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刘秉彦口述6:我经过多少枪林弹雨,但我从没有负过伤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22:28 1

摘要:1939年来了。程子华从延安来到冀中,当了八路军第三纵队的政委。跟他一同来的不少老红军。旷伏兆也是这时候来到冀中的,他任第一军分区的政治委员,周彪任第五军分区的政治委员。不久,贺龙、关向应率领的一二 O 师的直属队、教导团、七一六团、独立第一支队也越过了平汉路

1939年来了。程子华从延安来到冀中,当了八路军第三纵队的政委。跟他一同来的不少老红军。旷伏兆也是这时候来到冀中的,他任第一军分区的政治委员,周彪任第五军分区的政治委员。不久,贺龙、关向应率领的一二 O 师的直属队、教导团、七一六团、独立第一支队也越过了平汉路来到了河间。在冀中的军队数量相当可观,开始了政治整军。我没有回到分区,我归邓华宋时轮指挥了。1939年4月,建立了政权后,我被调到晋察冀军区整训团,带一大队去,改编成32团。作为第一批整军的团,还有九分区的十八团,七分区的十七团,八分区的十六团,都集中到定县,创造主力团。

第一次在边区受训,我下决心当团长。我内心想:就朱占魁那两下子,还搞了个参议员,可我发现他对蒋介石还有幻想。我对蒋介石印象不好,不然不会把马罗锅弄了去。我开始对马学刚警惕了。不久听说,学外语的马学刚已经投敌了。回忆朱占魁和士绅、马学刚的关系,和大地主阎立轩的关系,我感觉是有问题的。我在党内一直是被信任的,我觉得朱占魁不行,我告诉我的秘书发展朱入党,可一提到马学刚他便说他好,还让马学刚办了学校当校长。军区让我编几个大队,他也不积极。我从对他是"苏联夏伯阳"的看法转变了。我想将来可能分道扬镳。朱占魁骂政工人员不敢上前线,我真敢和他比着打。我离开他以后,我独立指挥过两个团,我单独和日本人打过,我也搞过一千多皇协军俘虏。我想,我必须学会打仗!我当时的位置是在团长的位子上。凡知识分子出身的人,党是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我对这点很抵触。我打仗也不在朱占魁以下呀!各种矛盾都集中在头脑里了。

政治整军,就是要把军队置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1939年春天建党委制,才知党委重要,政治委员有最后决定权,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我服服帖帖接受党的领导。

1938年大清河北已有了日本的"扫荡"。王平、孙志远也很信任我,我留在了32团当团长。王平还动员我回军区做政治工作,我不去,我要学会打仗,不然我就不能和朱占魁合作。

我在1939年以前作为特派员,是接受党的派遣,这是临时的任务。

政治整军,对我影响很大,从这时起,我才真正开始接受红军传统,认真学习支部建在连上。这是有关班、排、连、营的战术,这是反复考虑的结果。这时,白振刚到抗大学习去了,唯我一人留在了前方,这是对我的信任,我特别敏感,也特别活跃。

新的政治委员是王逸群,政治部主任明枫,都是老红军。明枫帮助我了解红军,学习红军的传统,他是我的第一个老师,是我创造主力团的第一个教师。

我从他这儿学到了什么呢?我想想有这样几方面。

第一点,研究红军,意识到军事是一门科学,促我学习军事理论。当时学的《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基本观点到现在也能背,但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军事学,对我吸引力大,他提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我找孙毅帮助找这本书,他也没有找到,我在整个整军过程中都在找这本书。明枫是我向红军学习的老师,是红军精神的传播者,他在我身上播种。他对我讲过,刚参军时,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原来是放牛娃。只知道一点,他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家里分了地,打土豪分田地,他要保卫自己的果实。他参军时岁数很小,在一个连队里当小鬼,给连长打洗脚水,打土豪分了的东西,他送东西给各连排。后来,当了指导员……他是江西人,参军后,他的祖母几次来部队,说分了地了,要他回家种地去,连长,营长不让他回去。他当了指导员后,有一次,奶奶、母亲也来连队,哭了两天让他回去,他也没有回去。他对母亲说,我回去以后,白狗子来了怎么办?没有想到,就是在这时,白狗子真的来了,把他的祖母杀了。母亲又来找他,他带着连长一块回家把祖母埋掉,母亲在坟上哭着说:奶奶死了,你这一辈子当红军去吧,你不能回来了。

他讲这些身世,我流了泪,对我是很好的阶级教育。

他经常讲红军在长征路上的艰苦,吃皮带,营长把他的马杀了,给大家吃;讲连长怎么背着他过的草地,他看到多少人倒下去了,是连排长把我背过来的呀。

他讲过雪山时,差点冻死了。

他在藏族家,大病三天,一个班又回来把他弄走,他说那藏族老太太是怎么掩藏他……

这些朴素的故事,对我的阶级教育很深。我真正心服口服。这才接受了对知识分子改造的认识。我真正认识到了,原来以为自己不简单,朱占魁也不比我怎么样。这时我对革命更加坚定了,我和家庭决裂,并不比红军小鬼高明,比人家差多了,人家比我这只懂马列主义名词的人强得多。

深刻的阶级教育是从明枫这儿得到的。

第二点,明枫经过长征,他的经历是那么苦,可他是革命乐观主义者。他白日黑夜地教唱救亡歌曲,有空就教歌。他是政治部主任,整天和班上的人谈心,同战士在一起,给老百姓担水、扫院子,起模范作用。

有一天,我们在完县鸭子村住,有个孤老太太,她没有儿子,闺女也不在娘家了,明枫知道了便派公务员去伺候老太太,他后来搬到老太太家住,晚上回去伺候得了病的老人,一直伺候到老人病死,他一直守在炕上……和公务员给老太太打饭,喂她,这对我教育很深。看到老红军的行为,让我想到国民党的五十三军,他们抢我的自行车,过村里时抢老百姓的财物,还强奸妇女……此时,我深信,红军能救中华民族,这才是人民自己的军队,真正是为人民的,不是为自己私利的军队,我必需把红军的传统接过来,这是我受的红军教育的洗礼。

从这位老红军的身教,我才知道什么叫深入班排和战士打成一片;也知道什么叫为穷苦百姓,知道真正访贫问苦的传统。

这些都是从1939年整军中学到的。

我们这垂危的民族谁能挽救?我要真正向红军学习,我下了决心。

还说老红军明枫吧。他对"技术书记"的审查,我一生都忘不了。

一个团里有总支书记,技术书记是管文书的,一个皇协军的副司令名叫王润丰,投过来了,我们对他没有审查,认为他是大学生,是知识分子,有特长,让他当了技术书记。我们当时不知道他是副司令,不注意对他伪报的审查,认为他刻刻蜡版,关系不大,因为他说是皇协军的文书。

明枫一听是皇协军的文书,他很警惕,他主动接近王润丰,王开始不敢讲他的真实情况。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明枫了解了他的家庭出身、学历,找到了可疑之处。最大的可疑点是看到他带着忌大烟的药,还看到有大烟壳;可疑之二是他说的家地点不一,一会说是辽宁人,后来又说是丹东人;可疑之三是当文书是写东西,可在俘虏中有个年轻的小王,从小王那儿了解得到的消息,说他是个大官。明枫与王润丰交了朋友,想尽一切办法让他说出真实情况。

有一次,明枫对他说破了一点。问他:为什么小王说你不是当文书的呀?这一点,他就跪下了,说出了他的历史:他去逛窑子,认识的人介绍他到了冀东,到保安队里混差事,当文书,因吸大烟留在了通县。"七七事变"后,保安队剩下的渣子成立了皇协军,因他文化程度高,司令楚怡南让他当了副司令,楚没有被俘。明枫说:只要你说了真话,坦白交代,就宽大处理。你还到连里当文书去吧。他磕头感谢,去当了文书,一直到抗战胜利。后来他还回了他的东北老家去了。

破了这个案子后,明枫给我上了一课。他说在红军俘了大官,是"政策要宽大,审查要严格"这是明枫的原话。开始,我害怕了一下,认为自己犯错误了,长时间没有审查他,这是自己的责任。

明枫让我对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了深刻的认识,其中有不搜寻俘虏的腰包,明枫说,我们要让他从思想上参加革命,抗日要真的,不然他就要隐瞒历史。

我对明枫从心里佩服,他是放牛娃出身,他的阶级警惕性比我高得多。

我向明枫学会了做战士的政治工作,平时和战时的政治工作。他给我讲过许多故事。

建主力团结束后,我们准备打大白坛这个据点,只有伪军一个中队在大白坛,这是检验我们的训练成果的一仗,它在山外30里的地方。

明枫做了战前动员,先党内后党外,大家来表态,表示决心。

战前动员包括不同队伍的不同任务,动员内容还要培养骨干,如何上房搬梯子等等,都要在战前讲,在战前就要布置好,每前进一步,都要有战场上的口号,什么时候喊什么口号,不但是对敌人也是对自己的。从集合出发、行军中的动员工作,如何组织休息,鼓动,喊口号,如何稳定部队情绪。过去是乌合之众,呼啦啦上去,不知怎么做。明枫来这儿后,我才知如何去做,战后怎么做工作,对俘虏工作如何做等,我都是从明枫那儿学到的。

老红军真是宝啊。战前、战后、战中的工作,还有战后的总结,明枫都有一套。我打仗也只是凭不到一年的经验,可明枫则明战术。所以打大白坛的战斗半小时便解决了。我一下子便打心眼里佩服了,这也进一步巩固了我向红军老干部学习的决心。从实战演习中进一步信任红军能救中国,向老红军学习,巩固了继承红军传统的决心和信心。

虚心以后,就开始想问题了,学军事了。政治整军之后,我决心认真学习军事。朱占魁的回马枪战术,这是他的办法,是好战术。敌人来了,他就跑,找到一个地方驻下来,然后回过头来一打,这一点在十分区有名,但他不懂新的战术。

明枫是从连指导员提上来的,所以对连队的工作特别熟悉。

我这时去抗大找过《战争论》。在抗大二分校,孙明学是校长,可还没有我们自己的军事教材,还是黄埔军校传来的玩意儿。对军事学,我认真学习了相当长的阶段。

1939年九十月,我们从路西转回路东。整训后,编成了三个团:二十七团,二十九团,三十二团。我是三十二团团长,明枫是政委。

路东也在整编,我们团成了十分区的样板,也就是政治委员制度,建立团党委,首长分工负责制,发展了红军的东西,团里有组织,书记抓党的工作,研究如何发展党员,支部建在连上。以前有"拉夫主义",就是看谁好,把谁拉进来。

1939年青纱帐起来的时候,陈老耗子已被解决了。

1939年的反"扫荡",是从这年10月开始的,也同时开始了根据地的全面建设。1938年进行过一次反"扫荡",这是第二次了。

10月下旬到11月,日军开始更疯狂的"扫荡",把平津保三角地带做为敌后"扫荡"的重点,日军想保住这三角地带,这地区在军事上,政治上都是至关重要的地方。日军想以此做大"扫荡"的实验,要从对国民党军队打仗转向对八路军打仗,也要有个适应过程。要创造主力团,我们也要走向正规化。

1939年秋季的大"扫荡",敌人占领了全部县城,永定河左右岸,都被敌人占领了。敌人占城市,我占乡村,进行建军建党建政。十分区的黄金时代过去了,过去得很快呀。

我的第二个红军老师是肖新槐。这时,真正指挥打仗的已经不是朱占魁。齐会战斗后,吕正操要了一些干部,真正接受红军的经验,在冀中平原是1939年。

关于军队建设,我眼盯着肖新槐,他讲了三军军队建设。三军是指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三支力量。游击队五纵队归地委领导,队长舒行,也是红军,肖也是司令员。这时有三级武装:主力军、游击队(五纵队,三个独立营,县大队,区小队)和民兵。一个团向北,二十九团;一个团向东,三十二团。我带领的三十二团奔向霸县以东。二十九团由崔文炳带到涿县、宛平、良乡方向。根据地内部,分区带二十七团奔向雄县、新城、定兴、容城、徐水。

这时交通壕工程挖得差不多了。

这时有打狗运动。

那是1939年冬季,因夜间狗叫妨害我部队和干部活动(当时提出狗是汉奸的口号),动员根据地群众把狗全部打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狗基本绝迹。据统计,人民政府向群众收购狗皮60万张,除输出外,部分地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取暖防寒问题,给营以上干部解决了皮大衣,给部分战士发了皮背心。

1939年下半年,所有的大车道,全部挖成了交通沟,都有了单人掩体。这是人民挖出来的,这是人民战争在平原上的体现,人民改造了地形,让平原有了如同高山一样的掩体。

一开始就是点线斗争。敌人修据点,占城,扶植伪军,以县城为基点,先修公路,与安碉堡相辅而行。

我们破路,点线斗争。大"扫荡"以前的军事斗争主要是点线斗争。点线斗争成了主要形式,大兵团,大规模的点线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1940年。

从固安一牛驼一霸县,敌人要到这儿费很大的劲呢。

1939年8月13日,政治整军后,我由冀西山区回到大清河北。第一仗在八羊庄遭遇到日军十七旅团的战斗,激战一昼夜。后转到白洋淀休息,这时得到松弛,竟有了诗兴,写出这样一首小诗:

未临而立意萧疏,淀角行吟一丈夫。

千里漫游黄鹤去,六舱轻荡绿荷舒。

游鱼昨夜破疏网,残月今宵沉淡湖。

心底虽无出世念,七情六欲已模糊。

1940年,小马房战斗。小马房在霸县以北,日军一个小队在小马房带着200多伪军修据点,我团打了这一仗,又重看《论持久战》。我团在龙虎庄做好准备。第二天拂晓,全部结束战斗,日军跑回霸县二三个人,歼灭一个日军小队,这在十分区是头一次,俘虏200多伪军,从此他们建不起据点来了。用交通沟围攻它,这村村都是交通壕。敌人建据点,我们破据点,破交通,这是武装斗争的主要形式。

二十七团打过若干村落战,他们最能打顶牛战。团长是老红军杨秀坤,是四方面军的红军,政委是杨金龙,他不久便牺牲了,政委换杨瞎子了,他是在深塘战斗中把眼打瞎了。

我虽经过了枪林弹雨,子弹却从没有落到过我的身上,我从没有负过伤。

武清县的张陀战斗。

敌人在王庆陀、张陀修据点。我们了解了敌情,准备打敌人弱的张陀。黄昏时我们就打进去了,捉了十多人,日军缩回王庆陀了。

第二天,天津、廊坊的敌人出来了,把我们合击在张陀。关于这起战斗有回忆录,可以查看。

张陀战斗,没有攻下据点,王庆陀打了一整天,伤亡最大。从血中得到教训,开始学会了处于内线时如何作战,敌人合击上来,我们怎么办?

外线的进攻歼灭战。

在平原,不能恋战,打了就要走,我们没有走,让敌人合击上了。日军的包围向来是孙子兵法的"围敌务缺",它在西边留个口,然后留下伏兵。我们是村落的连环防御,打了一天,夺了一挺机关枪。董振明那个连打得很艰苦,敌人伤亡四五百人,历来是进攻的伤亡大,到晚上人向西边去,我们向南突围出来。这一仗下来,大士绅杨二轩才服了我。

过后,我们总结经验:由内线作战如何转到外线作战?

日军在西边堂二里留下一个中队打伏击。我们摸到村里打了日军的伏击。这一仗得到了军区的鼓励。这也是我第一次学会从内线向外线转。

历次围攻后,都坚持一天到二天,摸清情况才往外转。

村落防御作战﹣﹣这是十分区的特点。所以到后来敢打胜芳保卫战和打固安,都是因为有了经验。

掏房连院,运动在房内。

这决定三角地带的特点,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经验。

二十九团善于在运动中打,他们一驻就驻六七个村,敌人进攻一个村,六七个村都出来,能怎么打就怎么打,营连一同作战,晚上到另一个村集合去了。在运动中打,是二十九团的特点。

二十七团成分复杂,他们主要学三十七团的办法。现在一军的底子是二十七团。后来才把游击队五纵队等各队合起来,都学三十二团这方法:

忽来忽往,忽隐忽现……

在敌人屁股后边响枪。点线斗争持续了一年多时间,几乎每天都有仗打。

有许多生动的例子,一切都围绕着战争。政府是后勤工作,持续到1941年上半年。

建党建政,都是在这时候做的。

1939年,平西有个小后方,是肖新槐的功劳。他说要搞个小后方。从三十二团还了抽几个人。分区家属去,把在山地的后方搞好。

【刘秉彦(1915-1998)河北蠡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4年后在北京大学学习,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后投笔从戎,献身抗日战争,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中人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特派员,独立第一支队特派员,支队组织科科长,独立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第五军分区三十二团团长,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副参谋长,第十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二纵队二旅旅长,冀中军区第二纵队参谋长,冀中军区第二十旅旅长,华北205师师长,参加指挥了解放保定、石家庄的战役,参加了平津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防空军司令部参谋长、代司令员,军委防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参加了抗美援朝。1960年后,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导弹总局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八机械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81年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河北省代省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1995年离休。是第一、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来源:玫瑰香溢8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