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项!”日前在江门开平举行的首场国有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案例交流活动上,来自省属各文化企业的负责人和相关代表不约而同地表达出对于创新发展的迫切感。“拥抱”创新、强化数字化变革、以创新引领系统性变革,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
“创新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项!”日前在江门开平举行的首场国有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案例交流活动上,来自省属各文化企业的负责人和相关代表不约而同地表达出对于创新发展的迫切感。“拥抱”创新、强化数字化变革、以创新引领系统性变革,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
企业负责人介绍AI应用赋能业务场景 广东广电网络供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AI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尤其是随着国际国内文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形成较大冲击。应对新挑战,主动求变是传统媒体的唯一选择。特别是传统媒体,近年来一直以主动变革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挖掘增长点。
以技术推动内容生产变革
今年以来,“DeepSeek”等AI大模型掀起了人工智能技术热浪,而传统媒体“拥抱”AI的步伐也逐渐加快。“羊城派”等新闻客户端接入AI大模型;“南方+”等平台推出以AI辅助生产的视频;近日,一场主题为“AI融媒•引爆智能新闻生产力”的内部培训更是在羊城晚报内部引发报名热潮,借助AI应用工具,提升内容质量与采编效率,从理论到实践,羊城晚报的采编人员们收获了AI融媒的大量“干货”。
交互式AI数字人进行展示 广东广电网络供图
在交流活动中,记者注意到,广东国有文化企业积极探索AI、大数据赋能。尤其是传统媒体,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等新技术研发应用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尝试。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捕捉热点、优化选题策划;引入AI辅助采编,提高效率;从纯文字叙事转向“视频+交互+沉浸式”叙事;利用超高清视频技术,制作一系列优质内容产品,让观众从“小屏”回归“大屏”......由“单向传播”到“智能融合”,一场内容生产变革在南粤大地上演。
超越固有“边界”构建新生态
以广电5G的融合网络为底座,集成物联网、AI人工智能、算力云网等,构建智慧养殖项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整合新闻、办事、投诉、助农商城、文旅服务、教育等功能,搭建“新闻+”平台,提升服务能力及场景变现能力;推动新闻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数字+”文化建设,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链条,打造跨界产业集聚生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文创”数字文化产业集群......交流活动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各文化企业的负责人和相关代表感叹:“如今的多元化经营,感觉越来越‘不务正业’。”
企业代表介绍智慧广电水产养殖数字驾舱 广东广电网络供图
看似“不务正业”,实则是在“主责主业”的“基本盘”之上不断尝试做“加法”甚至“乘法”。来自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的负责人在交流中表示,推进媒体融合、产业转型发展,必须打破固有的“新闻机构”思维,突破约束自身的“边界”,构建新的业务生态。“新闻+政务服务”“新闻+教育”“新闻+电商”“新闻+文化”“新闻+旅游”......要让新闻机构转变成为“智慧服务平台”“数据枢纽”“文化产业平台”。
变革组织释放生产力
培育“南方名记”,打造新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网红;聚焦财经、法治、学术、美食等“小而美”赛道,通过建设融媒体工作室深耕垂直领域,打造“老广的味道”等爆款IP;推动融媒体工作室创新,建立有良好品牌和经营效应的融媒IP矩阵,提升品牌价值和经营增量......从传统的业务部门条块分割,到如今的“名记”工作室、融媒体工作室等“项目制‘敏捷团队’”,传统媒体的机制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改变。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推动融媒体工作室建设,广东各媒体均设立“内部创新孵化机制”“爆款奖励机制”,鼓励员工自主运营项目、推出爆款IP。在交流中,各媒体负责人介绍融媒体工作室建设时,均有着这样的共同点:鼓励以业务发展、成效提升优先,跨部门、跨领域建立灵活高效的执行团队,全媒体资源向工作室开发、拓展倾斜,各工作室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创造增量。不难看出,融媒体工作室已成为广东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和经营上的新锐“先锋”。
文 | 记者 陈卓栋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