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澳洲爆发反移民大游行!“白澳”卷土重来?中国留学生的天堂成“噩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08:04 1

摘要:这场名为“March for Australia”的全国性游行,在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珀斯、阿德莱德和堪培拉六大首府城市同步举行。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爸爸真棒】

“爸爸真棒”是一个K12原创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作者:Alife

2025年8月31日,澳大利亚举行了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反移民集会。

这场名为“March for Australia”的全国性游行,在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珀斯、阿德莱德和堪培拉六大首府城市同步举行。

有人高举标语:“终结大规模移民”,有人高喊滚回自己的国家。不少留澳学生和我们说8月31日是不敢出门了,对于移民国家反移民,也真的是有点醉了。

不过她也告诉我们,在澳洲留学就要适应各种游行,一周前就有为巴勒斯坦发声的游行,今天是反移民游行。

而在今年7月,有网友爆出悉尼大学大批撤回offer,并且不是因为申请人成绩不达标,也不是因为申请人不良行为。而在今年1月,悉尼大学就以政府限制国际生人数为由,已经撤过一波第一学期的录取。

不少准留学生和家长感慨:如今的澳洲还适合留学吗?也太不太平了…

根据组织方公布的信息,悉尼集会在市中心的Belmore Park举行,墨尔本的参与者聚集在Flinders Street火车站外,布里斯班的游行起点位于Roma Street Parklands,珀斯则在Supreme Court Gardens作为核心区域。

尽管组织者否认与新纳粹组织“National Socialist Network”或“White Australia”存在关联,且集会“以和平方式进行,无意煽动仇恨或暴力”,“任何试图将游行政治化的行为都违背运动初衷”。

但值得注意的是,组织方特别强调参与者需携带澳大利亚国旗,并明确禁止展示任何外国旗帜。

而且其口号非常激进,包括“Australia First”(澳大利亚优先),“White Man Fight Back”(白男打回去),“End mass migration for our children(为孩子结束大规模移民)”“It’s time to take our country back(是时候把我们的国家拿回来了)”等。

游行当日,各州警方处于高度戒备状态,部署充足警力,确保活动合法进行。

01

前期已有种种排外迹象!

反移民游行,澳洲留学生尽量不要外出

近期在墨尔本、悉尼等大城市CBD的凌晨时分,经常有大量蒙面男子身着黑衣,手持一面澳大利亚国旗、一面极端组织国家社会主义网络的旗帜,举着“白人反击”的标语,列队行进。

该组织“National Socialist Network”被警方列为新纳粹组织。

极右翼评论员Thomas Sewell通过Telegram等平台煽动仇恨,宣称“移民正在偷走我们的未来”。社交媒体上,支持者频繁使用“白人反击”“夺回国家”等标语,并将住房短缺、犯罪率上升等社会问题归咎于移民。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原住民“主权公民”群体也加入声援,认为移民政策“稀释了原住民权益”。这种跨群体的联盟,反映出极右势力正试图通过“文化保护”叙事扩大影响力。

■ 墨尔本为这次游行做的准备工作,提前警车就位

而且,我们之前也报道过,今年以来,中国游客、留学生无端遭未成年人殴打、袭击的事件已发生多起。

8月初,在塔斯马尼亚的中国留学生遭约20名青少年围殴头部被持续击打导致颅骨骨折、脑出血及脑震荡,在ICU抢救超过30小时才脱离生命危险后,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再次发布提醒,呼吁领区中国公民加强人身安全防范。

02

为什么澳洲排外情绪愈加严重?

移民正在摧毁澳洲?

首先,有政治的原因。

8月以来,多位澳洲议员公然发表排斥移民的言论。澳洲自由党议员Garth Hamilton表示:澳大利亚应该付费让无业的移民离开。

8月28日,澳大利亚议员鲍勃·凯特在表示其会参加反移民集会时,被记者巴瓦斯质问凯特也具有黎巴嫩血统,凯特瞬间被激怒,喊道:“别那么说!因为这会惹恼我,以前这么说的人被我挥拳打在嘴上了”,还强调“我的家族已经在这里生活了140 年” 。

不仅如此,凯特还指责巴瓦斯为“种族主义者”,并走上前向巴瓦斯挥起拳头,称他今天没有动手打巴瓦斯是在“克制自己”。

其次,“白澳政策”其实是澳大利亚的老传统了,并不新鲜。

在如今极右势力扩张的点燃下,重新死灰复燃了。“白澳政策”作为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初期的核心国策,通过1901年《移民限制法案》确立,它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法律与行政手段限制非欧洲移民(尤其是亚洲人),维持澳大利亚以白人为主导的社会结构。

19世纪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淘金热吸引来大量华人、印度人等非欧洲移民,白人矿工因担心劳动力价格下降和文化差异,就掀起了排外运动。1854年维多利亚州白人矿工袭击华人营地,导致数十人死亡。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后,各殖民州为统一移民政策,将“限制非白人移民”作为国家共识。

例如,非欧洲移民即使长期居住,也无法获得选举权、参军权或政府职位;禁止跨种族婚姻,强化种族隔离;排斥太平洋岛民,代之以白人劳工等等。

1901年前澳大利亚华人约3.2万人,政策实施后,到1947年降至约6000人,导致墨尔本唐人街从四个街区萎缩至一个,还有近万名太平洋岛民被驱逐。

一直到20世纪60-70年代,随着民权运动兴起和经济发展需求,澳大利亚才逐步废除白澳政策。即便在政策终结后,其影响仍长期存在。

■ 截图自澳大利亚电影《漫漫回家路》

再次,是当前澳洲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高企的房价。

不少当地人把找不到工作和买不起房子统统都归咎于移民身上。诚然,移民也是原因之一:如,打工度假签证和临时签证持有者加剧了当地部分蓝领工人低技能岗位的竞争。

还有2025年7月的新政,允许将本科生打工时长从20小时/周增至24小时,研究生取消限制,这可能进一步挤压本地青年就业空间。此外,移民集中在悉尼、墨尔本等大城市,导致这些地区的零售、餐饮等行业薪资增长缓慢,2025年工资涨幅仅1.8%,低于房价涨幅3.3%。

而2025年7月全澳房价中值达84.4万澳元,悉尼独立屋突破150万澳元,租金季度涨幅1.1%。住房可负担性创历史新低,悉尼房价收入比达13.8倍,墨尔本为9.7倍,远超国际警戒线。

2024年新增住房14.86万套,而移民净增52.84万人,按2.5人/套计算需21.1万套,缺口达6.24万套,直接推高购房和租赁需求。此外,海外投资者(如华人)偏好核心区域房产,2025年华人群体在布里斯班近郊、阿德莱德学区的投资推动当地房价上涨。

但是,移民也为澳大利亚带来新鲜血液,填补了许多当地人不愿从事的低端工作,以及当地紧缺又急需的高技能岗位,为澳洲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做出过不小的贡献。

最后一个点燃爆发的导火索,就是近期在悉尼、墨尔本、阿德莱德等地举行的支持巴勒斯坦的大规模集会上,部分参与者焚烧了澳大利亚国旗。

这一游行主要由巴勒斯坦移民及其支持者发起,旨在抗议澳大利亚政府对以色列的偏袒政策,尤其是在巴以冲突中澳洲官方的立场。根据社交媒体传播的现场视频,焚烧国旗的群体中包括持有临时签证的巴勒斯坦裔移民、长期居住的穆斯林社区成员,以及部分极左翼反战组织成员。

移民都敢烧澳大利亚国旗,这还得了!根据澳大利亚《国旗法》,焚烧国旗虽未被明确列为刑事犯罪,但激发了主流媒体和政界非常强烈的反应。

新南威尔士州州长Chris Minns谴责这是“对国家尊严的公然践踏”,并要求警方“严肃追究责任”。犹太社区领袖则将其与反犹主义关联,呼吁政府加强对极端言论的管控。然而,部分左翼团体为其辩护,称这是“被压迫者的反抗表达”,并批评政府“选择性执法” 。

于是,焚烧国旗事件成为“移民VS反移民”矛盾的关键节点。组织者“March for Australia”在宣传材料中多次强调“移民不尊重澳洲价值观”,并将焚烧国旗的画面制作成海报在社交媒体传播。

在TikTok上发布的一段视频中,国旗焚烧镜头与住房短缺、医疗挤兑的新闻片段剪辑在一起,暗示“移民正在摧毁澳洲”。这种叙事策略成功将抽象的政策争议转化为具体的文化冲突,引发保守派群体的强烈愤慨和共鸣,推动了游行的动员。

03

华人群体的声音

与安全应对策略

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反移民浪潮,在澳华人和留学生的担忧情绪持续蔓延。反移民大游行的消息一出来,华人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就开始大量讨论了。

值得注意的是,华人社区对游行的态度并不一致:

●一部分人谴责种族主义本身,认为澳洲白人也是屠杀了原住民后,来定居的移民后代,没资格反移民。

●一部分人担忧游行可能引发针对亚裔的暴力事件,害怕未来澳洲极右势力的崛起和再次“白澳”化,会对自己不利。

●另一部分人始终认为澳洲是公平自由的国度,自己从没有受到过歧视,自己跟白人一样都是澳洲人,有的还同样支持不要再增加新移民了。

●当然,还有一部分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的……

在安全防护方面,前期就有华人频频预警,呼吁“8月31日尽量避免外出”。部分留学生表示,收到学校邮件提醒已避开游行区域,一些家长则通过微信家长群互相转告安全注意事项。

虽然游行当日已过,但未来一段时间,在澳留学生、游客和华人华侨还是要注意:

1.尽量避免前往市中心等极右组织经常出没的区域,避免夜间独自出行,尽量离一群青少年远一点。


2.外出时避免穿着带有明显国籍标识的衣物,减少在公共场合使用中文交流,保持低调与警惕。


3.若遇骚扰或挑衅,勿正面冲突,立即前往附近商场、咖啡馆等安全场所,并拨打000报警。并且联系中国驻澳洲的各大领事馆,寻求帮助。


4.加入当地华人社团或留学生组织,获取实时互助信息。部分城市已成立“安全守护小组”,为需要帮助的华人提供护送服务。

明明不是在澳华人和留学生的错,但他们却不得不更加谨慎的生活,这点着实令人难过。

8月31日的反移民游行,既是澳大利亚历史排外传统的当代回响,也是极右势力试图重塑国家认同的一次试探。对于在澳华人和留学生而言,这不仅是一场街头运动,更是对多元社会价值观的严峻考验。

正如内政部长Tony Burke所言,“现代澳洲的精神在于包容而非分裂”。在这场风波中,保持理性与团结,既是对自身安全的守护,也是对种族主义最有力的回击。我们期待澳大利亚社会能以此次游行为契机,重新审视移民政策的平衡,而非让“白澳”幽灵再度侵蚀这个多元文化的国家。

注:部分图片和信息引用自“今日悉尼”、“澳洲财经见闻”

编辑:李嘉祺
终审:旭艾


来源:留学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