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弑亲法”有多惨烈?1640年时,只剩下一位男性继承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6 17:00 1

摘要:原因无他,杀光了。前任苏丹执行“弑亲法”杀得干净利落,不留一个,连备胎都不给。传位传到这,后宫哆嗦,宦官闭嘴,全帝国指着一个“疯子”续命。

1640年,奥斯曼帝国宫门一开,出来的下一任皇帝是谁?

不是英武将军,不是政治奇才,而是个刚被放出“皇家小黑屋”的病弱男子——他叫易卜拉欣,是当时奥斯曼帝国唯一还活着的男性继承人。

原因无他,杀光了。前任苏丹执行“弑亲法”杀得干净利落,不留一个,连备胎都不给。传位传到这,后宫哆嗦,宦官闭嘴,全帝国指着一个“疯子”续命。

这可不是闹剧,是奥斯曼王朝正儿八经的“家法”闹的——名为Fratricide的弑亲制度,简直比宫斗剧导演还狠。

奥斯曼帝国的王位继承制度,从穆拉德一世时代开始就已隐含火药味,到了1389年,巴耶济德一世正式点燃了引信。他继位第一件事就是把亲弟雅库布绞死,从此开创了奥斯曼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弑亲法”先例。

这套制度的核心很简单:谁当了皇帝,就必须把所有兄弟杀干净,理由冠冕堂皇——为了防止内乱,维护帝国稳定。甚至连《古兰经》都被用作背书。

这个规矩后来到了穆罕默德二世手中,直接被写进法典,成了国家成文法。内容简洁粗暴:“任何一位儿子被真主选为苏丹,可以为了国家稳定处死他的兄弟。

这种操作,在短期确实“有效”。苏丹穆罕默德一世在1413年登基前,直接把三个兄弟收拾干净。穆拉德三世一上位,绞死了五个兄弟。

穆罕默德三世更是创下记录,一口气处决了十六位兄弟,全城人心惶惶,皇宫气氛如临大敌,史书记载,当晚伊斯坦布尔的天空仿佛也低了三尺。

每次新苏丹登基,都像是在主持一场“皇族清洗仪式”。王子们小时候要么被藏进深宫,要么被送进监牢,养着不是让他们接班,是防他们谋反。只要新苏丹确立,就一个接一个地被“请去喝茶”,然后不归。

这一传统还曾被包装为“优胜者制度”——谁能活下来,就代表更强,更有能力治理帝国。但真正的问题是,随着时间推进,王子越来越少,血脉越来越稀,人才断层成了不可逆的事实。

弑亲法带来的,不是“王室竞优”,而是“兄弟互害”,内部消耗。在穆罕默德三世之后,奥斯曼帝国的皇族几乎每一代都要面对“杀还是不杀”的灵魂拷问。最终,到了17世纪初,皇宫大臣开始意识到,这种制度不是防乱,而是毁根。

1603年,穆罕默德三世驾崩,皇位传给了儿子艾哈迈德一世。问题来了,这位新君年幼,宫中只剩一位活着的男性皇族——他13岁的弟弟穆斯塔法。照旧制,穆斯塔法应该被处死。但宫廷内务大臣、宗教法官以及大维齐尔联名劝说苏丹:杀不得,帝国再杀下去就要“绝嗣”。

艾哈迈德一世破例将穆斯塔法软禁,这一举动意味着弑亲法首次未被执行。表面上看是慈悲,实则暴露出王室人丁凋敝的严峻现实。

这个被留一命的穆斯塔法,后来真的成了皇帝。1640年,艾哈迈德一世之子穆拉德四世驾崩,宫中再次筛选继承人,发现除了当年那位“幸运活下来的小王子”——穆斯塔法外,没人了。

他此时已近五十,精神长期紊乱,有严重焦虑症,被后人称为“疯王”。

宫廷没得选,只能硬推“疯王”上位。这一年,奥斯曼帝国走到继承制度的低谷,全帝国只剩这一根独苗,还是棵歪苗。

从血气方刚的开国元勋奥斯曼,到后期只能靠心理医生安慰的穆斯塔法一世,皇族内部已从“戎马权谋”变成“精神压抑”。杀得越狠,剩得越弱。制度初衷是防止兄弟夺权,结果最后皇帝连话都说不清。

而1640年另一个更惊悚的事实是,除穆斯塔法外,帝国再无成年男性皇族。王朝的繁衍能力陷入危机,继承线像豆腐渣工程一样随时可能断裂。

曾经能横扫欧亚的军团,此刻只能听命于一位被软禁多年、精神失常的老王子。整个帝国像是被“权力清洗”反噬了元气,再无回旋余地。

弑亲法被废,原本应是“王室人道化”的开始。可惜奥斯曼帝国没来得及设立科学的继承与教育机制,反而走上另一极端——软禁法。

所谓软禁,即新苏丹继位后,将兄弟圈养于“笼中宫殿”,吃喝有人送,出门没自由,不见外臣,不参政,不参军,连窗户都不许开。

这一制度虽然“保命”,却也“废人”。奥斯曼王子自小在密闭空间中成长,无实战经验,无政治训练,只会吟诗作画,缺乏基本应变能力。到了继位那天,突然给你王冠、给你帝国,结果是啥?一个啥都不会的“宅男”当皇帝。

最典型就是穆斯塔法一世。少年时就被关进后宫密室,二十多年不接触外界,直到1640年被抬上皇位。他接见大臣时神志恍惚,常常自言自语,有时还会把珠宝丢到池塘里说:“给鱼封官。”

还有些继位者,在软禁期间心理扭曲到不近人情。为防止自己后代重演“弑亲剧”,他们在王子出生前就命令后宫对妃子实施绝育。若侥幸出生孩子,多被秘密杀害。

1648年之后的多位苏丹,继位时皆无子嗣,朝廷被迫重启“从宫中长者中选君”的荒诞剧本。

软禁制度虽然阻止了刀剑相见,却生出了无数“断代悲剧”。无子、无嗣、无能,帝国从此告别了“将相用命”的强盛阶段,迎来“宫廷傀儡”的虚弱周期。

从“杀太多,没人可杀”,到“养太废,无人可用”,奥斯曼的王位制度先是过激,再是过软,最终陷入了制度型崩塌的深渊。

《中东国家通史*土耳其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来源:小僧乱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