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海拔3000多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白玉中学,举行了一场特别的生日会。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檬 通讯员 方婷
近日,在海拔3000多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白玉中学,举行了一场特别的生日会。
受访者供图
教室里摆放着一块大蛋糕,上面写着班上学生的名字,大家围着蛋糕载歌载舞,气氛温馨。
这是白玉中学临安班的同学们每个学期的“仪式感”,组织这场生日会的是来自杭州临安的支教老师们。
支教老师开启“生日会”传统,让寄宿孩子感受温暖
2021年,临安区和白玉县结对,区教育局选派多批次骨干教师赴白玉支教,并于2023年在白玉中学设立临安班,由临安的老师负责临安班的教学和管理。
当时,临安班首批支教老师开启了生日会的传统,延续至今。
在每学期的生日会上,老师们自掏腰包准备蛋糕和奖学金,让寄宿的孩子感受班集体的温暖。
“班里有很多住校的孩子,因为回家的交通不便,一学期可能只回家一次,我们想通过生日会这样的形式,让他们感觉到学校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临安支教老师、班主任范益龙告诉记者。
受访者供图
生日会上,最受大家期待的还有表彰环节,老师会为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颁奖,送出奖学金。
范益龙、马铭、吴华斌、王潮梁四位老师是2024年8月来支教的,他们分别来自临安区锦城第四初级中学、临安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临安区职业教育中心。
从左到右依次为王潮梁、范益龙、马铭、吴华斌。受访者供图
范益龙作为班主任,教物理和生物两门课,这已是他第二次赴白玉支教。
“白玉的孩子们都很纯朴,上课时他们的眼睛闪闪发亮,对知识的渴望让人动容。上一次支教一年结束后,我收到了很多孩子们写来的信。”范益龙说。
时隔三年,孩子们写的信,他悉数收着。
“我们很希望您能留下来陪我们读完初中,但是我们知道您离开家乡家人,来到寒冷的高原上很不容易……”孩子们用稚嫩的语言表达感激。
范益龙动容了,主动请缨再次来到白玉。
传授知识,更带去希望和眼界
为了让孩子们对物理学科感兴趣,范益龙网购了很多实验器材,带着孩子们做实验。
“希望我们支教带给他们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对世界的好奇和更开阔的眼界。”
马铭老师教语文和道法,他用趣味教学法开启学生的文学视野,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
吴华斌老师教英语和历史,鼓励学生用英语写日记,模拟生活场景开口表达,还为孩子们讲述历史典故,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王潮梁教数学和地理,他为每位孩子定制学习目标,将复杂的逻辑问题拆解成有趣的小关卡,培养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周末,老师们还会深入牧区开展家访。很多时候,一次往返就要花费6个多小时。
支教老师家访。受访者供图
“前不久,我上课时有点咳嗽。下课后,班上一个同学往我手上塞了一包感冒药,那时候觉得心里暖暖的。”范益龙说,他从孩子们身上也收获很多。“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支教老师们目睹着孩子们身上发生的每一点改变。
2024年期末考试,临安班学生四门主课取得平行班第一名的好成绩,各科总成绩名列八年级平行班第一。
“没想到孩子的成长这么快,现在回家会教弟弟妹妹说英语。”一位家长感慨地说。
临安班的学生们。受访者供图
比成绩更珍贵的是孩子们眼中燃起的希望。很多同学定下理想,有的想成为动画片导演,有的立志要去杭州读大学后回来建设家乡。
“用师爱架起临白两地的桥梁,让知识与希望的清泉,漫过雪域的青青草原。”马铭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句话。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