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女子给母亲打13秒求救电话成遗言,丈夫:我喝多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1 06:37 1

摘要:2023年6月15日,河北邯郸,32岁的王女士在家中遭丈夫张某酒后殴打致死。事发前,王女士曾向母亲李女士拨打13秒求救电话,这成为她生前最后的声音。

2023年6月15日,河北邯郸,32岁的王女士在家中遭丈夫张某酒后殴打致死。事发前,王女士曾向母亲李女士拨打13秒求救电话,这成为她生前最后的声音。

13秒求救电话成遗言。2023年6月15日晚8点45分,李女士的手机响起。电话那头,女儿王女士惊恐地喊着:“妈,救我!“随后是噼里啪啦的东西砸碎声,像是整个房间都被掀翻。短短13秒后,电话突然中断。

一通电话,一声呼救,一个家庭彻底支离破碎。

李女士立刻冲向女儿家。推开未锁的门,眼前的一幕让她终生难忘:女儿倒在冰冷的地板上,已无生命迹象。而女婿张某就坐在旁边,双手沾满血迹,面无表情地说:“喝多了,记不清了。“

警方到场后将张某带走。经法医鉴定,王女士身上有3处骨折,脑部有明显撞击痕迹,死因为钝器伤导致的颅脑损伤。

整理女儿遗物时,李女士才发现这段婚姻背后的恐怖真相。在衣柜最底层的盒子里,藏着女儿偷录的视频证据、一份未提交的离婚协议,以及厚厚一沓张某写的“保证书“。

“他开始时是个好丈夫,对女儿很好。“李女士哽咽着回忆,“但两年前,他开始经常酗酒,一喝酒就变了个人。“

王女士的初中同学吴某告诉记者,王女士第一次带着胳膊上的淤青回娘家时,还替丈夫隐瞒,小声对母亲说:“他知道错了,保证以后不会再犯。“

邻居刘女士证实,这并非偶发事件。“我住在他们楼上,经常听到争吵和摔东西的声音。有一次我看见王女士捂着头从家里跑出来,张某追到楼道里辱骂她。“

当一位老人想上前劝阻时,张某竟然转向老人吼道:“我们家的事你少管!滚!“

王女士曾三次报警,但每次张某都表现得极为配合,声称是“家庭小矛盾“。警方也以“家庭纠纷“为由,未对案件立案处理。邻居楼下的监控据说“坏了三个月“,关键证据无法取得。

悲剧发生当晚,据张某供述,他在外饮酒后回家与妻子发生争执。“我不记得当时发生了什么,喝多了。“这是他面对警方时的说辞。

女儿死亡两周后,李女士从社区其他居民处得知,张某曾向朋友炫耀自己“有办法让她服软“。这与其“酒后失控“的说法形成鲜明对比。

王女士生前朋友陈女士透露:“她曾悄悄来找我,说张某清醒时很正常,但一喝酒就变成另一个人。她想离婚,但担心孩子和父母的看法。“

案发后,社区贴满了反家暴宣传海报,并组织居民观看反家暴宣传片。但邻居们纷纷质疑:“为什么悲剧发生前没有有效干预?“

据该社区工作人员张主任介绍,社区曾接到过关于这家的投诉,但张某每次都表现得很配合,承诺改正。“我们以为只是普通的家庭纠纷,没想到会酿成大祸。“

更令人心痛的是,王女士已经准备离开这段婚姻。在她的日记本最后一页写道:“明天去办离婚手续,无论如何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个“明天“永远没有到来。

张某的辩护律师在庭审中提出,当事人属于“醉酒状态,限制行为能力“,请求从轻处罚。这一说法引发公众强烈质疑:酒精能否成为暴力行为的借口?

据全国妇联数据显示,我国约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过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而酒后施暴占家暴案件的45%以上。

事发一个月后,李女士去女儿墓前扫墓,发现坟前种的茉莉花全部盛开。“她生前最爱这花,现在却再也闻不到了。“李女士泣不成声。

目前,张某已被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批准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而这起悲剧也再次引发了社会对家庭暴力防治工作的深刻反思:预警机制如何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受害者求助时,社会各方应如何及时有效介入?

反家暴法实施多年,却仍有人在亲人的拳头下失去生命。警钟再次敲响,家暴绝非“家务事“,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应对的严重犯罪。

来源:爱小法法律咨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