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辟谣(2)秦始皇是暴君?秦朝是暴秦?秦朝统一是文明倒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2 03:49 3

摘要:上回说到著名作家王朔痛骂秦始皇是暴君,但给出的理由,却是贻笑大方。但历代的史书和文人墨客都在骂秦始皇残暴不仁、滥用民力,是千古暴君,总不能大家都在冤枉他吧?

上回说到著名作家王朔痛骂秦始皇是暴君,但给出的理由,却是贻笑大方。但历代的史书和文人墨客都在骂秦始皇残暴不仁、滥用民力,是千古暴君,总不能大家都在冤枉他吧?

汉朝以后的史书的确将秦始皇定为暴君、秦朝是暴秦。这源于司马迁的《史记》,以及汉武帝后独尊儒术,儒家彻底掌握了话语权。而儒家对法家治国的秦国秦朝,自然不会有好的评价。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古人怎么评价的,也得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等多方面论证:秦始皇是不是暴君、秦朝是不是暴秦?

辟谣1.秦始皇真的滥用民力吗

秦始皇当然有滥用民力之嫌,但有没有史书说的那么夸张呢?

史书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后,征调三十万人修长城、打匈奴;五十万人修灵渠、征百越;七十万人修阿旁宫和骊山陵墓。

单独这三项,就动用了150万民力,更别说秦朝还得保持百万大军。无论如何,这些数字都有很大水分。

1.1 / 修长城

秦朝的长城,是在原先战国时期秦长城、赵长城、燕长城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否则也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修建起一座万里长城。而且秦朝是用土方筑墙,所以叫筑长城。而明朝长城主要是烧制的砖墙,砌墙的时候甚至还用糯米砂浆。所以,秦朝长城的工程量和修建成本,和后来朱棣的明长城压根没法比。

1.2 / 修宫殿

传说中的阿旁宫只是停留在图纸阶段,并没有修建。而原来的咸阳宫,的确太小了,完全不符合帝国的需要。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当然需要修建更大的宫殿。

后来刘邦的未央宫,比秦始皇的咸阳皇宫,不知道要高大豪华多少。刘邦看到自己的宫殿如此壮丽豪华,都忍不住责怪负责人萧何。

萧何就说:

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萧何的意思是,如果宫殿修得不够壮丽豪华的话,怎么能显示皇帝的威严呢?如果一步到位,一次性做到最大最好,后世就不需要再增加了!

的确,西汉的宫殿至少用了几百年,直到董卓从洛阳转移到长安,长安城宫殿才第一次遭到了大规模破坏。后世的隋朝、元朝、明朝,但凡是大一统王朝,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富丽堂皇的宫殿群。隋朝还修建了两座皇城,长安一座、洛阳一座。后来唐朝就捡现成的用了。明朝也有两京皇宫,南京皇宫和北京皇宫,清朝捡明朝现成的。如果项羽不是火烧了咸阳宫,刘邦也未必需要建未央宫。

当然,要是阿房宫修成了的话,那绝对是独一无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好在阿房宫根本就没有修,秦始皇就驾崩了。

1.3 / 修陵墓

再说秦始皇陵。按照司马迁在《史记》里的记载,秦始皇陵从他当秦王就开始修,一直到他驾崩,一共修了三十九年。据说动用了七十万人。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确实是劳民伤财。

但学界对司马迁的这个记述表示怀疑。认为司马迁为了劝谏汉武帝大修陵墓而暗喻虚构的。

因为汉武帝修建茂陵,才是真正的劳民伤财。

茂陵的修建时间,竟然长达53年!单独修陵人的墓地,面积就有四万平方米,埋葬尸骨在两万具以上。为了修建茂陵,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单独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3000余人。

而秦始皇在统一全国之前,不可能动用七十万人为自己修建陵墓。历史和考古也证明了这一点。

考古发现的工匠奴隶居住区物件表明,秦陵建造者来自全部战国七国,也只有天下统一后才能做到。

文献记录主持建造者为丞相李斯,而李斯就任丞相是在天下统一前后几年,之前为管司法的廷尉。所以反推秦始皇陵建造时间为公元前219年到公元前213年,大约七年建成

如果秦始皇陵修建工期只有七年,那自然远没到滥用民力伤及国本的地步。所以我们看到了,这些骊山陵墓的囚徒,不但没有因繁重的徭役而逃走造反。反而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在监工章邯的领导下,操起兵马俑手中的武器,去镇压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差点拯救了大秦帝国。

而按照王朔的逻辑,打了几十年仗,好不容易天下太平了,你还让我们去修长城、修宫殿、修陵墓,这不是让人民没活路吗?不是逼着他们造反吗?

那为什么这些人不趁机造反呢?不临阵倒戈呢?反而还去帮着朝廷镇压起义军呢?

并不是秦朝刑徒愚昧到不知道反抗。奴隶临阵倒戈的事,历史上是有先例的。周武王伐纣,在牧野之战中,商纣王也是用赦免的奴隶们去抵抗西周的军队。结果奴隶们临阵倒戈,反而带领周军直奔朝歌。

辟谣2.秦律严酷,始皇残暴不仁

这就说到了秦始皇是暴君的第二大理由:秦律严酷,秦始皇残暴不仁。

或许你会说,正因为秦国秦朝的法律非常残酷,要是趁乱造反、临阵倒戈,后果非常严重的。所以此前没有人敢造反。

但如果真如王朔说的那样:都被逼得没活路了,那还害怕什么法律呢?害怕法律的话,那陈胜吴广为什么敢起义呢?

2.1 / 真的是“失期皆斩吗”

即便是法律,也真的是司马迁说的那样“失期法皆斩”吗?

1975年湖北睡虎地出土了大量记载秦代历史的竹简。其中有《秦律十八种》,在农业、贸易、仓储、吏治、徭役等方方面面均有详细的规章制度。其中关于徭役部分的规定,完全颠覆了司马迁在《史记》的记录。

原来并不是陈胜说的那样:迟到了是要被斩的。

睡虎地秦简说的很明白,我就大体翻译成白话文:

朝廷发放征令,如果不去,就要缴纳价值两件铠甲的钱。三至五天没有到达规定地点,就会遭到严厉的训斥。逾期六天不到,要缴纳一个盾牌等值的钱币。如果因为天气环境原因逾期的,不会接受惩罚。

所以,要么是陈胜吴广撒谎欺骗了同行的九百个人。要么就是司马迁故意抹黑秦朝、把秦始皇写得残暴不仁,体现农民起义的正当性。(关于陈胜吴广的秘密,下期单独成文)

从陈胜一系列策划来看,他发动的起义,就是一场有计划的阴谋。并不是那九百个人活不下去了,非造反不可。何况他们都是楚国人。秦灭六国,楚国最冤。所以楚国人也最恨秦国。故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也正是楚人陈胜吴广举起了反秦的大旗,最后也是楚人项羽刘邦,彻底推翻了秦朝。

2.2 / 真的“苦秦久矣”吗

表面上看,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全国给地纷纷起兵相应。我们的教科书就说,这是因为秦朝的残暴统治,各地积怨已久,“天下苦秦久矣”,大泽乡起义只是点燃了火药桶而已。

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秦末起义的并非是活不下去的农民。陈胜也压根不是雇农。陈胜,字涉,雇农出身。问题是一个雇农怎么还会有名有字呢?怎么说得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样的话呢?要知道我们的北大校长,还把鸿鹄之志,念成鸿浩之志呢。他起码比今天的北大校长有文化。在起义时他策划了鬼火狐鸣,又能轻松忽悠九百人跟他造反。其实他的真实身份,是楚国的贵族后裔。

陈胜举起了反秦的大旗,那些对秦朝有亡国之恨的六国贵族,自然纷纷响应。你看,项梁项羽是楚国贵族。张良是韩国贵族,魏国的魏氏、齐国的田氏。六国纷纷自立,推出了自己的王,楚王、齐王、魏王、韩王、赵王、燕王……都冒出来了。

毕竟这时候距离秦始皇统一全国才只有十一年,六国的旧贵族、王室成员大部分都还活着呢。秦始皇也只比刘邦大了三岁而已。

这些六国贵族,眼看陈胜吴广带领一帮泥腿子,一下子就要打到咸阳了。这是六国当年做梦都不敢想的事,那他们还等什么?

所以秦末起义,有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陈胜吴广起义就是一个偶然,并不是秦朝统治有多么残暴、逼得人民活不下去了,才不得不造反。

而必然性就在于,一是秦始皇突然暴毙,死得太早。如果晚死几年,形势完全不一样。二是被骂作暴君的秦始皇,对六国王室旧贵族,并没有赶尽杀绝,才让六国反秦势力有机会死灰复燃。

如果像清朝对明朝皇室那样斩尽杀绝,连一个隐姓埋名几十年已经七十多岁的朱三太子,都要抓出来满门抄斩。对平民都要实行剃发易服,和残酷的文字狱。对军事科技、海外贸易全部禁绝。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对汉人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才勉强维持了260年。即便如此,反清复明的运动,在整个清朝都没有断绝。所以清朝的统治才是真正的残暴不仁,才是官逼民反。清朝的皇帝,对汉人来说,才个个都是暴君。

辟谣3.徭役兵役是纯义务的吗

还有一个历史事实很多人都不会没想到。我们普遍认为,古代服徭役,是没有工资报酬的义务劳动。不但没有报酬,而且还要自备干粮,工具、路费。还要按期到达规定地点,逾期多久不到还可能被砍头。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秦朝被推翻,一点也不冤。但睡虎地秦简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答案。

3.1 / 秦朝徭役并非义务劳动

在这批秦简的《秦律十八种》对徭役的规定,完全打破了我们对秦朝历史的偏见。睡虎地秦简告诉我们,秦朝的瑶役分两类:

▍ 一类是犯罪欠债的服徭役

主要是犯了罪被强制劳动的、犯了罪被罚款的、欠官府债务无力偿还的,这些人都可以服徭役来抵罪抵债。

每劳动一天抵八钱,如果要官府提供食物的,每劳动一天抵六钱。

▍ 另一类就是官府从民间征集来服徭役的

每户征集一名成年人服徭役,每户最多不能超过两个。如超过两个人的,对具体负责的征集官员罚盔甲一副。

(此事为后世虚构,服徭役通常在本县,万喜良是江苏人到塞北筑长城,不现实)

这些徭役,就如同今天的农民工,只不过是给朝廷干活。那待遇怎么样呢?好得超乎你的想象。

首先是包住包吃。住的是官府建的工棚或房屋,吃的是官府提供的食物。

再看工资薪水。工资折算成粮食,男子每天三分之一斗,女子每天四分之一斗。男人每月发粮食二石,女人一石半。女的如果从事专业纺织的待遇与男的一样。女的在官府服徭役没有人照料自己小孩的,每月另发半石。

秦朝一石也就是一担,大约相当于今天的60斤。那月薪就是120斤粮食。也差不多够三口之家的口粮了。

还有福利假期。服瑶役的,如有伤病休假,暂时不能劳动的,工资减半,每月发一石粮食。

而到了播种和管理春苗期间,则放40天的农忙假,让他们各自回家参与农桑耕种。

到了冬天,制造器具的工匠和管理员,三天的工只工作两天就可以了,工资照发。看来在任何时代,技术工都比普工强很多。

在服徭役期间,由官府配发服装。《秦律金布律》对发放服装的主管部门作了详细的规章制度。

怎么样,你觉得秦朝服徭役待遇怎么样?

看了睡虎地秦简,专家们才明白:

为什么秦始皇在短短的十一年,完成了那么多浩大的工程,动用民力达二百多万人,却没有看到服徭役的农民工逃跑的记载,更没有农民工造反。

原来是秦朝瑶役的待遇非常不错,农闲时给国家打工,包吃包住还有工钱拿,他们干嘛要逃跑、干嘛要造反呢?

可以说秦朝的徭役制度是历史上最完善最人道的。此后汉代隋唐,服徭役的民工再也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汉朝统治者当然知道秦朝的徭役制度,因为当年萧何在咸阳重点收集了秦朝的法律图书。但汉朝的徭役,在秦朝的基础上变本加厉了。

等到了汉武帝时,秦朝时的遗民都死完了,再也没人知道秦朝真正的徭役制度是怎样的了。而司马迁的史记,为了迎合统治者需要,把秦始皇秦朝,描述为一个暴君统治的残暴不仁的帝国。以至于后世都认为秦朝实行暴政。

幸亏考古发现暴露了真相:睡虎地秦简告诉了我们秦朝的徭役制度是怎样的;汉武帝茂陵旁两万多具奴隶的白骨,告诉了我们:

谁才是滥用民力的“暴君”!

3.2 / 秦国是军人的“美好时代”

说完了徭役,那就说说兵役。在秦国或秦朝当兵,那待遇可比服徭役好多了。

秦国从商鞅变法时就实行军功制度。对普通人来说,当兵可是升官发财、实现阶级跃迁的唯一通道,也是最快捷最公平的通道。只要你为国征战立功,你就能得到田地和爵位。如果你牺牲了,你的老婆孩子也能继承这一切。

所以秦国人是耻于私斗、勇于公斗。在秦人看来:民间私下打架斗殴算什么本事?能上阵杀敌、为国征战的才是真的勇士。

王朔曾经也有一个段子,在网上四处传播,误导了无数的年轻人。

王朔就说:

王朔就没搞清楚私斗和公斗的区别。遇见小偷,只需要报警或者提醒被偷者即可,何必跟小偷大打出手呢?如果小偷狗急跳墙,捅你一刀,你向谁去喊冤?而如果有一天,需要上战场保家卫国,那是为国杀敌。就算战死,也是英雄烈士,家人都能享受无比的荣光。

作为一个大作家,王朔无视私斗和公斗的区别,而将两者混为一谈,造成的影响非常之坏。王朔虽然不是公知,但他的言论比很多公知的恨国言论还更有欺骗性和破坏力。

接着说军功制。秦朝灭亡之后,当兵的再也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到了汉代,秦国的军功制就别想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连将军都迟迟得不到册封呢,小兵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到了唐朝府兵制破产了,只能实行募兵制。安史之乱为什么能持续那么久?因为藩镇军阀,有田有粮,还能维持府兵制;而中央朝廷,因为土地兼并,已经没有土地分给军队了,府兵制玩不下去了,只能招募军队。招募的军队,只能领军饷的,给我发一天工资就给你干一天活。何必为你拼命?而府兵制军队就不一样了。赢了就有无数的田宅钱粮,输了身家性命全没了。所以唐朝不得不请求回鹘人,平定安史之乱。但代价就是财帛女子归回鹘,任由回鹘军队,在长安城烧杀劫掠。因为这是大唐皇帝承诺给他们的报酬。

到了宋朝,军队全靠朝廷养着,叫禁军,也就是中央军。当兵的只能靠吃粮饷。还经常被当官的和上司克扣军饷,平时还被拉去给领导干私活,给军官的妻妾家眷当下人。地方军队待遇就更别提了,比保安城管强不了多少。

这样的地方军队必然成为军痞、军匪——平时只会欺压老百姓,面对契丹人、女真人,他们的战斗力也就是保安大队的水平。所以北方游牧民族一南下,哪怕只来几百人,那也是如入无人之境,只能等着中央禁军出马。

更要命的是,从宋朝开始,重文轻武,武将地位远远低于文官。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能被无官无职的高衙内欺负得家破人亡。连军官都是这种地位,当兵的社会地位就可想而知。所以宋朝就流行一句话: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至于明朝清朝,乃至于到了热兵器时代的中华民国,当兵的待遇都是一代不如一代。谁都不愿意去当兵当炮灰。以至于蒋家王朝只能到处抓壮丁。

只有我dang领导的人民军队,走的是群众路线,彻底摆脱了为了钱去打仗的历史宿命。是真正为了保家卫国、保护人民的利益而去浴血战场!

所以,纵观有史以来的古代社会,秦国秦朝实行的军功制度,是最公平最有效的。秦国那当兵的待遇,就是今天的美国大兵,也会羡慕不已。

辟谣4. 秦统一是文明倒退?

可笑历朝历代都在抨击秦朝暴政,总以为秦国是西部蛮夷,是靠血腥残暴的武力灭了六国,说什么是野蛮征服了文明,是中国历史的倒退。

这帮人根本不知道秦国为什么能灭掉六国统一天下。殊不知,他们眼里的蛮夷,才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文明。

当时的秦国,在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经济发展、科技水平,和民心团结等方方面面,都是遥遥领先。反倒是秦朝灭亡,后来的汉朝才是文明的一大倒退。

因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从此进入等级森严、男尊女卑的阶级社会。压在人民头上的赋税、兵役徭役越来越重。人民要翻身,只能靠重新投胎。所以历朝历代农民起义接连不断。直到教员领导的人民军队,推翻了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才真正当家做主。

所以只有教员最懂秦始皇。当年郭沫若写了一部《十批判书》,崇拜孔老二,痛骂秦始皇,把秦始皇当做封建地主大头子。教员给他写了一封信,驳斥了他的“十批”谬论,信里就有一首诗: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教员就自称是秦始皇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其实他是用秦始皇的方式方法,来推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秦始皇只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才是世界观。老人家只是借用秦始皇的方法手段,来推行socialism而已。而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借秦始皇来污蔑老人家。这些人既不懂秦始皇,也不懂马克思主义,更不懂教员。

历史上至少还有一个人是懂秦始皇的,就是他说秦始皇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其他人都不配。这个人就是明朝的李贽

李贽,是中国古代最另类的知识分子,是最大逆不道的异端。他大逆不道到什么地步?

明朝李贽

他竟然公然炮轰孔孟的儒家!

这比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早了三百多年。儒家眼里的暴君秦始皇,竟然被他尊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焚书坑儒,他就写了一部《焚书》和《续焚书》。书中公然反对儒家道学、封建礼教,批判程朱理学、反对八股文,倡导人人平等、解放妇女,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

如果不是明亡清兴导致文明大倒退,李贽原本可以开启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好了,关于秦始皇的话题就聊到这里,你认为秦始皇是暴君还是千古一帝呢?还有哪些没有说到的呢?欢迎到评论区讨论。

来源:兰国沧海客

相关推荐