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这一刻!80年前日本签署投降书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2 09:47 1

摘要: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褪色,反而在时光的打磨下愈发清晰。80年前的今天,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代表签署投降书,为中国军民14年浴血抗战画上了胜利的句点。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褪色,反而在时光的打磨下愈发清晰。80年前的今天,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代表签署投降书,为中国军民14年浴血抗战画上了胜利的句点。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04分,日本外相重光葵拖着因战争致残的右腿,缓缓走到签字桌前,在《日本投降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随后,日本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弯腰盖章。

9时18分,仪式结束。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点——14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4年后的9月2日,他们最终以战败者的身份低头认输。

1945年夏天,日本法西斯已陷入穷途末路但仍负隅顽抗。3月,美军攻占硫磺岛,日军伤亡惨重;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结束;7月,《波茨坦公告》发布,明确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尽管如此,日本军部仍妄图“本土决战”,甚至训练妇女和儿童使用竹枪抵抗。直到8月6日和9日,广岛和长崎分别遭到原子弹袭击,苏联红军也出兵中国东北,迅速击溃日本关东军。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但这份诏书避重就轻,未提“投降”。诏书中通篇使用“终战”一词,旨在淡化其战败国的屈辱事实。

8月21日,日本代表今井武夫飞抵湖南芷江,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交投降备忘录,这才正式低头。

今井武夫一行乘坐插着白旗的飞机抵达芷江,下机后被要求解除随身武器,前往受降会场。会场内,中国陆军参谋长萧毅肃端坐主位,今井武夫则需站着回答所有问题,并在《芷江受降备忘录》上签字。

芷江街头挤满了欢呼的民众,挥舞国旗,燃放鞭炮,激动得泪流满面。这一刻,近代中国百年被侵略、被压迫的屈辱历史终于终结。

9月2日,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签署了投降书,标志着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结束。

日本投降书全文共八条,它宣布:“日本帝国大本营与所有之日本国军队以及日本国支配下任何地带之一切军队,对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代表尼米兹海军上将,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英国代表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代表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加、法、荷、新西兰等国代表依次签了字。

近年来,日本社会关于战争历史的教育和认知,被右翼势力逐渐扭曲。他们甚至在国际场合提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论,将9月2日定义为“亚洲解放日”。

日本右翼学者庵野丰竟大放厥词表示:“9月2日,日本战败投降,不是因为我们输了,而是因为我们完成了解放亚洲的历史使命。投降标志着新秩序的结束,也标志着一个独立亚洲的开始”。

这种论调完全是黑白颠倒的历史修正主义。那些日本所谓的“独立”国家,不过是日本军国主义强塞给东南亚国家、乖乖听命于日本的“看守政府”。

正是因为日本右翼势力不断企图篡改历史,我们纪念抗战胜利才显得尤为重要。九三阅兵不仅是一场回首历史的庄严仪式,更是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坚守和平、捍卫历史真相的决心。

1945年的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而次日则被定为抗日战争胜利日。这一天,标志着长达14年的中国抗战取得胜利,标志着中国军民3500万人伤亡换来的反法西斯胜利。

2014年,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了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是我们法律确定的胜利纪念日,具有无可争议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80年过去了,山河日新,但那场战争留下的历史教训不能忘记。为了这场胜利,中国军民浴血奋战14年,伤亡超3500万

历史永远不会撒谎,9·3阅兵不仅仅是一场关于胜利的纪念,它更是对篡改现实的人一次沉重的警醒。提醒每一个目睹这段历史的人们和平来之不易,也提醒那些想要篡改历史的人,妄图抹掉的一切,不会轻易被世界遗忘。

我们纪念抗战伟大胜利,是为了捍卫二战胜利果实。战败国否认侵略历史不仅不会改变事实,反而会引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民的深切愤慨。

后来,每年的9月3日,中国都会举行纪念活动。2014年,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再次确立了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而日本右翼势力至今仍抱着“8·15终战”的叙事,试图回避“战败”和“侵略”的实质。他们纪念8月15日,哀悼的是“为国捐躯者”,其中就包括被定罪的战犯,而非深刻反省侵略罪行。

历史永远不会撒谎,只要中国、乃至国际社会永远守护住关于历史的真相,日本右翼势力的谎言终究不会得逞。

来源:光年以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