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转头一看,娃嘴烂了,奶奶一句“扔了吧”——轻飘飘,像在说坏掉的苹果。
老一辈一句“带孩子有啥难”,能把人噎到原地爆炸。
可转头一看,娃嘴烂了,奶奶一句“扔了吧”——轻飘飘,像在说坏掉的苹果。
这落差,其实就是两代人对“难”的定义压根不一样。
过去养娃,像放羊。
家里五六个孩子,大的带小的,摔了磕了,哭两声就继续跑。
父母忙着挣口粮,没空细琢磨“情绪价值”。
能吃饱、不冻着,就算完成任务。
现在养娃,像做项目。
一个孩子,六个大人盯。
辅食克数、早教月龄、疫苗批次,全要查攻略。
朋友圈一刷,别人娃三岁背唐诗,自家娃还在啃手,焦虑瞬间拉满。
资源太多,反而不会选。
过去没奶粉,米汤也养大;现在奶粉分三段、有机、A2,挑到眼花。
信息爆炸,把“当爸妈”升级成“当专家”。
还有家庭结构。
过去孩子多,资源摊薄,感情也摊薄。
现在一家一个,所有期望砸在一个人身上。
摔一跤,全家心疼;考不好,全家失眠。
社交媒体把“别人家孩子”变成24小时直播。
以前比成绩,最多邻居闲聊;现在比身高、比牙齿、比乐高拼得快不快。
屏幕里全是“完美父母”,现实一地鸡毛,谁不崩溃?
老一辈不是不疼,是疼法不同。
他们信奉“糙养出好汉”,觉得伤疤是勋章。
现在讲究“细养出精英”,连情绪都要抚平。
两种逻辑,没有绝对对错。
只是时代换了跑道,规则全变,再用旧地图找新大陆,当然觉得轻松。
真要问带孩子难不难,答案取决于你活在哪个版本。
老一辈的“容易”,是把风险当日常;年轻人的“难”,是把日常当风险。
理解这一点,再听到“有啥难”,笑笑就好。
毕竟,他们当年也没得选。
来源:英明果断阳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