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抗日战争就讲了一个故事,在证明一件东西:毛主席太过有远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2 10:29 1

摘要:接下来的几天内,警卫员们见到毛主席每天都在窑洞里写着什么。除了一天两顿稀饭和咸菜外,毛主席只是为了维持精力不停抽着劣质的纸烟,写到投入的时候,甚至连续两天不眠不休。

1938年初,正在延安的毛主席突然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在接下来的几天要在窑洞内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无论什么事都不要打扰他。

接下来的几天内,警卫员们见到毛主席每天都在窑洞里写着什么。除了一天两顿稀饭和咸菜外,毛主席只是为了维持精力不停抽着劣质的纸烟,写到投入的时候,甚至连续两天不眠不休。

就这样一直工作了8天9夜之后,毛主席做完了这件重要的工作,从这一刻开始,日本的失败就只是时间问题。因为毛主席呕心沥血所写的东西,正是著名的《论持久战》。

从甲午战争开始,日本就拉开了武装侵华的序幕,随着时间来到了1937年,日本彻底撕下了一切伪装,对中国发动了全面战争。

在那之后,中国军民经历了8年的艰苦战争,直到1945年9月,山穷水尽的日本侵略者正式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很多人回顾这场艰难的抗战,人们会惊讶地发现战争的走势与毛主席的战略预判完全一致。

连美国的媒体都忍不住点评道:“在预测中国会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毛泽东一直是正确的。”

抗战全面爆发之后,中国的表现并没有让人感到意外,中日双方巨大的差距,已经体现在战场上。日军从南北两边快速推进,短时间内中国华北,东南等广大核心领土相继被日军占领,正面战场一再失败。

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发生。此时全国的抗战形势一片黑暗,蒋介石政府退向西南,北面太原等重镇也全部丢失。

到了1938年初,国内外对于抗战的看法已经十分悲观,国外大量战争观察员基本认为日本会赢得胜利。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抗战的蒋介石也打起了退堂鼓,国民党内以及各地军阀很多人都开始为抗战失败做着准备。

就在抗战形势一片黑暗的时候,毛主席完成了这篇重要的著作。

1938年5月,徐州丢失之后不久,毛主席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战略方针的长篇演讲。

他的这篇《论持久战》正式出现在大众的面前,这篇5万多字的军事论文,并不仅仅是提出持久战一个观点。

首先,毛主席从两国国情,政治以及经济等诸多领域,分析了日本的大陆政策。他通过诸多有力的证据,指出了幻想出卖领土,放弃抵抗与日本和谈是不切实际的事情。

随后,毛主席指出了战争走势的三个时期,分别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他一针见血指出整个战争的过程中,最被人们忽视的僵持期,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而坚持统一战线,依靠中国广大的疆域,发动群众,利用游击战等战术。将日军的部队拖在人民战争的大海中,这是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

几个月后,毛主席的著作正式出版,它的出现为无数陷入迷茫的国人指明了方向。紧接着,日本在中国的主要行动与毛主席预判的完全一致,而战争的走势也被主席说中。

徐州会战之后,日军依旧希望能快速推进打败中国,可接下来日军在南北两边都遇到了麻烦。南面从武汉会战到长沙会战,日军的快速推进被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国军队挡了下来。

在北面,日军始终无法突破晋南一带中国军队的防线,而华北、山东一带的日军也在中共组织的游击队打击下,陷入了无休止的战斗中。

1938年11月,日本不得不宣布放弃快速打败中国的计划,毛主席预言的战略僵持期正式到来。抗战的走势被主席精准言中,国民党内部也对此感到十分佩服,李宗仁等人就多次拜读过毛主席的著作。

他们也表示在武汉会战等战役的部署上,他们也运用了文章中的军事思想。后来,这部著作被广泛传播,不仅抗战前线的将领士兵们人手一本,甚至到了后来,日本国内也注意到了主席的文章。

见到主席的著作后,日本人也无话可说,虽然他们无法承认毛主席所说的是对的,但他们也不得不因此改变在中国战场的部署。

可此后数年,日本人绝望地发现,无论他们怎么进行调整,他们都无法改变毛主席预言的结果,他们最终还是以同样的方式走向了失败。

而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毛主席早在长征的时期,就已经看出了日本的弱点。1936年7月,他在接受斯诺采访的时候,就表示中国离战败还很远。

或许在那之前,毛主席就已经在构思这篇文章了。所以其实抗日战争就是讲一个故事,就是在证明一件事:毛主席太过有远见

来源:夏目历史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