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东,美团,阿里,相继发布了最新财报。8月27日美团发布的财报显示,二季度(截止6月30日)净利润大跌89%,简直惊掉众人下巴,曾经的外卖王者,一个季度比同期少了121亿的利润。联系到此前京东发布的财报,一个季度外卖业务也造成147亿的巨亏,舆论界就有人开始猜
京东,美团,阿里,相继发布了最新财报。8月27日美团发布的财报显示,二季度(截止6月30日)净利润大跌89%,简直惊掉众人下巴,曾经的外卖王者,一个季度比同期少了121亿的利润。联系到此前京东发布的财报,一个季度外卖业务也造成147亿的巨亏,舆论界就有人开始猜测阿里估计也不乐观。有媒体人“脑洞清奇”地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认为:
外卖大战把美团京东的利润都打没了,阿里利润下降绝对数字应该也不会小。一个季度,三家加起来估计烧了三四百亿。这四百亿是正正经经花在了整个消费产业链条上,平台、骑手、商家、老百姓都受益。不是说要刺激消费吗?这样切切实实把消费刺激起来的竞争,应该大力鼓励吧?
估计看到这样的评论,绝大部分参与到这场大战中的当事人都哭笑不得吧,平台为了抢用户为了活跃度烧钱,是不得已;而商家在这场大战中也几乎也没占到便宜,平台的羊毛,商家的羊毛,平台怎么着都得让商家分担一部分;骑手增加了派单量,更加辛苦,压力更大,但每单的提成并没有增加。整个链条看下来,似乎只有消费者得到了好处,但三家到底有没有共同把外卖市场的蛋糕做大恐怕也并不见得。
综合来看,几百亿真金白银烧下去,对三家而言似乎是场零和游戏。既然这样,大家为什么还要打呢?三家当中,最不想玩这场游戏的一定是美团。其一,美团只有一个外卖业务,没有别的业务为这块的巨补输血;其二,原本好好的市场格局被后来者的烧钱补贴搅乱,不跟的话,用户就被吸引到对手那去了。
外卖大战,还要打多久?京东,阿里以补贴换流量能不能养成消费者最终可靠的粘性——当停止补贴的时候,那些占便宜的用户们会不会就停留在自家的外卖平台上,这是核心问题。而这一问题的答案,在乎用户的心智认知。定位的理论早就说过,要改变消费者的心智认知非常难。另一方面,最终的血拼停止之后,拷问的依然是各家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基础设施完善性对用户带来的体验差异。
8月14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公告,数据显示,二季度集团营收3567亿,同比增长22.4%。分业务板块的业绩如下:京东零售经营利润139.4亿,同比增长37.9%,利润率4.5%;京东物流经营利润21亿,同比下降10.3%,利润率3.8%;新业务(主要是外卖)收入增长199%,经营亏损147.8亿。
二季度,整个京东集团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1%;在Non-GAAP(非公认会计准则)标准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74亿元,跌幅达到49%,环比一季度也下降了42%。从数据看,整个京东零售,也就是核心的电商业务赚来的139.4亿还不够外卖一家“吃掉”,物流业务加其他盈利部分的总累计才堪堪让集团整体盈利62亿,可以说整个京东举全集团之力支撑着外卖业务。
美团的季度百亿利润几乎打光。本来外卖——包括酒旅等到店服务,就是美团的核心业务,美团可不像阿里和京东还有电商或物流或其他业务的“帮衬”,而且本来美团的营收及利润规模就不足与其他两家相比。
8月27日,美团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及半年业绩财报。财报数据显示,二季度美团收入约为918.40亿元,同比增加11.7%;经营利润为2.26亿元,同比下滑98%;经调整净利润约为14.93亿元,同比下降89%,比去年同期少赚了121亿元。
具体来看,二季度美团核心本地商业的收入同比增长7.7%至653亿元,经营溢利同比下降75.6%至37亿元;新业务分部的收入为264.93亿元,亏损18.81亿元。
二季度利润跌幅远超市场预期。大摩、瑞银此前预估美团二季度经调整净利润98.5亿元,实际仅14.93亿元,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率也远低于上一季度及机构预测。
美团将利润大幅下降解释为“受本季度开始的非理性竞争影响”——4月上旬,京东外卖率先发起补贴战争,美团全力迎战,再到淘宝闪购加入战场。上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王兴曾明确撂下“狠话”:“美团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赢得竞争”。
在二季度业绩电话会上,王兴再次谈到了对竞争的看法。他表示,“首先明确,美团坚决反对内卷;另外,美团不是第一次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在过去多年的发展中,美团在竞争中不断巩固领先地位。”
经营利润只剩下2.26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还是正113亿。这个季度,美团的利润都花哪去了?
首先是销售成本,财报显示二季度美团销售成本为614.26亿元,同比增长27%,主要由于实时配送交易笔数增加及骑手补贴提高、食杂零售业务的扩张及海外业务的发展。当京东在四月率先发起骑手争夺战之后,美团不得不加大对骑手补贴,主要是由于骑手成本的激增和履约端的大量补贴。所谓履约成本是指从顾客下单到送到顾客手中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成本,包括物流配送、损耗折旧、冷链仓储(自有商品)、退换货等。
其次是在于销售及营销开支从上年同期的148.32亿元激增至225.19亿元,增长77亿元,同比增长51.8%。美团对此称,这一支出的增长主要是业务发展以及为应对外卖及实时零售业务的激烈竞争而不断调整的业务策略,导致推广、广告及用户激励的开支增加。这一部分这部分主要是C端补贴,美团二季度在用户侧投入了大量补贴。
第三,美团二季度研发开支为62.6亿元,同比增长17.2%,主要是对AI的投入增加所致。
京东,美团,阿里三家在二季度的外卖大战中总计少赚了四百多亿。
8月29日,阿里公布其2026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为止的三个月,公司实现营收2476.5亿元,同比增长2%;经营利润349.88亿元,同比下滑3%;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335.1亿元,同比下降18%;调整后每ADS收益14.75元。阿里对财报数据中经调整EBITA(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下降的解读很直接:主要归因于淘宝闪购。
具体来看,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淘宝、天猫、1688、闲鱼、淘宝闪购、饿了么、飞猪旅行)的收入为1400.72,同比增长10%,其中电商业务(淘宝、天猫、闲鱼、飞猪)的收入为1185.77亿元,即时零售(淘宝闪购、饿了么)的收入为147.84亿元,中国批发商业(1688)的收入为67.11亿元。另外,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的收入为347.41亿元,云智能集团的收入为333.98亿元。
受到外卖大战影响,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成为本季度最受关注的板块。其财报从利润表来看,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本季度利润缩水103.64亿元,但阿里巴巴并未将即时零售板块的利润单独展示,但可以肯定的是,外卖大战消耗依然占据绝对的大头。
与去年同期比,整个阿里中国电商集团收入增长,但利润却大举缩水103.64亿。幸亏阿里整个集团还有大量其他业务的利润在增长,填补了这个大窟窿,所以才让阿里全集团经营利润微降3%。
8月29日,阿里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表示,“7月以来,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达到了1.2亿单。”淘宝闪购整体的月度活跃用户数达到3亿,对比4月前增长300%,日均活跃骑手数达到200万的规模,比4月份增长三倍,“淘宝闪购第一阶段的目标是用户的规模和心智。经过过去几个月的发展,我们第一阶段的目标已经超预期实现。”
“我们不会单独看外卖的盈利情况,考虑到电商的综合收益,我们认为在长期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前提下,闪购对平台整体产生正向经济收益。”蒋凡表示,闪购流量上涨带来了电商广告和CMR的提升、用户活跃度提升以及市场费用的减少,这个趋势在后续的持续经营中会扩大。
蒋凡预计,未来三年内,闪购和即时零售为平台带来1万亿的交易增量。此外,蒋凡还提到,目前阿里闪电仓已超过5万家,订单同比增长超过360%,其中闪电仓25%的供给来自于阿里生态的供应链。在远近场结合方面,天猫超市将全面从B2C远场模式升级为近场闪购模式。
另一个对阿里不利的数据是:那就是自由现金流从去年同期净流入174亿,转为净流出188亿。显示着阿里最近不论在AI基础设施上,还是即时零售上资本大量流出,资本支出从去年同期的119亿激增至387亿。
阿里花这么多钱,值不值得?蒋凡所预估的“未来三年内,闪购和即时零售为平台带来1万亿的交易增量”靠不靠谱?阿里与京东在即时零售大战中用烧钱抢用户策略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一样的:一旦补贴停止,用户会不会依然停留在本平台上,在正常情况下,淘宝闪购的平均月单量又能达到多少?通过买1块钱奶茶吸引过来的消费者,他们是否会持久性地选择淘宝闪购点外卖,是否持久性地愿意在飞猪上订酒店和机票?
3、美团应该率先“喊停”如今看来这场外卖大战,三家就仿佛成了老虎、棒子、鸡的无限循环游戏,本质上谁也不想打,但又身不由己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停下来。仗打到这份上,最受伤的无疑是美团。
没有最惨,只有更惨。最新的三家财报都是截止到6月30日,而三家最强悍的发力期,普遍在7、8月份。7、8月份才是淘宝闪购与美团在用户补贴上的对垒高峰。也就是说,在三季度,各家的情况可能还要更惨烈。美团表示,除了核心外卖业务之外,由于业务调整带来的重组成本,以及海外业务的扩张,预计第三季度新业务的亏损将扩大至23亿~24亿元。如果这样预测下来,三季度整个美团可能陷入亏损。
王兴认为,即时零售业要取得成功,在各种“花里胡哨”的东西之后,一切将归于基础。基础是什么?是选品、价格以及服务和交付。
“到上个季度,我们不仅实现了日订单量1亿,实际上已经大幅超越,达到了1.5亿。与此同时,我们每单的利润还不到1元人民币。我认为,要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还需要几年的努力。”美团CFO陈少晖也表示,美团将在保持外卖规模优势的基础上增加补贴,来确保价格竞争力和稳定的履约体验,且透露,预计核心本地商业三季度会出现较大规模的亏损。可见,美团接下来依然会视竞争态势持续投入以保证规模,且相对营收和利润而言,保住单量和市场份额是美团管理层目前更为看重的事情。
笔者认为,三家外卖战不会持续太久,最需要先停的应该是美团。在外卖领域,美团具有先发优势,也就是王兴所说的“外卖基础建设”要优于阿里和京东。美团在当下阶段弱化战争烈度,一些顾客可能会被阿里和京东挖墙脚,但当三方的补贴之战都停止之后,美团进一步发挥已有的基础设施优势——包括:商家更多、可选择商品更丰富、配送更快、履约成本更低,等等,依然会保持外卖行业第一的位置,那些曾经习惯的用户依然会选择额美团。从美团在2015年与大众点评合并开始,外卖领域就已经是美团一家独大,消费者心智早已习惯点外卖用美团或饿了么,烧钱结束之后,这样的心智认知依然会维持——既成事实的消费习惯很能改变。目前阿里和京东在外卖上如此大投入,其实就是想通过“薅羊毛”来强行扭转消费者既有的习惯。
来源:商业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