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轮胎就像车辆的腿,它带着人们实现生活的各种目标,可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一个严峻的问题随之而来:废旧轮胎。
作为人们日常的代步工具,不论是汽车还是自行车、摩托车,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零件,那就是“轮胎”。
轮胎就像车辆的腿,它带着人们实现生活的各种目标,可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一个严峻的问题随之而来:废旧轮胎。
由于材质特殊,对废旧轮胎的处理只能通过填埋和焚烧,而这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可时过境迁,日益发达的科技让废旧轮胎的处境发生了质变,原本百害而无一利的黑色污染,如今却变成了具有价值的“黑色黄金”。
轮胎是现代车辆运行的必备组件,它的作用至关重要,没有它车辆就无法移动,可我们经常享受轮胎带来的交通便利,却没有注意到它可能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废旧轮胎的成分复杂,它们主要由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炭黑和各种化学添加剂构成,这虽然让轮胎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的特性,但也让轮胎难以降解。
传统处理轮胎的方式大致有两种:焚烧和填埋。
焚烧方式虽然看起来省时省力,但实际上后患无穷,因为在废旧轮胎焚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比如炭黑、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等常见的污染物。
不仅如此,焚烧时还会释放出二噁英和多环芳烃这类致癌物,所以每一缕黑烟都像隐形的健康杀手,悄悄进入我们的呼吸系统,可能引起呼吸道疾病,甚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更糟糕的是,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细小颗粒物,这些颗粒物是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使得空气质量变得更差。
填埋处理废旧轮胎,虽然看起来比焚烧更环保,但其实隐藏着很多环境问题。
有研究表明,即使将废旧轮胎放上百年,它也几乎不会自然腐烂,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它们会一直释放细小的颗粒和有害的化学物质,而这些化学物质会慢慢地渗透进土壤和水源里,持续不断地污染环境。
更糟糕的是,填埋的轮胎容易积水,蚊子在里面大量繁殖,增加了疾病传播的可能性,这样一来,填埋不仅浪费土地,还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所以一直以来,废旧轮胎的处理都是个世界难题,包括美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国家,都摆脱不了这个麻烦。
虽然废旧轮胎是个大麻烦,但人们却始终没有放弃,而日益发达的科技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废旧轮胎变废为宝成为可能。
热裂解技术是处理废旧轮胎的关键方法。它就像一个高温“炼丹炉”,可以将轮胎分解成有用的燃料油、环保炭黑、钢丝和可燃气体等有价值的东西。
废弃的燃料油可以重新变成炼油厂的原料,环保炭黑则能用于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
此外,钢丝经过冶炼可以再次投入工业生产,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的良好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再生和持续利用。
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大幅度降低工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除了热裂解技术,再生橡胶技术也是处理废旧轮胎的好办法。
虽然再生橡胶的强度和弹性不如天然橡胶,但用来生产一些对性能要求不高的产品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比如非载重轮胎、胶管、胶鞋等,用再生橡胶既满足了使用需求,又减少了天然橡胶的消耗,缓解了资源紧张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还能大大降低橡胶工业的生产成本,让生产更经济划算。
总的来说,再生橡胶技术对于环保和经济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不过,科技发展不仅仅是发明新技术,也包括改进现有技术,就比如,利用废旧轮胎生产的环保炭黑质量越来越好。
如果这项技术能够继续提升,将大大减少全球对化石燃料的需求,促使轮胎行业向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这将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动轮胎行业的绿色转型,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此外,橡胶粉的生产也体现了科技的力量,它能将废旧轮胎变废为宝,通过粉碎等工艺制成的橡胶粉,用途广泛,例如可以用来制作地垫、跑道和隔音材料。
更重要的是,它甚至可以加入沥青混合料,让废旧轮胎焕发出新的价值,得到了再次利用的机会。
废旧轮胎的再利用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政府的支持非常关键。近年来,国家积极出台政策,鼓励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
从行业规范到“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行动,政府的政策像一块磁铁,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身轮胎回收行业。
这些给力的措施大大提高了废旧轮胎的回收率,也让中国在这个新兴的轮胎回收产业中逐渐领先,赢得了国际关注。
双星集团等中国企业解决了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难题,突破了17项核心技术,实现了全部废旧轮胎的循环再利用。
青岛的示范基地每年可处理3万吨废旧轮胎,转化成环保炭黑和燃料油,这些产品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凭借先进的热裂解技术,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废旧轮胎资源化利用的领头羊,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
曾经被认为是“黑色污染”的废旧轮胎,如今有了新的价值,它们的角色正在转变,从环境负担变成了潜在的“黑色黄金”。
这种转变不仅展现了科技的进步,也体现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参考资料:
2024-11-06 大众日报 《一条废旧轮胎的“重生”之路》
2020-07-27 人民网 《废旧轮胎变身“黑色黄金”(关注固废回收利用①)》
来源:漫悠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