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这山藏“全国之最”!600尊千年石刻惊艳世人,还与水浒有关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11:21 1

摘要:在山东东平县戴庙镇,东平湖西畔的棘梁山,名气远不及泰山、黄山,却藏着一处能颠覆你对“小众古迹”认知的宝藏——棘梁山石刻。这里不仅有近600尊跨越千年的摩崖造像,更有中国最早、最全、最大的“三教合一”造像群,甚至还留存着水浒英雄聚义的痕迹,每一处细节都让人忍不住

在山东东平县戴庙镇,东平湖西畔的棘梁山,名气远不及泰山、黄山,却藏着一处能颠覆你对“小众古迹”认知的宝藏——棘梁山石刻。这里不仅有近600尊跨越千年的摩崖造像,更有中国最早、最全、最大的“三教合一”造像群,甚至还留存着水浒英雄聚义的痕迹,每一处细节都让人忍不住惊叹:“原来你是这样的棘梁山!”

棘梁山的石刻,堪称一部“刻在石头上的艺术史”。山顶三块呈“品”字形的巨石上,密密麻麻分布着近600尊造像,400余尊保存完好,从北齐延续到唐宋,不同朝代的雕刻风格在这里“同框”,一眼就能看尽千年艺术变迁。

[微风]东崖的北齐“一佛二弟子”造像,光是主佛就高达9.7米,宽圆肩、厚面相,衣纹呈平直阶梯式,典型的北齐“丰圆健壮”风格,被誉为“中原北齐造像标杆”,站在它脚下,瞬间能感受到千年前工匠的震撼手艺。

​[微风]唐代造像则透着“大唐气象”:通体磨光的佛像、方圆丰满的面容,有的颈饰蚕节纹,有的梳着精致螺髻,衣袂飘飘间尽显雍容;到了宋代,造像更“接地气”,36尊罗汉像神态各异,有的微笑、有的沉思,五官比例近乎真人,仿佛下一秒就要开口说话。

在棘梁山石刻里,最“出圈”的当属东崖南面的“三教合一”造像群——这可是中国北方乃至全国,年代最早、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同类造像,放眼全国都找不出第二处!

这组宋代造像里,“释迦牟尼”佛、“文宣王”孔子、“老子”三位不同教派的代表人物并肩而立,每尊主像身边还各立一位弟子。要知道,在古代,儒、释、道三教曾各有传承,而这组造像直接将三者“聚”在一起,不仅是艺术创新,更藏着宋代“三教融合”的思想密码,对研究宗教史、思想史的价值,用“国宝级”形容都不为过。

除了造像,棘梁山的摩崖刻经和碑刻,更是解开历史密码的钥匙。

梁山东面有一块12米长、2米高的刻经,刻的是《佛说大般涅槃经》,字体刚劲有力,带着南北朝书法的独特韵味,既是佛教经典的实物见证,也是古代书法艺术的“活样本”。而那些散落的碑刻,更像是“历史日记”:有的记着官员修缮庙宇的经过,有的录着百姓捐款造像的故事,字里行间都是千年前的社会百态。

棘梁山不仅是一处文化艺术的宝库,还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传说紧密相连。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这里是北宋时期宋江、阮氏兄弟等水浒英雄聚义的地方 。山上还留有“宋江井”“宋江钟”李逵把关处、南关西关、旗杆窝、粮仓、“分赃台(分银台)”等遗迹遗物 。想象一下,当年的水浒英雄们在这片土地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替天行道,是何等的豪情壮志。这些遗迹遗物与石刻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为研究水浒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让这座山充满了传奇色彩。

如今,棘梁山石刻虽低调,却依然在岁月里散发着魅力。如果你爱历史、爱艺术,或是对水浒传说感兴趣,不妨来这里走走——站在千年石刻前,听石头讲过去的故事,感受那份跨越时光的震撼与感动。

来源:山海拾梦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