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象征家庭财富的“三转一响”,还有多少人记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09:17 1

摘要:当现在的我们轻松换上最新款手机、纠结选哪款潮牌球鞋时,或许很难想象,几十年前的父辈们,心中的“顶配幸福”竟是四件朴素的物品。

当现在的我们轻松换上最新款手机、纠结选哪款潮牌球鞋时,或许很难想象,几十年前的父辈们,心中的“顶配幸福”竟是四件朴素的物品。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人们亲切地称为“三转一响”,这四样东西,曾是一个家庭殷实的标志,更是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先说说“三转”里的自行车。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自行车可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更像是“家庭坐骑”。

当时最受欢迎的要数永久、凤凰牌自行车,漆黑的车身、锃亮的车把,再配上红色的车座套,往家门口一放,准能引来邻居羡慕的目光。

爸爸一般会骑着它,载上小孩子去赶集;年轻人成亲时,自行车更是重要的大件,新郎要骑着它,开开心心地把新娘接到家。

那个时候,要是谁家有一辆自行车,全家人都会格外爱惜,每次骑完都要仔细擦干净,生怕磕着碰着。

缝纫机是“三转”里的“巧手帮手”。那时候物资紧张,买布要凭布票,一件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改改再给老三穿,全靠缝纫机。

印象中,最常见的是蝴蝶牌缝纫机,机身是银白色的,踩动踏板,针头就上下跳动,“哒哒哒”的声音成了许多人童年记忆里的背景音。

妈妈会坐在缝纫机前,把旧衣服拆了重新拼布,给孩子做新衬衫、新裤子,甚至还会在衣服上缝上好看的小花边。

有了缝纫机,不仅能省下不少布票,还能让全家人穿得更体面,它就像家里的“小型服装工厂”,缝补着生活的琐碎,也织就了满满的温暖。

手表则是“三转”里的“时间贵族”。在没有智能手机、电子钟还不普及的年代,手表是唯一能精准掌握时间的工具,更是身份的象征。

上海牌手表是当时的“硬通货”,表盘不大,表带多是金属的,戴在手腕上,显得格外精神。

那时的人要是有块手表,不管是平时,还是逢年过节走亲戚,总会不自觉地把袖子往上捋一捋,露出手表,那模样里满是自豪。

那时候买一块手表可不便宜,要花上一百多块钱,很多人往往要攒大半年甚至一年的钱才能买到,所以手表也成了许多人珍藏多年的宝贝。

最后是“一响”——收音机。红灯牌收音机是家家户户的“宠儿”,木质外壳,正面有个圆形的喇叭,打开开关,就能听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声音。

早上,人们靠它听新闻、了解国家大事;中午,里面会播放好听的戏曲,奶奶会搬个小板凳坐在收音机前,跟着哼唱。

到了晚上,全家人都会围坐在一起,听评书、听故事,《岳飞传》《杨家将》的精彩情节,让当时的我们这一帮孩子听得入迷。

记得那时,邻居家没有收音机,大人小孩也会搬着凳子来家里一起听,小小的收音机,拉近了邻里距离,也让单调的生活变得热闹起来。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三转一响”可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很多时候还需要“票证”。人们要先筹到票,再凑够钱,才能把这些物件带回家。

为了集齐“三转一响”,很多家庭要省吃俭用好几年,甚至全家一起努力。记得那时,有些人家买到“三转一响”后,还要放鞭炮庆贺。

如今,“三转一响”虽然早已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汽车、智能家电等更先进的物品,但它们所代表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旧让人回味。

曾经的你,家中是否也有“三转一响”?那些品牌,那些样式,是否早已根植于心?

来源:印象黄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