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街道云桥村:守好“大水缸” 酿出“生态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09:52 4

摘要:清晨的阳光洒在安德街道云桥湿地的水面上,粼粼波光中,几只白鹭振翅而起。云桥村既承载着“守护成都大水缸”的重任,也藏着“靠水吃水”的智慧。从深耕水源保护,到“水缘云桥”纯净水的成功面世,再到与高校合作研发特色生态衍生产品……云桥村用“护水、兴水、富水”的实践,走

清晨的阳光洒在安德街道云桥湿地的水面上,粼粼波光中,几只白鹭振翅而起。云桥村既承载着“守护成都大水缸”的重任,也藏着“靠水吃水”的智慧。从深耕水源保护,到“水缘云桥”纯净水的成功面世,再到与高校合作研发特色生态衍生产品……云桥村用“护水、兴水、富水”的实践,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村美民富的特色振兴路。

护水:

四十载坚守 筑牢生态基底

“小时候,柏条河的水清澈见底,我们在河边摸鱼捉虾;现在,守护这份清澈,成了全村人的共识。”土生土长的云桥村村民李乐富,见证了村子与水的“共生史”。作为自来水六厂取水口所在地,云桥村深知肩上的责任——这里的水质,直接关系着数百万成都市民的饮水安全。

一直以来,云桥村都把水源保护当作“根与魂”,从退养还湿到治污清淤,从生态修复到制度建设,一步步筑牢生态基底。村民们主动拆除了河边的养殖场,放弃了可能污染水源的产业,自发加入护水志愿队,每天沿着河岸巡逻、清理垃圾。“刚开始也有村民不理解,觉得‘守着好水却不能挣钱’,但看到河水越来越清,鸟儿越来越多,大家慢慢明白了,这水是咱村最宝贵的财富。”云桥村党委书记肖春说。

生态的改善,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变化。云桥湿地逐渐形成了成都周边难得一见的水源湿地系统,353种野生高等植物在此扎根,228种有脊椎动物在此栖息。春天,菱叶凤仙花在湿地边绽放;秋日,成群的候鸟在此越冬,一幅“水清、岸绿、鸟飞、鱼游”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为了让“护水”理念深入人心,云桥村还搭建起多层次的宣教平台。2020年,郫都区首个水源保护宣教馆建成,馆内陈列着水源地的鱼类、草木标本,展示着水源保护的常识与历程;2021年,这里接待了上千人次的交流学习团队,成为传播护水文化的重要窗口;2025年,宣教馆升级为饮用水水源保护科普馆,新增圆根萝卜种植历史、云桥村村史等内容,让生态保护与乡村记忆深度融合。如今,村里的党员巡逻队、亲子研学活动、自然体验课已成常态,“人人护水、家家参与”的氛围愈发浓厚。

兴水:

一瓶纯净水 激活生态价值

“这水喝着甜,包装上的花也好看,听说就是咱云桥村推出的纯净水。”在云桥村村委会,村民们围着新上市的“水缘云桥”纯净水,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这款今年8月刚推出的产品,成了村里的“新晋网红”,上市不久销量就突破了1万瓶。

“推出纯净水,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生态价值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转化。”肖春解释道,云桥村拥有得天独厚的水源优势,经过多年保护,水质常年保持优良,“既然守着这样的好水,为什么不能让它产生价值,反哺村民呢?”

“水缘云桥”的诞生,处处体现着对生态的敬畏。包装设计以云桥湿地特有的菱叶凤仙花为原型,淡紫色的花瓣图案印在瓶身上,既展现了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也传递着“取自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我们希望每一瓶水,都能成为云桥生态的‘代言人’。”负责产品包装设计的工作人员说。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款“生态好水”,云桥村“两委”、党员带头推广,区委党校、合作企业、社会组织纷纷助力。有村民把水带到城里的亲戚家,有企业把水作为员工福利,还有研学团队把水当作“伴手礼”。“没想到这么受欢迎,有顾客说,喝这水就像喝到了云桥的‘生态味’。”村合作社的负责人笑着说。

纯净水的成功,让云桥村看到了生态价值转化的更多可能。事实上,早在2022年,村里的两河绿道、净菊湖泊湿地就参与了生态类碳减排项目,通过碳汇交易获得约3.5万元收益,成为成都首例生态类碳减排量交易。“从碳汇交易到纯净水,我们慢慢发现,守护绿水青山,真的能换来金山银山。”肖春说。

富水:

衍生产品链 拓宽致富路径

“光有纯净水还不够,要让‘生态红利’惠及更多村民,就得延长产业链。”在肖春的规划里,云桥村的“水文章”不止于一瓶水。依托水源地的生态优势,村里的圆根萝卜早就成了“香饽饽”——这种在纯净水源灌溉下生长的萝卜,肉质细嫩、味道清甜,是云桥村的另一张“生态名片”。

为了让圆根萝卜卖出好价钱,云桥村把目光投向了高校。今年,村里与西华大学展开深度合作,计划共同研发萝卜汁发酵饮料、糖渍萝卜和萝卜干3款萝卜衍生产品。“高校有技术,我们有好原料,合作起来肯定能成。”肖春信心满满,“我们要保留萝卜的营养,还要提升口感,让产品既健康又美味。”肖春介绍,还将针对年轻人、上班族等不同群体,设计个性化包装,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与此同时,“水缘云桥”纯净水的销路也在不断拓宽。村里计划进驻商超、餐饮行业,利用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开展直播带货,让更多人知道这款来自水源保护区的好水。“下一步,我们还想开发湿地研学产品,让游客来体验护水、观鸟、采摘萝卜,形成‘生态+文旅’的融合业态。”肖春说。

生态好了,产业活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以前守着水源地,总觉得发展受限;现在才明白,守好这汪水,就是守着‘金饭碗’。”村民王娟笑着说,家里的几亩萝卜地也加入了统一种植、收购的队伍,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从守护“大水缸”到做活“水文章”,云桥村用实践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如今,柏条河的水依旧清澈,湿地的花依旧绽放,而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比这山水更动人。“我们会继续护好这汪清水,让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走出一条属于云桥村的振兴路。”肖春的话语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记者 郭芯屹 文/图

来源:天府郫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