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琴法》-古琴研究的新成果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08:44 2

摘要: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当下的古琴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一部分,近年来呈现出多方面的积极发展,但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当下的古琴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一部分,近年来呈现出多方面的积极发展,但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古琴制作行业缺乏统一标准,真正具备专业技能的制琴师又较少,导部分古琴制作工艺粗糙,缺乏专业性,导致古琴质量参差不齐。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古琴制作工艺复杂,现有文献和专门著作也存在较多问题:首先,由于古代斫琴技艺多依赖口传心授,文字记录较少,导致相关文献资料极为有限。此外,古代斫琴著作多以手抄本流传,流传范围有限,导致其文献的稀缺性较高。因此,对于古琴制作者而言,获取完整、系统的斫琴文献资料仍存在较大困难。其次,已有文献著作普及性差。由于古代文献多以手抄本形式流传,相关古琴制作书籍缺乏系统性的图文结合。如流传相对较广的石汝砺所著《斫琴法》虽然在古琴制作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由于古代条件所限,该书在文字、图像上并未能详尽记录斫琴过程,这也导致了其普及相对有限。第三,现有古代文献的语言古奥,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古汉语表达,对现代读者而言,理解难度较大。例如,书中涉及的“削面”、“调声之法”等专业术语,如果缺乏正确的解读和注释,并结合现代工艺进行解释,则无法确保译文的准确性。




现代对古琴文献的深入研究和相关著作的出版,为古琴制作的研究和传播提供了更为系统的支持,并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斫琴法》就是近年来专家学者的精心深入研究的成果。《斫琴法》的作者隋郁博士,是郑州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考古研究院副教授,先后师从广陵派杨春薇、虞山派吴文光教授。隋郁博士不仅兼擅古琴演奏,在古琴理论研究方面也有深入研究。

《斫琴法》的出版首先极大地提高了现有古琴文献的普及度。《斫琴法》分三部分,包括北宋琴家石汝砺撰写的《碧落子斫琴法》的部分注译、崔遵度撰写的琴材斫制文献,并选取了明代《琴书大全》中关于古琴制作的相关章节,将现有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斫琴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收集,确保了资料的完整性。《斫琴法》还引入了其他的古琴文献,如中国古代含有古琴主题的国画,并大量的引入与文字内容具有高匹配度的手绘示意画。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文献进行深入的解释说明。《斫琴法》除了对所集文献中的错误进行了校正,还对所有原文进行了认真翻译。信达雅的翻译结合精心制作的插图,帮助读者真正领会古人在斫琴过程中收集的经验和智慧。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