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相关工作要求,重庆提出创新打造“重庆工人红岩大思政课”体系,旨在全面提升职工思政水平,培育“渝工红岩思政”育人铸魂品牌,助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品德高尚、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新时代重庆职工队伍。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杨铌紫 实习生 雷晨阳
3月26日,由市总工会、沙坪坝区委、沙坪坝区政府联合主办的“重庆工人红岩大思政课”启动仪式在重庆1949大剧院举行。
活动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相关工作要求,重庆提出创新打造“重庆工人红岩大思政课”体系,旨在全面提升职工思政水平,培育“渝工红岩思政”育人铸魂品牌,助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品德高尚、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新时代重庆职工队伍。
“重庆工人大思政课”将按照“1334N”路径实施,“1”即1条主线,聚焦打造“红岩+工会”大思政教育品牌;“3”即3大目标,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提高工人职业认同感获得感,汲取奋进力量建功新时代;第二个“3”即3个推进模式,包括赛事+传播+实践;“4”即4项专项行动,包括渝工赛课、渝工晒课、渝工实践、渝工示范;“N”即沉淀“N”个标志性成果。
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余季平介绍,接下来,市总工会将重点聚焦构建特色化思政体系、打造立体化思政矩阵、发展浸润化思政格局三大维度,着力打造“重庆工人红岩大思政课体系”,精心培育“红岩思政”育人铸魂品牌。
比如,市总工会将以红岩精神为根基,把革命遗址转化为“历史课堂”、思政剧目升华为“艺术课堂”、线上展馆拓展为“数字课堂”、服务阵地打造为“实践课堂”,让红色基因融入职工血脉。同时,立足工会“大学校”定位,高效整合劳动模范、巴渝工匠、优秀思政教师等智慧资源,重庆1949大剧院、红岩村、赵士炎烈士馆等场景资源,创新工作室、工匠学院等平台资源,培育一批专家名师队伍,打造一批工人思政金课,遴选一批工运研学线路,建设一批实践教学基地,让“工会事事有思政、干部人人讲思政、工人处处学思政”。
此外,为了让思政教育既有“党味”更接“地气”,市总工会还将结合新时代职工特点,通过打造“理响青工”宣教品牌、创建AI讲师、开发“思政+文创”IP、发动职工创作文艺作品等举措,让思政教育“可听、可看、可感、可传”。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