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世界睡眠日”前夕,一场以“睡眠健康,优先之选”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在安徽省合肥市西园新村竹荫里社区开展。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安徽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不仅在科普与义诊服务中体现了专业引领,更于活动现场首次披露了一项即将启动的前沿项目——“睡眠健康管理平
朱道民
2025年“世界睡眠日”前夕,一场以“睡眠健康,优先之选”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在安徽省合肥市西园新村竹荫里社区开展。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安徽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不仅在科普与义诊服务中体现了专业引领,更于活动现场首次披露了一项即将启动的前沿项目——“睡眠健康管理平台”。该平台将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高危人群预警与“社区-专科”双向转诊机制,力图破解基层对睡眠障碍识别率低、专科资源分布不均等难题。
本文特邀安徽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睡眠障碍科朱道民教授就睡眠障碍与精神疾病关系、睡眠健康管理平台建设的技术支撑与核心创新点等问题进行分享。
▉ 睡眠障碍不仅是症状,更是精神疾病的“前哨站”
临床发现,几乎所有精神心理疾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尤其是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双相障碍等,与失眠、早醒、梦魇、昼夜节律紊乱密切相关。睡眠障碍往往是精神心理疾病的首发症状之一,但在大众认知中容易被忽视,常归因于“生活压力大”“作息紊乱”而不加重视,导致错失早期干预时机。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数据显示,该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中,约85%以上存在中重度睡眠障碍。现在越来越倾向于把睡眠障碍当作抑郁症的高危信号,甚至预测因子,而不是孤立的症状。安徽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聚焦“睡眠与心理健康共病共管”的核心逻辑,即通过精准识别睡眠问题,推动精神心理疾病的早发现、早干预。
▉ 平台核心:AI与知识图谱融合,构建智能预问诊与分级评估体系
由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牵头创建的“睡眠健康管理平台”是安徽省卫生健康科研项目《基于AI大模型的睡眠障碍患者预问诊及分级评估技术研究》的实际应用载体。
平台最核心的技术支撑是AI大语言模型与医学知识图谱的融合应用。平台将整合睡眠障碍患者的既往电子病历、量表评估、药物处方、睡眠监测数据等临床资料,结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与国内临床路径,构建一套结构化、可推理的知识图谱体系。
在用户端,居民通过语音或图文输入睡眠相关主诉,大模型将对其主诉、伴随症状、既往史、生活习惯等内容进行语义理解,快速生成结构化预问诊结果;平台再据此输出初步风险分级报告,引导用户是否需要前往专科门诊就诊或继续随访。与传统量表相比,平台的系统更具交互性与适应性,也更利于基层医生快速掌握判断逻辑。该系统将率先在合肥市蜀山区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线试点。
▉ “社区-专科”双向转诊机制试水:培训30名基层医生提升识别率
睡眠障碍是门槛低、识别难、误诊率高的疾病,很多基层医生缺乏足够的判断经验。平台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动建立一套稳定的双向转诊机制,实现初筛-分级-转诊-随访的闭环服务。
2025年,安徽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将启动“社区-专科”转诊机制试点,计划培训30名基层医生,重点提升他们对睡眠障碍的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基层医生将在平台辅助下完成初步评估,患者一旦判断为中高危,即可线上开具转诊建议,由专科医生远程会诊或预约就诊。
安徽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还在平台上设计了“随访助手”功能,患者即使没有前往专科门诊,也可以继续接受平台定期随访和睡眠行为干预指导。这种轻量化的慢病管理机制,也可推广至高校、企业、部队等特定人群中,形成精准健康管理闭环。
▉ 典型病例:“AI+医生”联手实现早诊早治
笔者曾遇到过一个通过AI平台辅助干预的典型案例:一位36岁的女性白领,因反复失眠2年多,通过平台进行交互式智能问答,系统提示其存在“重度失眠伴显著焦虑倾向”,并建议转诊。转诊后通过量表评估发现其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为14,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为13,符合中度抑郁合并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经联合药物与认知行为治疗3个月后,症状显著改善,睡眠也逐步恢复正常。
如果不是系统做出了初筛,这位患者极可能继续忍受症状,甚至延误病情。平台能及时发现“隐性高危人群”,这不仅缓解了医院压力,也大大提升了就诊效率与患者满意度。
▉ 未来展望:构建区域级睡眠健康服务新范式
未来,安徽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将逐步把平台推广到合肥全市,推动建立统一的“区域睡眠健康管理中心”,并实现以下几方面提升:(1)拓展适用人群。纳入青少年群体,制定《青少年睡眠行为评估量表》,协助教育系统进行筛查与干预。(2)加强多学科协作。推动“心理-睡眠-神经-呼吸-耳鼻喉”多学科联合门诊标准化建设。(3)实现数据互联共享。打通社区、专科、三甲医院之间的睡眠健康数据互通。(4)推进AI迭代应用。持续优化AI语义识别与评估模型,提升问诊准确率和用户体验。(5)探索医保支持机制。推动将高危人群早期筛查、行为干预等纳入医保支付试点。
希望到2027年,实现合肥市社区睡眠健康服务全覆盖的目标,为全国打造“AI+基层+专科”三位一体的睡眠健康管理样板。安徽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也将继续探索智慧医疗在心理健康与睡眠领域的应用模式,持续为全民健康贡献力量。
▉ 小结
从“心身同治”理念出发,到以AI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从专科主导的筛查评估,到社区医生赋能的早期识别;从临床个案的精准转诊,到区域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安徽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正以实际行动探索一条数字化时代下的睡眠健康治理新路径。未来已来,值得期待。
编辑 | 郑梦莹
责任编辑 | 郑梦莹
审核 | 刘红霞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5年9期第4版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编辑:中华医学信息导报编辑委员会
地址:100052,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
总编辑:饶克勤
编辑部副主任:刘红霞
投稿邮箱:daobao@cmaph.org
官方网站:http://zhyxxxdb.yiigle.com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