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滴丸,抗血栓、抗缺血、降血脂,心脑同治,一文总结: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2 11:22 2

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由于斑块不稳定,破裂后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从而导致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闭塞。近年来已有研究证实,炎症反应可出现在脂质条纹到晚期复杂病灶的动脉粥样硬化各个阶段。炎症细胞浸润并释放炎

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由于斑块不稳定,破裂后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从而导致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闭塞。近年来已有研究证实,炎症反应可出现在脂质条纹到晚期复杂病灶的动脉粥样硬化各个阶段。炎症细胞浸润并释放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并促进不稳定斑块形成与破裂,最终导致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研究表明银杏提取物除了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纤外,还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稳定斑块、修复纤维帽等作用。有学者观察了ACS患者早期给予杏灵分散片治疗对患者,TNF-α,IL-6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对心功能的影响。

杏灵滴丸采用获得中国和美国专利授权的上海中药研究所的国家二类新药银杏酮酯为原料生产,其有效成分中,银杏总黄酮≥44%,银杏黄酮醇苷≥24%;银杏总内酯≥6%;银杏酸低于5×10-6。杏灵滴丸作为一种银杏叶提取物制剂,主要成分是银杏酮酯。其主要药理作用为(1)通过血管内皮舒张因子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循环血流量。(2)抗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减轻PAF产生的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和脂质代谢紊乱作用。(3)抗氧化清除和抑制氧自由基,提高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活性。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能改善冠状动脉结扎犬的心肌缺血程度,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体外试验结果表明,杏灵滴丸具有抑制ADP、胶原致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临床研究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杏灵滴丸显示出其抗炎作用,TNF-α、IL-6及hs-CRP水平较用药前下降,与用药前及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提示杏灵滴丸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同时本研究还提示杏灵滴丸对ACS患者的心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D)属于中医“呆病”“善忘”范畴。早在《灵枢·天年》、《灵枢·海论》及《千金翼方》等中医书中对阿尔茨海默病症状进行详细的描述,指出患者“五十以上……忘失前后,兴居怠惰”,与现代医学关于AD患者起病年龄及常以记忆障碍为最初表现相吻合。中医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脑,但与肾精不足相关。《医学心悟》及《医方集解》等书中均指出,肾藏精与志,脑为髓之海,肾精不足则髓海亏虚,志气衰而迷惑善忘。因此从以上观点看;虽然阿尔茨海默病病位在脑,但其根源为肾脏亏虚,髓海不足致使神机失用所致。

杏灵滴丸为中成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为银杏叶提取物,包括银杏黄酮与萜类内酯。银杏又名白果,性平味甘涩,入肺肾二经,具有敛肺平喘、活血化瘀的功效。中医常用银杏叶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等疾病。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银杏叶提取物 (EGb) 对脑血供及脑组织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包括EGb内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对氧自由基具有清除功能,对于脑缺血后兴奋性氨基酸水平上升导致的神经元损伤具有拮抗作用,可降低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而由于EGb可抑制脑供血不足时产生的氧化磷酸化脱耦联反应及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可对脑血供不足时神经细胞具有保护功能。因此可见,杏灵滴丸与胆碱酯酶抑制剂在保护大脑延缓AD上的作用机制不同。

综上所述,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用杏灵滴丸与多奈哌齐联合使用,可提高单一药物在改善认知及行为能力上效果的不足,达到更好延缓AD进展,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

3、慢性脑供血不足: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于1990年由日本学者提出,指由于脑动脉循环障碍引起的头重、头晕等自觉症状波动性消长。但临床表现和CT/MRI等影像学诊断均未发现有提示血管性或其他脑器质性病变,而且也不属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范畴的一种疾病。既往CCCI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对CCCI尚无确切、公认的定义,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但它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最终可能导致血管性痴呆。因此如何能改善CCCI患者的症状,延缓其发生、发展,已成为临床医生所关注的一个问题。

氟桂利嗪是一种脂溶性、选择性的T型钙通道阻滞剂,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维持细胞内重要的离子调控机制,防止细胞内Ca2+的超载,消除和缓解大脑持续去极化引起的血管平滑肌收缩,从而抑制脑血管收缩,并能抑制去甲肾上腺素、5-HT,TXA2、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释放所致的脑血管收缩,改善脑血流。杏灵滴丸主要成分为银杏酮酯,是从银杏叶中提取出的物质。银杏提取物 (EGb) 中萜烯类银杏内酯B能够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的作用,同时降低血小板对PAF的诱导下产生的敏感性,而且还可以降低PAF诱导下的血栓形成,溶解血栓。另外,EGb能够能够将红细胞的表现黏度和黏度降低,而且不影响血小板通过花生四烯酸途径的活化作用。

临床研究证实,应用杏灵滴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脑供血不足现象,增强脑血流动力学,同时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西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来源:湖北台健康解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