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滨会生物宣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溶瘤病毒候选药物BS001(OH2)注射液联合PD-1抗体疗法快速通道资格(FTD),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三线治疗后进展的微卫星稳定型(pMMR/MSS)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
近日,滨会生物宣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溶瘤病毒候选药物BS001(OH2)注射液联合PD-1抗体疗法快速通道资格(FTD),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三线治疗后进展的微卫星稳定型(pMMR/MSS)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
什么是溶瘤病毒?
溶瘤病毒疗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癌症治疗方法,涉及使用转基因或天然存在的病毒来特异性靶向和根除癌细胞,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健康细胞的伤害。
其实病毒是感染或进入我们细胞的颗粒,然后利用细胞的遗传机制复制自己,随后传播到周围未感染的细胞。但是如果对这些病毒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其仅靶向杀伤癌细胞,且被设定为不会攻击健康组织的话,那或许可以使病毒能够精准识别并攻击癌细胞。
该治疗方式可直接杀伤癌细胞,同时通过激活患者免疫系统引发免疫介导的抗肿瘤反应。
众所周知,溶瘤病毒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发挥作用:直接溶瘤与间接溶瘤。在直接溶瘤过程中,溶瘤病毒借助肿瘤表面标志物靶向肿瘤细胞,并在细胞内复制,直接介导细胞裂解或凋亡。
而间接溶瘤则是通过裂解肿瘤细胞,释放肿瘤相关抗原、子代病毒颗粒及其他细胞因子,从而激活机体免疫应答。
一个多世纪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病毒如何作为抗癌工具。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如今能够对这些病毒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能够精准靶向并清除肿瘤细胞。
溶瘤病毒什么时候能普及?
其实现在已经有几款溶瘤病毒药物在国内外获批上市了,早在2005年,国内便已经批准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安柯瑞,H101)用于治疗晚期鼻咽癌。之后在201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再次批准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用于黑色素瘤。这证明溶瘤病毒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癌症治疗方式。
随着对溶瘤病毒(OVs)作用机制尤其是其激发机体自身免疫防御和改变肿瘤微环境能力的认识日益清晰,病毒疗法领域取得了显著发展。
BS001在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BS001(OH2)注射液作为一款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溶瘤病毒,在一项联合抗PD-L1抗体LP002治疗结直肠癌的I期临床试验(NCT04755543)数据结果显示:4例患者的靶病灶大小发生变化,有反应的患者有35.9%的肿瘤缓解。实现部分缓解的患者缓解持续时间长达313天。
由此可见,溶瘤病毒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显示出有希望的效果。
BS001(OH2)联合治疗方案实现肉瘤患者中位生存22.3个月
而BS001(OH2)在肉瘤中也具有显著效果。2024年美国肿瘤学会(ASCO)公布了BS001(OH2)联合抗PD-1抗体HX008治疗晚期肉瘤的II期研究试验结果。共纳入26例患者,19例患者接受联合治疗,7例患者接受BS001(OH2)单药治疗,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为16.7%,其中1例患者实现完全缓解(CR),2例患者实现部分缓解(PR),这3例患者缓解持续时间(DOR)分别为4.2个月、5.6个月和11.1个月。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14.3%和5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4个月和2.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4.5个月和22.3个月。
该数据表明,BS001(OH2)联合抗PD-1抗体HX008可显著延长晚期肉瘤患者生存期。
结语
溶瘤病毒疗法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癌症治疗的全新可能。它不像传统治疗那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是巧妙地利用自然界最微小的生命体,为我们带来最大的生存希望。目前还有更多像BS001(OH2)这样的药物在临床试验中。随着技术的成熟,治疗费用会慢慢降低,能用到的患者也会越来越多。相信在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溶瘤病毒将会在癌症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更多的患者摆脱癌症的折磨。
来源:康和源免疫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