹“如此心机,朕未必过也”。他经手的案件里,囚犯宁愿被灭全族,也不愿承受他的酷刑,其狠辣程度堪称古今少有。

来俊臣的发家之路,从一开始就带着“恶”的底色。他是京兆万年人,父亲是个赌徒,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不务正业,满脑子都是歪门邪道。早年因作奸犯科被抓进监狱,在牢里非但不知悔改,反而靠着捕风捉影诬告其他囚犯博眼球,结果被当时的和州刺史李续杖责一百大板,才算暂时收敛。

可他骨子里的“记仇”和“钻营”,没让他安分多久。后来李续因罪被诛杀,来俊臣立刻抓住机会上书,谎称自己当年本想揭发琅琊王李冲谋反,却被李续打压杖责,才没能把消息传出去。这番“表忠心”的话,恰好戳中了武则天的心思——当时武则天刚掌权,对朝堂群臣充满猜忌,正需要“忠心”的人帮她监视百官。

就这样,来俊臣被武则天召见,一番“声泪俱下”的诉说后,竟真的被任命为侍御史,专门负责弹劾官员、审理案件。从此,他彻底踏上了“酷吏”之路,把“构陷”和“酷刑”变成了自己的“立身之本”。

上任后的来俊臣,完全不管案件真相,只盯着武则天的喜好办事。只要是武则天想办的人,他总能“审”出“罪证”;哪怕是无辜官员,只要被他盯上,也难逃牢狱之灾。为了提高“办案效率”,他还召集了数百名无赖,让这些人在各地同时造谣,编造官员的“罪证”,再把这些谣言汇总,变成“铁证”——这就是后来臭名昭著的“罗织”之术,而他更是把这套手段写成了《罗织经》,从如何布置罪状,到怎么一步步逼供,写得条理清晰,活脱脱一本“构陷杀人指南”。

当时的唐朝名相狄仁杰,偶然读到《罗织经》后,吓得冷汗直流;就连同为酷吏的周兴,在临死前看到这本书,都自愧不如,甘愿受死。可见这本书里的手段,连“同行”都觉得胆寒。

而来俊臣的残忍,更体现在他发明的酷刑上。他从不跟犯人讲“道理”,审案第一步就是用刑,各种折磨人的手段层出不穷。他会把犯人扔进装满屎尿的地牢,不给饭吃,让犯人饿到只能啃衣服里的棉絮;也会直接往犯人鼻子里灌醋,呛得人撕心裂肺;更狠的是,每次遇到大赦天下的诏令,他都会先把重刑犯杀光,再宣布诏令,彻底断了犯人的生路。

最让人胆寒的,是他专门设计的十种枷锁,光听名字就足以让人头皮发麻:“定百脉”“喘不得”“突地吼”“著即承”“失魂魄”“实同反”“反是实”“死猪愁”“求即死”“求破家”。这十种枷锁各有各的狠辣,“定百脉”可能是用重物压制犯人四肢,让其血脉不通;“喘不得”或许是用铁圈勒住喉咙,让犯人呼吸困难;到了“求破家”,更是把折磨推向极致——犯人会在剧痛中失去理智,宁愿自家被灭门,也只求能快点结束痛苦。

史料里记载,曾有女犯被来俊臣抓来审问,刚看到这些刑具,就吓得崩溃大哭,当场哀求:“只要不让我上刑,就算杀了我全族,我也愿意!”能让一个人宁愿放弃全族性命,也不愿面对酷刑,来俊臣的手段有多残忍,可想而知。

靠着这些手段,来俊臣在朝堂上越来越“吃香”,前前后后竟夷灭了一千多族,官员们平时哪怕只是犯了点小错,只要被他知道,就会被抓进监狱处死。一时间,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官员们见面不敢说话,只能用眼神交流,生怕被来俊臣抓住“把柄”。

可权力和杀戮,也让来俊臣越来越膨胀。他开始收受贿赂,只要给钱,就能帮人“脱罪”;看到官民妻妾长得漂亮,就编造罪名把人抓起来,夺走对方的妻子。到最后,他甚至不满足于做武则天的“工具”,竟想改朝换代,夺取大权。

他把目标对准了太子李旦和庐陵王李显,打算诬告两人谋反,趁机掌控朝政。可这一次,他踢到了“铁板”——他的阴谋被卫遂忠提前告发,而太平公主和武氏诸王也早就对他忍无可忍,纷纷站出来揭发来俊臣的罪行。

群臣的愤怒,终于让武则天无法再偏袒他。万岁通天二年,来俊臣被关进监狱,最终被判斩首示众,年仅四十七岁。他死后,长安百姓的反应堪称“解恨”:人们争相冲上去剐他的肉,还用马践踏他的遗骨,最后连一点尸骸都没剩下。紧接着,他的全族也被诛灭,这个作恶多端的酷吏,终于落得个“自食其果”的下场。

据说来俊臣死后,长安百姓们相互庆贺,都说“今后终于能贴着席子睡觉了”。一句话,道尽了人们对他的恐惧和憎恨。这个靠酷刑和构陷上位的酷吏,终究被自己种下的“恶”吞噬,而他的名字,也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残忍”与“暴政”的代名词。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