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16亿,又一大卖濒临破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6 18:44 2

摘要:亚马逊头部户外品牌Solo Brands因2024年净亏损超1.1亿美元(约8.16亿人民币),累计亏损高达16.47亿,正面临破产清算的风险!

作者 | 不吃麦芽糖

编辑 | 菲菲

前几天,外媒爆出重磅消息:亚马逊头部户外品牌Solo Brands因2024年净亏损超1.1亿美元(约8.16亿人民币),累计亏损高达16.47亿,正面临破产清算的风险!

消息一出,行业哗然。这可是当年靠一款“无烟柴火炉”横扫亚马逊、沃尔玛的明星品牌啊!

更令人唏嘘的是,正是核心品牌Solo Stove销售额的大幅下滑,直接拖累了整体业绩。

从上市到濒临退市,从年销数亿美元到断崖式下跌,曾经的“户外炉具之王”,为何会陷入如此困境?

销售额暴跌、股价崩盘

Solo Brands“一夜入冬”

Solo Brands的故事始于2011年,当时它只是一个专注于户外炉具的小品牌,名字也很简单——Solo Stove。创始人Jeff Jan和Spencer Jan兄弟俩从一个小小的创意出发,设计出了一款超轻无烟柴火炉。

这款炉具不仅轻便易携带,还能在燃烧时几乎不产生烟雾,解决了户外爱好者的一大痛点。凭借这一创新,Solo Stove迅速在户外圈子里走红,成为露营、徒步爱好者们的必备神器。

2016年,Solo Stove推出了标志性的不锈钢几乎无烟火坑,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产品类别,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户外装备市场的地位。

2021年,疫情后户外活动需求激增,Solo Brands从中受益,成功扭亏为盈,公司净利润从2020年净亏损8013万美元到3827万美元。

同年9月,更名后的Solo Brands通过收购可折叠皮划艇品牌Oru Kayak、单人滑板品牌ISLE和男式短裤品牌Chubbies,转型为一家多品牌的户外装备公司。

2021年10月28日,Solo Brands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发行价为17美元。上市当天,公司股价一度飙升,市值突破10亿美元。

Solo Stove作为核心品牌,主营无烟篝火炉、烤炉、便携式野营炉及配件,以其便捷使用、燃烧充分、功能齐全和无烟释放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好景不长,2024年第四季度,Solo Brands的总营收仅为1.4亿美元,同比下降13.2%。尽管旗下品牌Chubbies实现了逆势增长,第四季度销售额增长12.2%至2420万美元,全年增长近11%至1.127亿美元。

但核心品牌Solo Stove的销售额却暴跌17%,全年缩水5420万美元。曾经引以为傲的“现金牛”,如今却成了拖累业绩的“包袱”。Solo Brands的股价应声下跌,市值大幅缩水,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财务危机。

从巅峰到谷底

Solo Brands的危机与启示

Solo Brands的困境并非一日之寒。从2021年成功上市到如今濒临破产,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如今正面临重重挑战,其核心问题逐渐暴露。

市场竞争的加剧让Solo Brands倍感压力,新兴品牌如Outvue、TIKI、EAST OAK等通过价格战和创新产品不断蚕食市场份额,而这些品牌已经在亚马逊Best Seller榜单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进一步挤压了Solo Brands的生存空间。

相比之下,Solo Brands在产品更新和营销策略上却显得后劲不足,导致竞争力逐步削弱。

与此同时,美国关税政策的调整进一步推高了Solo Brands的原材料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2024年,公司从中国进口的产品面临高达25%的关税,而墨西哥生产的钢铁也受到新关税冲击。多重关税压力下,成本负担加重,进一步加剧了财务困境。

对DTC(直接面向消费者)渠道的过度依赖,成为品牌发展中的致命弱点。虽然DTC模式能够带来更高的利润率,但也伴随着高昂的运营成本和潜在的市场风险。2024年,DTC渠道销售额的急剧下滑,直接拖累了整体业绩。

更为严峻的是,Solo Brands正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2024年,公司因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收到纽约证券交易所警告。如果未来六个月内无法恢复股价至1美元以上,公司将面临摘牌风险。

而管理层的动荡更是让危机雪上加霜。自2023年启动全面战略审查以来,前首席执行官Chris Metz仅任职13个月便离职,董事会成员John Larson于2024年2月临时接任CEO,但未能扭转局势。

上个月,Solo Brands再次收到纽交所警告,财务危机仍未缓解。未来能否通过自救走出困境,取决于其能否找到新的增长点并重新赢得市场信任。

头部大卖企业的倒下,只是跨境行业困境的一个缩影,背后还有无数中小卖家正在苦苦挣扎。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如何调整策略、规避风险,已成为企业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那么,跨境电商卖家该如何应对?首先,拓展多元化渠道,避免将所有资源集中在单一平台上,积极布局独立站、社交媒体等新兴销售路径,分散潜在风险。

其次,加强产品创新,紧跟市场趋势,推出差异化产品,提升品牌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最后,优化供应链管理,寻找更具性价比的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提升盈利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Solo Brands的困境折射出整个跨境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卖家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经营压力持续加剧。在这样的环境下,唯有不断创新、灵活调整,才能在市场动荡中找到突破口,抓住新的增长机会。

来源:派代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