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专题】国产胰岛素龙头企业减重药物头对头挑战两大竞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6 17:33 2

摘要:2025年3月10日,甘李药业宣布其自主研发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GLP1RA)双周制剂——博凡格鲁肽(Bofenglutide)注射液,在美国肥胖/超重受试者中的II

转自:ACROBiosystems官方

2025年3月10日,甘李药业宣布其自主研发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GLP1RA)双周制剂——博凡格鲁肽(Bofenglutide)注射液,在美国肥胖/超重受试者中的II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这标志着该产品在全球抗肥胖药物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本次研究共纳入285例受试者,旨在评估博凡格鲁肽不同剂量(24mg、36mg、48mg)每两周一次给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每周一次的替尔泊肽(Tirzepatide)15mg及安慰剂进行对比。随着GLP1RA类药物在肥胖治疗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中国胰岛素龙头企业,甘李药业旗下管线的博凡格鲁肽的临床进展备受关注,其未来表现值得期待。

中美临床同步推进

头对头研究旨在挑战两大减重竞品

甘李药业采取“中美同步开发”策略,为博凡格鲁肽的全球化铺路。除在美国开展针对替尔泊肽的头对头研究外,在中国本土,博凡格鲁肽OPTIMUM系列研究也正在同步推进,其中,OPTIMUM-1研究其在单纯饮食运动干预无效患者中的单药潜力,而OPTIMUM-2研究纳入264名2型糖尿病患者,直接对比博凡格鲁肽与司美格鲁肽 (Semaglutide) 的降糖疗效。

博凡格鲁肽和司美格鲁肽均基于天然GLP1 (7-37) 序列进行药代动力学优化,但在具体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博凡格鲁肽在第8位的氨基酸由A突变为G,第26位的K被修饰为一条22碳脂肪酸侧链(相比之下,司美格鲁肽采用的是更短的脂肪酸侧链);第34位的K突变为R。在分子结构方面,与司美格鲁肽不同的是,博凡格鲁肽不包含α-氨基异丁酸 (α-Aminoisobutyric acid, Aib) 等非标准氨基酸残基,这一设计减少了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并可能降低应用中的免疫原性风险,这些结构优化为博凡格鲁肽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和制造可行性提供了潜在优势。

此前,博凡格鲁肽注射液在中美两地开展的I期临床研究成果已发表于权威期刊《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进一步验证了其临床潜力。研究数据显示,该药物展现出良好的剂量相关性特征。同时,中美受试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高度一致,其药物暴露量(AUC0-t)和血药峰值(Cmax)的几何平均比均接近1,表明不同人群间的生物等效性良好。2021年10月22日,博凡格鲁肽在中国进行的II期临床研究OPTIMUM-2(分为每周一次(QW)或每两周一次(Q2W)的给药频率试验组别)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于2023年6月正式开始试验。2024年12月11日,该药物在降糖和减肥两个适应症上均取得了II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并成功推进至III期阶段。OPTIMUM-2结果表明,该药物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体重方面优于司美格鲁肽(诺和泰),其中,每两周给药一次的QW2组HbA1c降幅最高可达-2.98%,显著优于司美格鲁肽组(-2.04%,P

替尔泊肽作为礼来公司推出的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凭借卓越的降糖减重效果在全球市场取得了成功。2024年,其全球销售额达164.6亿美元,同比增长208%。其中Mounjaro(降糖版)和Zepbound(减重版)分别贡献了115.4亿美元和49.3亿美元的收入。在此背景下,甘李药业在美国启动博凡格鲁肽与替尔泊肽的头对头研究,显示出其挑战全球GLP1市场领导者的雄心。以GLP1RA双周制剂对标GLP1/GIP双靶点单周制剂,其难度远超一般同类竞品对比。然而,一旦取得成功,对于市值仅约40亿美元的甘李药业而言,或将带来突破性的市场变革,并重塑全球肥胖治疗格局。

降糖减重药物开发工具

全面助力药物开发

为满足降糖减重等代谢疾病药物开发需求,ACROBiosystems基于GLP1R、GIPR、GCGR分子相关信号传导机制,开发了功能细胞株、重组蛋白系列产品。

过表达细胞株:高、中、低三种表达量GLP1R过表达细胞株,高、中、低三种表达量GIPR过表达细胞株,高、中、低三种表达量GIPR过表达细胞株:GLP1R、GIPR、GCGR抗原在宿主细胞膜表面进行长期稳定表达,可全面满足早期药物发现与筛选、研究接近天然表达水平目标蛋白功能等不同应用场景。

重组蛋白:GLP1R,GIPR,GCGR:具有高纯度、高活性、高批间一致性的特点,适用于免疫、抗体筛选、候选药物功能验证等应用。此外,为解决七次跨膜蛋白GLP1R及GCGR表达水平低、天然完整构象难获得的难题,ACROBiosystems百普赛斯凭借“膜杰作”多次跨膜靶点蛋白开发技术平台,已成功开发由HEK293系统表达的全长GLP1R蛋白和全长GCGR蛋白。全长GLP1R蛋白生物活性经GLP1R激动剂结合验证,全长GCGR蛋白经GCGR单克隆抗体结合验证,全面助力靶向GLP1R及GCGR药物开发进程。

验证数据

GLP1R报告基因细胞株:表达经FACS验证

Cell surface staining was performed on Human GLP-1R (Luc) HEK293 Reporter Cell or negative control cell using PE-labeled anti-human GLP-1R antibody.

GIPR报告基因细胞株:可用于激动剂筛选

This reporter cell was incubated with serial dilutions of Tirzepatide (a dual GLP-1R and GIPR agonist). The EC50 of Tirzepatide was approximately 0.042 nM.

GCGR报告基因细胞株:可用于激动剂筛选

This reporter cell was incubated with serial dilutions of Retatrutide (a triple agonist peptide of GCGR, GIPR and GLP-1R). The max induction fold was approximately 79.93.

GLP1R过表达细胞株:代次稳定性经FACS验证

Passage stability analysis of receptors expression by FACS.Flow cytometry surface staining of human GLP-1R on HEK293/Human GLP-1R Stable Cell Line (High Expression) demonstrates consistent mean fluorescent intensity across passage 7-22.

全长GLP1R蛋白:高生物活性经ELISA验证

Immobilized Biotinylated Human GLP1R Full Length Protein, Flag Tag&His,Avitag at 1 μg/mL (100 μL/well) on streptavidin (Cat. No. STN-N5116) precoated (0.5 μg/well) plate can bind Glutazumab with a linear range of 0.06-2 ng/mL (QC tested).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