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宝年间,一个千牛卫老总跑去京兆府报案,称自家儿子失踪了。皇家保安队副队长,堂堂正三品的高官,儿子丢了,这事得管。
聊一个“脏唐”奇案。
天宝年间,一个千牛卫老总跑去京兆府报案,称自家儿子失踪了。皇家保安队副队长,堂堂正三品的高官,儿子丢了,这事得管。
可是,京兆府查了多日,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这可把京兆尹给急坏了。不对呀,平时都是我等权贵,让良家妇女“原地消失”,从没听说贵族子弟失踪的事儿。
要是谋杀吧,千牛卫家没跟人结过私仇。
要说图财吧,也不见绑匪上门勒索钱财。
案件就这么一天天拖下去,长安坊间开始出现各种传闻,说什么的都有。
很快,随着舆情越炒越热,贵族子弟失踪就盛世的安保系统牵扯在一起,并且传入了唐玄宗耳中。
玄宗一看,太打脸了。天子脚下,贵族丢失了人口。死一百个贵族子弟都是小事,但动摇了百姓对盛世的信心,可是兹事体大。老百姓会不会想,朝廷养了一伙酒囊饭袋,连自家马仔都保护不了,还能指望他们保护我们吗?
不行。这事得查,而且一查到底!
唐玄宗御笔给京兆尹下了一封诏书,要亲自督办此案。
京兆尹只好带着“专案组”,再次来到千牛卫家,重新梳理线索。问老总,最后一次见儿子的时间。
千牛卫老总回忆说,犬子曾说过一位贵人病了,要去贵人府上问候一下。
京兆尹一听,这线索跟没有一样,长安贵妇多如牛毛,一板砖能拍死十个,连个姓名没有,谁知道是哪家的贵妇。
线索走到这一步,又断了。
不久一次早朝,唐玄宗想起这件事,随口问京兆尹“失踪少年找到了吗”。
京兆尹把线索中断,没有结果,如实告诉了唐玄宗。
玄宗一听,气得直拍桌子,这还不好办吗?带人到各个贵族家里,挨家挨户地查。
有了皇上背书,京兆尹入户搜查就来了底气。对着花名册,对长安城的权贵家开始逐一排查。
刚查了没几户,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失踪的公子哥凭空出现在了街头。
儿子找到了,京兆尹和千牛卫一同进宫向唐玄宗报喜,案件成功告破。
唐玄宗纳了闷,找了一个月没找到,怎么说出现就出现了,难不成是大变活人?
不对,当中必有蹊跷,说丢就丢,说回就回,你小子逗我玩呢,为了你一个纨绔子弟,我动用耗费了这么大的国家资源。你必须给我一个解释。
出于生气,也出于好奇,唐玄宗想见一见这位公子哥。
见到本人后,原本绷着脸的唐玄宗,神情一下舒展开来。小子长得挺俊俏,把玄宗一个糟老头子的心都给融化了。
玄宗问,孩子你这些天都去哪玩了,朕和你父亲很担心。
小伙就给唐玄宗讲起了,他跟一个贵妇约会的细节。一个劲夸赞这位贵妇有品位,用的是什么样的家具,吃的是怎样的山珍海味,连床上盖的都是芙蓉被四件套,什么样的花纹。从小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一时乱了心神,多逗留了几天,忘了回家这档事了。
玄宗皇帝听到这,哈哈大笑,摆摆手,让少年退下吧
数天后,杨贵妃三姐虢国夫人进宫面圣,唐玄宗就拉着三姨子聊家常。
其实,虢国夫人就是大唐有名的交际花。早年嫁入河东裴氏,丈夫裴璆是大唐著名的外交家,可惜英年早逝,虢国夫人年纪轻轻就守了寡。
杨贵妃一看,倾国倾城的三姐,守寡实在可惜。思来想去,就把三姐介绍给了丈夫唐玄宗,姐妹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把唐玄宗伺候得团团转。
虢国夫人可不是善男信女,史书记载“风流成性,绝色艳美”,完全符合男性的一切需求。
虽是皇帝的地下情人,毕竟唐玄宗六十多岁,“脑机接口”已经无法完美匹配。为了追求更好的体验度,虢国夫人又跟堂哥杨国忠勾搭在一块。
虢国夫人和杨国忠的“兄妹恋”,在开元年间尽人皆知,两人经常勾肩搭背招摇过市,根本不管世俗背后戳脊梁骨。
玄宗和虢国夫人见面后,探讨完了“脑机接口”后,玄宗问虢国夫人:
他三姨,你的“联接方案”改进不少,重金挖来的技术外援,效果就是不一样。可你得注意一下工作强度,996有点过分了,害得人家长告到我这,托我帮忙找人。
面对皇帝情人一段莫名其妙的问话,虢国夫人风流惯了,并没有多想,十分妖媚地来了一句“讨厌”。
事实上,跟少年“脑机串联”的贵妇不是虢国夫人,而是一位叫达奚盈盈的贵妇。听说皇帝下旨要挨家挨户搜人,达奚盈盈才肯把小伙放走。
小伙在被玄宗召见时,对玄宗的那段描述,是达奚盈盈临走教他说的。
事情荒唐就荒唐在这里。
小伙不是藏在虢国夫人家中,虢国夫人为什么不反驳。
虢国夫人家中的摆设以及饮食起居习惯,达奚盈盈是如何知道的。
信息量海了去了!
第一。达奚盈盈一定去过虢国夫人家中,而且还不是普通做客,要不她怎么知道虢国夫人的家庭情况,连睡觉盖的是什么纹路的芙蓉被都知道。
很明显,她们在一起玩得很密切,有没有可能是“密友”。
第二。唐玄宗只是提醒虢国夫人,注意工作强度,不要玩过火。虢国夫人会心一笑,说明这种事她没少干,而且在小伙失踪期间,虢国夫人一定在跟一位小伙探讨“脑机串联”技术。
服了!贵圈玩得真花呀。怪不得文艺青年,一天到晚,吵着要“梦回唐朝”。
就这。连我一个女的,都想穿越回去。
达奚盈盈者,天宝中贵人之妾,姿艳冠绝一时。会同官之子为千牛者失,索之甚急。明皇闻之,诏大索京师,无所不至,而莫见其迹。
因问近往何处,其父言:贵人病,尝往候之。
诏且索贵人之室,盈盈谓千牛曰:今势不能自隐矣,出亦无甚害。
千牛惧得罪,盈盈因教曰:第不可言在此,如上问何往,但云所见人物如此,所见帘幕帷帐如此,所食物如此,势不由己,决无患矣。
既出,明皇大怒,问之,对如盈盈言,上笑而不问。
后数日,虢国夫人入内,上戏谓曰:何久藏少年不出耶?
夫人亦大笑而已。
——智囊•狡黠卷
来源:首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