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难耐,无精打采?“特困生”们,请查收这份春日安眠指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6 17:44 1

摘要:进入春季,天气转暖,很多人出现白天春困、无精打采,晚上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的情况,该如何应对呢?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常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进入春季,天气转暖,很多人出现白天春困、无精打采,晚上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的情况,该如何应对呢?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揭示了春季睡眠与自然节律的深层关联。中国睡眠研究会数据显示,每年3-5月睡眠障碍就诊量激增40%。湖南省人民医院介绍,在这个生机勃发的季节,人体阳气升发与自然节律变化相互碰撞,形成独特的睡眠调养窗口期。

一、春季为何容易“睡不好”?

1、生物钟与光照变化失衡

春季日照时间逐渐延长,人体褪黑素分泌节律需重新适应。研究发现,光照提前1小时,褪黑素分泌峰值推迟40分钟,导致入睡困难人群增加15%-20%。

2、肝气郁结影响睡眠质量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春季肝气旺盛。工作压力、情绪波动易致肝郁化火,临床数据显示,3-5月因焦虑引发的失眠就诊量较冬季上升30%。

3、气候波动干扰体温调节

初春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人体核心体温下降0.3℃才能启动睡眠机制。忽冷忽热的环境使体温调节系统负荷加重,深睡眠时间缩短20%-25%。

4、过敏来捣乱

春季,花粉飘得多了,鼻子痒、打喷嚏,睡着时呼吸不畅,相当于戴着半截口罩睡觉,容易半夜憋醒。

二、科学调整睡眠节律

1、把握“黄金入睡窗口”

中医时辰养生:亥时(21-23点)三焦经当令,此时入睡可助阳气内敛。

现代睡眠周期:22:30前卧床,抓住首个睡眠黄金期(23点-1点生长激素分泌高峰)。

2、循序渐进调整作息

采用“15分钟提前法”:每3天将就寝时间提前15分钟,逐步过渡至22:30前入睡,避免生物钟突变引发反弹性失眠。

3、晨光唤醒技巧

6:30-7:30拉开窗帘接受自然光照。

阴雨天可用3000K暖光模拟日出,刺激皮质醇规律分泌。

三、打造春日安眠环境

1、温湿度调控

保持室温18-22℃,湿度50%-60%。

使用荞麦皮枕芯(透气性较化纤材质高70%)。

2、感官调节技巧

嗅觉:枕边放置薰衣草香包(芳樟醇含量>35%的品种)。

听觉:播放α波音乐(频率8-13Hz),音量控制在30分贝以下。

触觉:选择天丝材质床品(摩擦系数比纯棉低40%)。

3、 电子产品管理

睡前2小时开启手机“护眼模式”,研究表明,468nm蓝光可使褪黑素分泌延迟达1.5小时。

四、动静结合养心神

1、晨起养阳运动

太极拳“”云手式:改善植物神经功能。

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提升血氧饱和度3%-5%。

2、午后舒压技巧

正念呼吸法(4-7-8呼吸):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

耳穴按摩:揉按神门穴、心穴各3分钟。

3、睡前放松仪式

中药足浴(艾叶15g+合欢皮10g,40℃水泡脚20分钟)。

经络拍打:沿肝经(大腿内侧)轻拍至微微发热。

坚持调理21天可见改善,长期失眠伴日间嗜睡者需就医排查疾病。把握春季调养窗口期,为全年健康筑基。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李春花

(编辑Wx)

来源:湖南医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