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新疆中医药》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历史视野下天山雪莲文化评述》的学术论文,该文由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何朝霞主任医师与新疆中药民族药研究所贾晓光研究员共同撰写。论文首次系统梳理了天山雪莲从西周至清代在中华文明中的文化脉络与象征意义,并特别揭示了其与葡萄酒之间
近日,《新疆中医药》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历史视野下天山雪莲文化评述》的学术论文,该文由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何朝霞主任医师与新疆中药民族药研究所贾晓光研究员共同撰写。论文首次系统梳理了天山雪莲从西周至清代在中华文明中的文化脉络与象征意义,并特别揭示了其与葡萄酒之间悠久的历史渊源。
新疆中医药杂志
论文指出,天山雪莲早在西周时期的《穆天子传》中就以“孳木华”之名出现,被视为不畏风雪、生命力顽强的象征。至唐代,天山雪莲被收入《开元道藏》,列为“九大仙草”之一,诗人岑参更以《优钵罗花歌》借天山雪莲抒发人生感怀。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明确记载其“以产天山峰顶者为第一”,奠定了其稀世仙草的地位。
论文中一项引人注目的发现是对天山雪莲与葡萄酒历史联系的考证。据作者研究,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很可能已将天山雪莲浸入葡萄酒中制成“雪莲蒲陶酒”献于汉武帝,成为皇室贡品。这不仅反映了当时西域与中原的密切交流,也体示了天山雪莲作为药材应用于食疗酒剂的悠久历史。
天山雪莲
该论文研究认为,天山雪莲不仅是一种珍稀药材,更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象征。它既被道教视为“仙草”,又被佛教喻为“优钵罗花”(青莲),在唐代诗人李白、清代学者纪晓岚等文人笔下更成为孤高芳洁的精神图腾。从《穆天子传》到《阅微草堂笔记》,天山雪莲持续承载着中原与西域交流的历史记忆,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
新疆天山雪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雪莲养生葡萄酒
该研究的学术价值在于首次构建了天山雪莲的历史文化谱系。通过对 20 余部古籍文献的系统梳理,论文揭示了天山雪莲如何从一种高原植物逐步演变为承载丝路文明交流的文化符号。研究指出,天山雪莲文化的兴盛期往往与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时期相吻合,印证了文化交流与政治统一的密切关系。
在现实意义方面,论文为新疆特色中医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文化支撑。作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新疆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天山雪莲的可持续利用一直是研究热点。论文强调,只有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与药用传统,才能更好地实现特色中医药产业化。不仅为中医药文化研究开辟了新视角,更通过挖掘雪莲背后的丝路交流史,为新时代 "一带一路" 中医药文化传播提供了历史借鉴。
来源:全景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